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華榮+陳詩懿
【摘 要】 網絡文學是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網絡文藝的重要類型。然而,網絡文學及其衍生產業的飛速發展卻與其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不統一,存在數量大、質量低,有“高原”、缺“高峰”和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等突出問題與不良傾向。網絡文學出版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出版導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 鍵 詞】網絡文學;出版;社會價值
【作者單位】章華榮,江西人民出版社;陳詩懿,江西人民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I207 【文獻標識碼】A
網絡文學是我國數字出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網絡文藝的重要類型,近年來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激發文化創新活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與此同時,網絡文學也存在數量大、質量低,有“高原”、缺“高峰”和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等突出問題與不良傾向。網絡文學出版如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網絡文學的發展態勢及社會價值綜述
1.網絡文學的發展態勢
中國的網絡文學已經風風雨雨走了20多年。1994年,國際互聯網進入中國大陸,第二年水木清華BBS成立,于是在文學、武俠等板塊中,開始出現了網絡文學的身影。1997年,大型文學網站“榕樹下”成立。1998年,臺灣寫手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在網絡走紅,并以實體書的形式在海峽兩岸熱銷。自此,網絡文學走上了蓬勃發展的道路,并且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繁榮、文學網站的資本注入及閱讀收費制度的運行等,至今已成為中國文學發展史上一道獨特的風景。而由網絡小說轉化出版的圖書,改編的影視作品、游戲、動漫、有聲讀物及生產的周邊產品,不僅帶火了大眾娛樂市場,而且還打造出了一個“互聯網+”的龐大產業。據統計,2016年底,我國網絡文學用戶數已達3.33億,文學網站日更新字數達2億,文學網頁平均日瀏覽量超15億次,國內網絡文學的產值達到90億元。
另一方面,截至2016年,中國作協會員人數達到10773名,省級作協會員人數已達80656名,但這與網絡文學中上千萬的龐大寫手群體相比,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據相關統計,僅晉江文學城、起點中文網、紅袖添香和榕樹下4個網站的簽約寫手就已超過70萬。網絡寫作的門檻低、閱讀人群基數大,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投身于網絡文學創作當中,網絡文學目前正朝著低齡化和大眾化的方向發展。寫作門檻的降低也導致網絡文學作品良莠不齊、模仿泛濫,甚至抄襲現象時有發生,這些都是當下網絡文學存在的不可忽視的問題。
2.網絡文學的社會價值
長期以來,網絡文學在文學領域的身份頗為尷尬。一方面,網絡文學雖有著文學之名,但常常被認為缺少文學性,難登大雅之堂;另一方面,網絡寫手們常常是為寫而寫,追求的是隨心所欲的寫作,這樣也就造就網絡文學拒絕承擔文學的社會責任和社會價值這一現象。也因此,重大文學獎項中很少有網絡文學的身影。
然而,與這種被冷落相對的是網絡文學的受歡迎程度遠遠超乎大家想象。相較于傳統的主流文學,網絡文學有著令人瞠目的龐大讀者群,并且提供了“大家寫、大家看、大家談”的虛擬性、交互性與自由性的空間。這種互動式的寫作模式使得作者的每一步創作都能收到讀者的即時反饋,同讀者產生緊密的聯系,也使作品更能為讀者所接受和喜愛。網絡寫作的經濟回報造就了不少作家富豪榜上的常客。
同時,中國的網絡文學也正在向世界進軍。2016年,起點中文網宣布與美國一家以翻譯中國網絡小說為主的網站Wuxiaworld(武俠世界)合作,簽署十年翻譯和電子出版合作協議,初步達成20部作品的合作協議,開啟了中國網絡文學對外輸出的新模式。中國網絡文學受到越來越多的外國讀者青睞。
但與此同時,網絡文學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數量大、質量低、抄襲模仿、內容雷同、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及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等突出問題。較高的市場熱度與較低的社會效益,以及由此衍生的問題和現象,使中國網絡文學的發展道路必定不平坦。2017年6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臺《網絡文學出版服務單位社會效益評估試行辦法》,對網絡文學的出版進行引導和約束,進一步規范網絡文學的發展。
二、社會效益視角下的網絡文學發展冷思考
近年來,大量網絡文學作品被改編成電視、電影、游戲和漫畫,其中不乏許多產生巨大影響力的作品,如《鬼吹燈》《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楚喬傳》等,造就了一批現象級的熱門話題,這也成為文化創意產業中巨大商業利益的源頭。然而,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之下,網絡文學在發展中的問題與隱患也不能忽視。
1.作者的準入門檻低
網絡文學的作者肩負著作品構思與創作的責任。然而與傳統的主流文學作者相比,網絡文學作者的準入門檻較低、創作環境寬松自由,只要有一臺電腦能上網,任何人都可以在文學網站注冊,發表文章。這也導致了網絡文學作者人數激增,作者的文學綜合素養參差不齊。
網絡文學作者準入的低門檻使得一些粗制濫造、質量低劣及跟風抄襲的作品泛濫成災。據統計,我國每年網絡生產的長篇小說就有10萬部之多,文學網站日更新2億字。許多網站對作者每日更新字數有嚴格的規定和要求,尤其是計入付費閱讀的作品,有的網站要求一日更新6000—10000字。隨之帶來的問題是,如此高強度的更新要求下,作者難以精心打磨作品,自然容易造成文本質量低劣、注水嚴重等情況。同時,網絡文學網站自身也有一套嚴格的訂閱收入分配制度、讀者“打賞”等級等一系列經濟手段,這對作者創作更是一種嚴峻的考驗。受到經濟利益的誘惑,許多作者會因為一個題材的盛行而大量盲目跟風寫作,或因讀者的閱讀喜好而改變自己的創作初衷。種種原因之下,網絡文學被認為難登傳統文學大雅之堂。
2.作品的社會價值、文學價值匱乏
然而,相較于傳統文學作者背負社會責任的心態,網絡文學作者的創作往往出于一時興起。許多網絡文學作者常以玩樂的心態進行創作,創作前缺乏成熟的構思與完整的脈絡,創作中缺乏縝密的邏輯思維。這也是網絡文學為傳統文學所詬病的原因。
網絡文學中很多作品社會價值較低,缺乏基本的文學價值。近年來,隨著盜墓類小說、仙俠類小說的盛行,很多網絡文學作品被拍攝成電影、電視劇,并引起極大的關注。這一類題材的小說往往以詭異怪誕、夸張玄幻的內容取代主流題材,遠離大眾所熟知的生活,部分小說甚至灌輸給讀者“愛情至上”“為愛情而活”的理念,與現實社會脫軌,也嚴重偏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所倡導的生活。這樣的作品偏離了公眾對文學作品思想性、藝術性和可讀性的最基本閱讀期待,導致其社會價值和文學價值缺失。
3.讀者需求的娛樂化
網絡文學之所以能如此盛行,歸根結底在于其滿足了一部分讀者群體的閱讀需要。當下,讀者對閱讀的需求往往是放松身心,對作品的思想性、哲理性等關注不多。傳統的文學作品帶有的思想性、哲理性以及一些對社會、對人生更深層次的思考,在網絡時代已經逐漸被娛樂化所取代。一些讀者追求的不是對人生的思索和對生命終極意義的探索,而是不用思考的文字。一些網絡文學已經開始淪為娛樂、幼稚與膚淺文化的載體。
4.管理制度和措施須完善
自20世紀90年代末,互聯網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相關的管理政策、制度和措施并未緊隨其后,而是出現了管理滯后,甚至監管缺失的現象。在2014年7月,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通報的打擊網上淫穢色情專項行動第五批案件查處情況中,有一起案件就是關于晉江文學城網絡寫手傳播淫穢物品的。這起案件在當年的網絡小說界引發軒然大波。由此可見,由于網絡監管的復雜性,伴隨網絡文學的發展與壯大,其存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亟須相關部門采取措施,對網絡文學進一步加強管理和監督。
三、網絡文學的導向性把關難點及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的《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談道:“現在,文藝工作的對象、方式、手段和機制出現了許多新情況、新特點,文藝創作生產的格局、人民群眾的審美要求發生了很大變化,文藝作品傳播方式和群眾接受欣賞習慣發生了很大變化,今非昔比;對傳統文藝創作生產和傳播,我們有一套相對成熟的體制機制和管理措施,而對新的文藝形態,我們還缺乏有效的管理。這方面,我們必須跟上節拍,下功夫研究解決,要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健全體制,形成不斷出精品、出人才的生動局面。”習近平總書記已經明確指出,網絡文學這類新型的文藝形態需要通過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和健全體制,形成一套切實有效的體制和管理措施。
1.關于網絡文學導向性把關的難點
當下,相關部門對網絡文學進行監督和引導,存在一定難度。虛擬空間的自由性與網絡寫作的低門檻,讓網絡文學擁有比傳統文學更多的自由和更少的限制,也讓網絡文學受到更多的市場和經濟利益影響。同時,監管部門面對數百萬計的網絡寫手與每年生產的數量巨大的網絡小說,要做到對每一本作品進行監管實屬不易。文學網站每日注冊作者數與上傳作品數難以計數,甚至文學網站的責編都不可能做到對其一一仔細閱讀。
一部好的文學作品,應該要經得起讀者的評價、專家的評判和市場的檢驗,應該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使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網絡文學盡管在一些方面有別于傳統文學作品,但在作品的導向、內容和價值上,仍然需要保證思想性、藝術性。然而,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許多網絡文學作品完全迎合市場需求,讀者喜歡讀什么內容,作者就寫什么內容,或者什么樣題材的文章點擊率高,作者就扎堆寫什么樣題材的文章。同時,網絡文學網站的打賞功能、網站收益的排行榜和推介榜等,也嚴重影響到作者的創作,使得作者經常改變寫作思路,甚至放棄某些作品的寫作。在如此利益驅動下的網絡文學創作,已經偏離了其作為精神產品應有的意義與價值。
2.關于網絡文學導向性把關的兩點建議
對網絡文學的導向性把關,筆者主要從作者與讀者兩方面出發,提出兩點建議。
(1)對作者與作品的把關
盡管網絡文學在一些特征上有別于傳統文學,但既然屬于文學作品的范疇,就要承載文學的責任,認清文學的本質與本性,尊重文學自身的特點,具備一定的思想性與藝術性。這就需要文學網站、出版社以及相關的管理部門多管齊下,做好引導與監管工作。
首先,文學網站作為文學作品創作與傳播的最初平臺,需要把好第一道關,應對作者進行一定的約束與指引,對作品進行監督、批評以及指導。近年來,不少文學網站的文學作品都是為迎合市場而生,在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給予讀者錯誤的指引,這就需要文學網站在源頭上做好把關工作。此外,文學網站還可以通過新媒體對作者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寫作培訓。目前,很少有文學網站對作者進行監管,部分網站僅通過舉報來進行監督,這是遠遠不夠的。
其次,出版社要加強對網絡文學作品出版的監督工作。當下,有些網絡小說是由民營文化公司與出版社合作出版的,這就存在一些民營文化公司為了追求經濟效益,且在出版單位對作品缺少監管的前提下,讓一些思想性、藝術性不佳的作品得以出版的現象。比如,一些民營文化公司看哪部網絡小說的讀者多、利潤高,就出版哪部小說,并不看作品本身的質量,以及作品的思想性與價值觀。因此,出版社應該做好網絡文學作品的審讀工作,嚴格把握作品的內容質量、思想價值和社會價值,不能將網絡作品的粉絲效應、讀者購買力和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而應將出版物的社會效益擺在首位。
再次,相關管理部門要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法。只有監管機構的介入,才能讓市場更加規范;只有相關法律法規和管理方法不斷完善,才能讓網絡文學的健康發展得到保障。
最后,評獎機構對優質網絡文學作品應給予相應的獎勵。新型文學要健康長久地發展,除了需要政策上的支持,還需要得到足夠的認可。盡管目前而言,網絡文學作品質量良莠不齊,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粗制濫造之作,但也不乏精品。“英雄不問出處”,對網絡文學作品同樣如此,因為中國網絡文學已經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視的文化力量。同時,相關部門對優秀之作進行獎勵,也能對當下網絡文學市場有積極的引導作用,讓更多作者投身于精品創作中。
(2)對讀者與市場的引導
相關機構除了加強對網絡文學的監管,還要加強對讀者與市場的引導。讀者的喜好也會影響到作者的創作。因此,提升讀者的閱讀水平和層次,宣揚健康的審美意識,是當下的一大重點與難點。這就需要相關機構從多方面引導,例如,讓名人宣傳經典閱讀等方式。
參考文獻
[1]賀仲明. 我們為什么關注文學生活——文學生活研究的意義、方法與啟示[J]. 常州大學學報,2016(17):1-7.
[2]閆偉華. 網絡文學出版市場發展的經濟邏輯與未來市場格局[J]. 出版發行研究,2015(37):51-54.
[3]王小英,祝東. 回望與檢視:網絡文學研究十年[J]. 山西師大學報,2010(37):102-106.
[4]歐陽友權. 網絡文學 :從“草根庶出”到主流認可[J]. 學習與探索,2010 (2):178-180.
[5]賴敏. 網絡文學的社會文化價值[J]. 新聞愛好者,2011 (6):150-151.
[6]袁牧華. 網絡文學——個體價值的張揚與社會價值的虛位[J].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21):63-66.
[7]石悅. 當下中國網絡文學存在問題研究[D]. 北京印刷學院,2016.
[8]宋蕊佳. 自由與規范:網絡文學制度探究[D]. 沈陽師范大學,2016.
[9]徐星星. 網絡文學創作主體研究[D]. 蘇州大學,2015.
[10]鞠琪. 網絡女性古代言情小說研究[D]. 中國海洋大學,2015.
[11]王宇景. 對網絡小說代入感的敘事分析[D]. 華東師范大學,2012.
[12]崔宰溶. 中國網絡文學研究的困境與突破[D]. 北京大學,2011.
[13]羅立桂. 網絡文學的創作特征及其對傳統文學寫作品格的解構[D]. 西北師范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