唐婷
摘要 選取崇州市2007—2017年氣象觀測數據,將溫度、日照時數以及降水量月平均值與茶葉生長過程中所需氣候因子分析比較,得出崇州市氣候條件比較適宜茶葉生產,但茶葉生產期間會出現高溫、干旱、洪澇等災害性天氣,對茶葉生產造成不利影響。為避免或降低氣象災害對崇州市茶葉生產造成危害,提出氣象服務保障對策,以提升崇州市茶葉品質與產量。
關鍵詞 茶葉;氣候條件;氣象服務;保障對策;四川崇州
中圖分類號 S16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20-0200-01
崇州市地處成都平原西部,屬四川盆地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秋短、冬夏長、雨量充沛、無霜期較長,適宜發展茶產業。近年來,崇州市茶產業發展愈來愈快,并打造自身獨特的“崇慶枇杷茶”品牌,茶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增產增收的特色農產業之一。本文著重對崇州市茶葉生產氣候條件進行綜合分析,并提出相關氣象服務保障對策,以充分利用當地氣候資源發展茶葉產業,降低各類災害性天氣造成的不利影響,提高當地農業經濟效益和農戶收入水平。
1 茶葉生產所需的氣候條件
1.1 溫度條件
茶葉生長過程中最適年均溫度為15~25 ℃。茶葉各生長階段對氣溫需求不同,一般當氣溫>10 ℃時茶葉正常萌芽,葉片生長,新梢漸起;當溫度為15~20 ℃時,發芽生長速度加快;當溫度處于20~30 ℃時,茶葉生長速度更快,茶葉生長旺盛,茶葉產量大大增加,但易老化,影響茶葉品質。若最高溫度>35 ℃,茶樹會停止生長;秋冬季節,若溫度≤10 ℃,茶葉生長停止,進入休眠期[1-2]。
1.2 光照條件
由于茶樹具備喜溫耐陰特性,強光照射對于茶樹生長不利,漫射光有利于茶葉生長。在強光照射下,會導致茶葉纖維素增加,葉片老化,茶葉品質下降。海拔較高的高山區,云霧和降水隨海拔高度上升而增加,多溫射光,有利于茶葉生長,提升茶葉品質與芳香[3]。
1.3 水分條件
茶葉要求年平均降水量800~2 000 mm。茶葉主要生長發育時期需水量要求800 mm以上,相對濕度要求處于80%~90%,如不超過50%則會影響茶葉正常生長,嚴重時會致使品質較差。
2 崇州市茶葉生產氣候條件分析
2.1 溫度條件
溫度是茶葉生產發育中必不可少的氣候因子。崇州市年平均氣溫為16.7 ℃,各月份平均溫度均>5 ℃;7月平均氣溫最高,為25.7 ℃;1月平均氣溫最低,為5.8 ℃。從3月開始,氣溫逐漸上升,茶葉開始萌芽,12月平均氣溫下降到10 ℃以下,茶葉進入休眠期,其間除6—8月會出現異常高溫天氣影響茶葉品質外,其他時段內茶葉均處于適宜生長發育溫度(表1)。總體來看,崇州市溫度條件有利于茶葉生長。
2.2 光照條件
茶葉喜散射光。崇州市年平均日照時數895.7 h,一年中各月日照時間均不超過120 h(表1),茶葉產區主要位于海拔1 000 m左右的高山,云霧及散射光條件非常適宜茶葉生長發育,為崇州市茶葉實現優質高產創造了有利條件。
2.3 降水條件
崇州市近年平均降水量為919.9 mm,但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有些年份易發生旱澇災害,會對崇州市茶葉生產不利。崇州市一年中降水量分布不均,春季(3—5月)平均降水量156.4 mm,占全年降水量的17.0%;夏季(6—8月)較為集中,平均降水量為529.2 mm,占全年降水量的57.5%;秋季(9—11月)的平均降水量為207.5 mm,占全年降水量的22.6%;冬季(12月至次年2月)全年降水量最少,平均降水量為26.8 mm,僅占全年降水量的2.9%。崇州市降水條件基本可滿足茶葉生長對水分的需求,但也應注意部分年份旱澇災害的不利影響[4-5]。
3 氣象服務保障對策
3.1 加強對茶園小氣候的監測
氣候條件會對茶產業發展造成影響。因此,崇州市氣象局應指導茶園承包人員在崇州市主要茶園設置小氣候監測站,強化茶園氣候條件長時間監測,使氣象條件監測數據連續性更好、準確性更高,為氣象服務當地茶葉產業發展提供更加可靠的觀測技術支撐。
3.2 合理開發運用農業氣候資源
崇州市氣象局要加強與涉農部門溝通合作,科學開發運用農業氣候資源,防止各類災害性天氣對茶葉產業發展造成影響,強化農業新技術和新模式研究及推廣應用,增強農業氣象服務能力;科學分析茶葉氣候資源分布情況、變化規律及農業氣象災害發生發展規律,創造有利于茶葉生長的氣候環境;根據茶葉生產氣象指標,積極開展氣候論證,科學引進茶葉新品種栽培與推廣。
3.3 提高農業氣象災害預警發布水平
結合當地茶產業對氣象服務實際需求,制定茶葉生產專題氣象服務方案,對各主要茶園提供高溫、暴雨洪澇、干旱等災害天氣預報,提升氣象災害預警水平,為茶葉發展給予更加科學的氣象服務。利用廣播、電視、鄉村預警大喇叭、微信、微博、QQ、手機短信、網站等各類渠道發布農氣預報信息,及時將最新實時氣象預報信息傳遞給茶農,采取有效措施應對氣象災害,降低或避免災害給茶葉生產造成的損失。
4 參考文獻
[1] 王遠泰,雷玄肆.浮梁縣發展茶葉生產的氣象條件分析[J].江西氣象科技,2005(2):33-35.
[2] 羅京義,宴理華,徐大紅.銅仁地區茶樹生長的氣候適應性分析及優質綠茶種植區劃[J].茶葉科學,2011(4):136-142.
[3] 鄒康廉,李忠黨,鄒哲馨.昭平茶葉氣候條件對比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2,33(4):60-62.
[4] 張利才.南糯山種植茶葉的氣候條件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2,32(12):82.
[5] 胡江波,宋富強.陜西省西鄉縣茶葉產量與氣候條件的關系研究[J].陜西農業科學,2013,59(3):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