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主題出版是加強內容建設,彰顯主流思想價值的重要體現,也是出版社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作為地方出版社,做好主題出版顯得尤為重要。文章以江西教育出版社的主題出版工作為例,通過關于主題出版的思考和具體操作,探討如何做好主題出版以及做好主題出版的自信來源。
【關 鍵 詞】地方出版社;主題出版;自信
【作者單位】周建森,江西教育出版社。
【中圖分類號】 G230 【文獻標識碼】A
出版承擔著傳播真理、傳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務社會的重要責任。2017年7月12日,劉奇葆同志在全國出版工作會議上要求推動我國加快從出版大國向出版強國邁進。劉奇葆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和出版導向,以多出優秀作品為中心環節,著力加強內容建設。劉奇葆指出,要堅持內容第一,彰顯主流思想價值,突出抓好原創出版,切實提高出版質量,推出更多優秀出版物。
主題出版是加強內容建設,彰顯主流思想價值的重要體現。做好主題出版是出版社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但作為資源稟賦明顯不足的地方出版社,如何做好主題出版?或者說地方出版社做好主題出版的可能性在哪里?落腳點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自信在哪里?
江西教育出版社秉承“深耕文教主體,重開經典之門”的出版理念,充分發揮出版物傳承文化、傳播知識、溫潤心靈、以文化人的作用,時刻牢記自己所承載的政治責任、社會責任、文化責任和經濟責任,近年來在主題出版上下大力氣、下真功夫,進行了一些深入的思考和有益的實踐。
一、注重地方特色,深挖本地資源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主題出版的內容很多都是地方特色鮮明的,但其影響卻是全國性的。江西的紅色資源尤其豐富,江西是黨史大省,我們黨早期革命的重大活動特別是武裝暴動、軍事斗爭,幾乎都起始于江西,毛主席在一首詞中用四個字對此做出了最形象、最精辟的概括:“彈痕遍地。”2017年是黨史大年,恰逢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創建三個90周年。作為江西出版人,深挖紅色資源,弘揚紅色文化,是我們的光榮與責任。
江西教育出版社為紀念三個90周年,獻禮三個90周年,策劃了《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人民軍隊從這里走來》《聽黨指揮90問》《毛秉華口述井岡山》等一批選題。
井岡山革命斗爭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財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行程萬里,不忘初心。2016年2月初,習近平總書記到井岡山慰問當地群眾時強調指出:“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這一重要論述全面闡釋了井岡山精神的核心內涵,明確提出了傳承和弘揚井岡山精神的時代要求。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一周年之際,由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聯合編撰出版了《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一書。該書集思想性、教育性、可讀性等特點于一體,依據大量歷史文獻資料,以新的視野、新的框架、新的史料、新的見解,生動展現了共產黨人創建中國第一塊革命根據地的歷史軌跡與豐功偉績,深刻揭示了堪稱中國革命精神傳統之源的井岡山精神的科學內涵與時代價值。黨史專家評價,該書堪稱黨史研究和普及相結合的精品佳作,具有三個鮮明特點。一是具有歷史厚度,全景式地記述了井岡山斗爭的崢嶸歲月?!坝蟮?,必先為史”。二是具有理論深度,系統性地闡釋了井岡山精神的科學內涵。有人有事才有精神,見人見事才見精神。三是具有時代高度,多角度地提出了傳承與弘揚井岡山精神的現實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同志,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營養品、最好的清醒劑。英雄城南昌,軍旗從這里升起,軍隊從這里走來,軍魂在這里鑄就。作為江西本土的一家出版社,理應責任出席。江西教育出版社在2017年八一建軍節前夕,隆重推出了四卷本的大型圖書《人民軍隊從這里走來》。中共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主要負責人表示,這套書既是一張江西黨史名片,更是一部全國紅色經典。一是在選題上開宗明義,人民軍隊從這里走來,立得住、叫得響,令人震撼;二是在選材上史料翔實,如實而又形象地再現和展示了10年間人民軍隊在江西誕生、壯大和發展的歷史情景,給人啟迪;三是在選編上簡潔清晰,注重時間與空間,黨史與軍史,讀文時代的傳統與讀圖時代的優勢“三結合”,以文說圖,圖文并茂,引人共鳴。
二、注重全國視野,開拓高端作者
越是地方出版社,策劃選題越是要站在全國的高度,只有這樣才能彌補平臺的劣勢。江西教育出版社在策劃主題出版物的時候,特別注重跳出江西思維、走出江西區域,在全國范圍內遴選更合適、更權威、更有重量、更高端的作者。
2017年,江西教育出版社著力打造《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之道》《核心,凝聚強大中國力量》《最高榮譽》等一批喜迎黨的十九大的主題出版物。
2016年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國歷史上的法治和德治進行第三十七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指出,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內心的法律。他強調,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斗ò蔡煜?,德潤人心》——網絡媒體這一醒目的頭條題目,電光火石般擊中了筆者。筆者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出版選題,但選擇什么樣的作者也十分關鍵。我們首先想到了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戴木才先生,戴木才先生主要從事核心價值觀、政治倫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研究,曾任中宣部政研所研究員、副所長,他為第十八屆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做過專題講課。戴木才先生非常重視這個選題,他厚積薄發,在較短時間內就創作出了書稿。該圖書被定位為通俗理論讀物,注重理論與實際、歷史與現實、闡釋與事例相結合。該圖書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遴選為全國90種“迎接黨的十九大精品圖書”之一,排序第三。
新設立的“八一勛章”,是軍隊軍人的最高榮譽。在建軍90周年之際,習近平同志親自為10位“八一勛章”獲得者頒授勛章和證書。時代楷模光耀強軍征程,至高榮譽彰顯卓越功勛。從媒體獲知這一信息,并在初步了解他們光榮而感人的先進事跡后,筆者認為應該迅速地出版一本高質量的圖書,讓更多的人深入了解他們、學習他們。最適合這本圖書的題材就是報告文學,于是筆者迅即與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的有關同志聯系,獲得了他們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落實了解放軍報相關分社社長、資深記者等我軍著名記者作家10人,分別采訪、撰寫英模人物。每位英模人物都親自為該書題寫了一段寄語。該書已經全部完稿,正在編輯加工之中。
三、注重國際胸襟,變換出版視角
主題出版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主題出版要贏得讀者的認可,必須采用讀者熟悉的話語方式和語言習慣來編寫。這就需要我們在策劃選題時要具有國際胸襟,不能用說教式的灌輸模式來策劃選題,而是要變換出版視角,進行換位思考。
江西教育出版社正在策劃實施“一帶一路”題材的主題圖書,包括“重走絲綢之路”系列等都特別強調要用不同的視角來操作。目前,“一帶一路”題材的出版成為熱點,出版的圖書數以千計。作為一家地方出版社,想要脫穎而出,就必須另辟蹊徑,走一條不同的路。國內相關研究的權威部門、著名智庫和知名專家紛紛被一些中央級出版社、大社名社伸出橄欖枝,并且已經出版了一大批有影響力的精品力作,再出版相關部門、智庫、專家的研究性、學術性出版物,地方出版社并無優勢。
江西教育出版社選擇了兩條新路。一條路是不做純理論專著、純學術研究的“一帶一路”圖書,做更適合普通讀者,同時品位又較高的“大家小書”?!爸刈呓z綢之路”系列圖書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策劃出來的。從2015年開始,陜西衛視承擔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絲路影視橋工程”重點項目“絲路萬里行”,聯合央視、鳳凰衛視、新華網等國內知名媒體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衛視,計劃用五年的時間,打造大型人文歷史全媒體穿越活動。江西教育出版社獲知后,主動參與其中,圍繞“重走絲綢之路”,策劃了學術類、資料類、暢銷類三類圖書。與其他“一帶一路”題材的相關圖書不同,這一系列圖書具有三個鮮明特點。一是接地氣,這些圖書的內容沒有從書本到書本,從理論到理論,而是作者通過腳步來丈量萬里絲路,通過親歷來感受漫漫絲路,通過思考來闡述偉大絲路。二是多維度,作者既有國內有影響力的專家學者,更有普通讀者熱愛的影視明星和網絡紅人,如受到年輕人追捧的新生代偶像張一山創作并即將推出的《遇見一山又一城》,旅游大V行走四十國創作的《一路向西游》等。通過他們的影響,讓更多人關注“一帶一路”,了解“一帶一路”,熱愛“一帶一路”。三是重融合,在即將推出的系列出版物中,除了傳統紙質出版,還特別重視全媒體出版,如即將推出的《空中看絲路》《絲路萬里風物志》等,電子音像、網絡出版和紙質圖書同步發行。同時,江西教育出版社還將聯合陜西衛視通過網絡直播平臺直播絲路精彩故事,用全新的視角,記錄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經濟、社會、人文的時代最強音,提升中國文化自信,講好中國故事,傳播“絲路精神”。這一系列首批推出的《絲路云譚》《絲路商旅》《絲路華語》等在2017絲綢之路國際博覽會期間的絲路國際衛視聯盟成立大會全球同步首發,來自意大利、澳大利亞、印度、伊朗等20多個國家的主流媒體見證了該系列圖書的首發。在第二十四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上,該系列圖書的英文版、波斯文版、西文版、阿文版及中國繁體字版5語種版權實現了輸出。
另一條路是跳出中國人的視角做“一帶一路”出版。如何做到“墻內開花墻外香”,如何破除“自說自話”甚至是“王婆賣瓜”,需要跳出中國看我們的“一帶一路”題材出版。江西教育出版社正在策劃“外國人眼中的一帶一路”系列圖書,包括聯合中央級媒體的“大使談一帶一路”以及“漢學家看一帶一路”“國際媒體人看一帶一路”等。
四、樹立三種理念,做好三精出版
在實施主題出版工程的過程中,江西教育出版社主要運用上述三個維度和方法來進行思考和實踐。在實踐中,我們有以下幾點心得與體會。
1.樹立文化自信的理念,每家出版社都是全國性的出版社
地方出版社做主題出版的資源稟賦和資源儲備明顯弱于大社名社,但就此自慚形穢甚至給自己找做不好的理由,這完全沒必要。出版和報紙、電視、電臺的根本不同在于,報紙、電視、電臺是一種媒介,重視傳播,出版是一種載體,重視內容。值得一提的是,在數字化浪潮沖擊之下,報紙、電視、電臺的受眾斷崖式下降,而出版的受眾卻不降反增。
無論是地方出發版社還是中央級出版社,無論是綜合性出版社還是專業類出版社,作者都是全國的,讀者都是全國的,營銷發行的渠道也是全國的,這些核心要素決定了出版社就是全國性的出版社。因此,地方出版社一定要有這種文化自信,我們就是處在地方的一家全國性的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也是這樣,拿掉“江西”,就是“教育出版社”,拿掉“教育”,就是“出版社”。理念決定思路,思路決定出路。有了“會當凌絕頂”的理念,我們才能有“一覽眾山小”的可能;有了“只緣身在最高層”的境界,我們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
2.樹立工匠精神的理念,做到精品出版、精準出版、精細出版
精準出版是定位,精細出版是方法,精品出版是目的。要實現精品出版的目的,只有在精準定位的前提下,堅守工匠精神,深耕細作精細出版。
2017年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公仆曾建》一書。該書凝結了編輯團隊和編寫團隊精誠合作的共同心血,整個過程閃爍著工匠精神的光彩。
2014年2月,江西組工干部曾建同志因積勞成疾,不幸病逝。中央新聞媒體集中報道了他的先進事跡,中組部追授他“全國優秀組工干部”的稱號。如何讓曾建同志的精神深入人心、歷久彌新,我們基于前期的深入了解和共同感受,很快形成一個想法,采取創作報告文學作品的形式,深入挖掘曾建同志的先進事跡,全景式地展示曾建同志的可貴精神,為廣大干部獻上一部生動的學習教材。在中組部新聞辦的有力指導和大力支持下,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抽調精干力量組成編寫組,從2014年底開始,正式啟動報告文學《公仆曾建》的創作編寫。書稿經過兩年的打磨,前前后后經歷了3次幾乎是顛覆性的修改。最后大家一致認為,平凡的故事最能打動人,樸素的情感最能感染人。定稿的報告文學《公仆曾建》共17章,17萬字,通過精選的40多個真實的小故事全景式地展示了一位有情有義、有血有肉、可親可敬的人民公仆。出版社也組織了主要領導、資深編輯和優秀美編來加強編輯工作。整個編輯團隊從書稿創作之初,在內容編輯加工、版式裝幀設計、印制出版發行各生產環節,進行精細管理和精雕細刻。該書出版后,受到了廣泛好評。短短數月,該書累計發行超過20萬冊。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更是一種責任意識;是一種人文情懷,更是一種商業邏輯;是一種工作標準,更是一種價值指南。主題出版尤其要注重工匠精神,容不得半點馬虎。我們所有的努力都有其價值,讀者和市場具有絕對的火眼金睛,你忽悠他們,他們就忽略你;你輕視他們,他們就輕蔑你。“三精出版”工匠精神是我們的靈魂和命脈。
3.樹立科學謀劃的理念,形成快速反應、集中攻堅的工作機制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主題出版的時效性較強,這就要求我們把握恰當的時間節點。但好的主題出版并不是水龍頭里的水,可以隨時擰開放出來。這需要認真思考和謀劃,掌握節奏和時效。長遠規劃的,要按照計劃穩步推進;快速反應的,要組織力量集中攻堅。
長遠規劃的主題出版,關鍵在于作者資源的積累。作者權威,作品質量就有保障。對地方出版社來說,不能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不能每次都綁定一兩個權威的、熟悉的作者,凡是主題出版就找他們命題作文。即使他們能夠駕馭一個個新的主題出版的命題,我們也要進一步開拓新的高端作者資源。只有不斷積累新的高端作者資源,才能聚少成多,才能在面對快速反應的選題時,不至于束手無策,或過度依賴一兩個作者。
快速反應的主題出版,關鍵在于社內資源的效能調度。重大主題出版需要社內精心組織,社外充分溝通。不能按照一般性的工業流程來操作,完成一個工序才進行下一個工序,因為往往會面臨出版時間緊張、重大選題備案程序復雜等實際困難。要采取項目組的形式,在編輯、校對、設計、印刷、營銷各環節抽調精兵強將,分工協作,同步推進。
歸根結底,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一個巨大的成功可能源于一種懵懂的自信。樹立和建構做好主題出版的自信,然后全力以赴,是我們地方出版社堅定不移的努力方向。這是眾所周知的秘密,也是別無選擇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