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原創漫畫雜志是改革開放后的產物,符合當時的市場需求。但是雜志運作的同質化,經營成本與競爭成本的加劇,使很多漫畫雜志如流星般在讀者面前閃過,無法長久生存。隨著近兩年網絡媒體的迅速發展,勉強幸存下來的漫畫雜志的生存環境也越來越惡劣。當前,社會娛樂方式日益多元化,新老漫畫雜志要想在平行的文化娛樂領域分得一杯羹,只有審時度勢、內外兼修,充分發揮紙媒的特點與優勢,才能獲得生存與發展。
【關 鍵 詞】中國原創漫畫雜志;出版發行;問題;發展趨勢
【作者單位】譚東芳,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識碼】A
我國目前有9000多種雜志,其中漫畫類雜志不足30種,遠低于其他雜志所占的市場份額,但其創造的價值不容小覷。例如,《知音漫客》作為中國第一本彩色漫畫雜志,在短短6年時間內就轉虧為盈,年產值高達5.8億,創造了中國原創漫畫雜志的奇跡。雖然網絡上一直存在著“實體的漫畫雜志是時候退出歷史舞臺了!”的聲音,如何生存并發展下去是擺在業內人士面前的巨大難題,但就像實體書并沒有退出歷史舞臺一樣,中國原創漫畫雜志并不會消亡。文章通過分析中國原創漫畫雜志的現狀,并結合國外漫畫雜志的發展經驗,力圖找到適合中國原創漫畫雜志的發展之路。
一、中國原創漫畫雜志興起的時代因素
1.市場需求
20世紀80年代末期,傳統連環畫開始走下坡路。隨后,盜版日本漫畫大量涌入中國,讀者對漫畫的需求井噴式增長,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畫書大王》雜志的暢銷。《畫書大王》最初是一個連載盜版日本漫畫的雜志,是國產漫畫的啟蒙刊物。它奠定了中國漫畫雜志的基本出版形式,即A4紙大小,四頁漫畫拼成一大頁的形式(簡稱“四拼一”),這與其他國家“一拼一”的漫畫雜志區分開來,極大地降低了印刷成本,讓讀者用最少的錢看到最多的漫畫,這種排版形式至今仍被很多漫畫雜志沿用。除引入眾多優秀日本漫畫、介紹各國漫畫歷史外,《畫書大王》還積極培養國內作者,如舉辦“超短篇漫畫大賽”等。現在國內很多知名漫畫家都是從《畫書大王》出道的,如顏開、鄭旭升、胡蓉、聶峻等。中國漫畫讀者群體也漸漸成長起來。
2.政府支持
20世紀90年代中期,原新聞出版署和中宣部實施了“5155工程”(中國動畫出版工程),《少年漫畫》《漫畫大王》《北京卡通》《卡通先鋒》《中國卡通》《科普畫王》《卡通王》等本土漫畫雜志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掀起了中國讀者看國產漫畫的第一波浪潮。
3.收益刺激
相比《時代周刊》《新周刊》等員工規模就有幾百人、成本巨大的雜志,中國原創漫畫雜志的員工一般在三十人左右,作者的月均稿費也僅略高于社會平均工資。只要雜志定位準確,內容豐富,運營渠道通暢,獲得高額收益并不是癡人說夢。例如《漫友》,其就是看準了國內日漫資訊類雜志匱乏,讀者需求巨大的機遇,開創了資訊類雜志的先河。當《漫友》賺得第一桶金后,又開始積極鼓勵支持原創漫畫,培養了一大批明星漫畫作者。在連載漫畫受歡迎后又立即推出單行本,并且積極與港臺漫畫合作,其中敖幼祥的《烏龍院》系列漫畫銷量破千萬,成為中國漫畫市場的經典品牌。
二、中國原創漫畫雜志的類型及其特色
1.兒童漫畫雜志
目前,中國的兒童漫畫雜志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教育為主的漫畫,如《漫畫科學》《少年科學畫報》等,讓孩子們在體會閱讀樂趣的同時,增加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利用漫畫生動形象的特征寓教于樂。另一類是以娛樂為主的漫畫,如《漫畫PARTY》《漫畫世界》等,大多反映兒童的日常生活,以中國傳統幽默漫畫為基礎,結合日本新型漫畫的創作技法,人物夸張,劇情幽默,引人入勝。
2.青少年漫畫雜志
青少年漫畫的讀者群是處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少年向的漫畫雜志以打斗、冒險、科幻、懸疑為主,大部分主角都會不斷成長,朝著堅定的目標努力奮斗,讓人看了熱血沸騰,如《龍漫少年星期天》《尚漫》等。少女向的漫畫雜志以親情、愛情為主,充滿少女情懷,畫面唯美、細節豐富,如《漫友》《最漫畫》等。也有一些漫畫雜志的定位比較中性,如《知音漫客》《悅漫畫》等,使少男少女們都能在其中找到感興趣的漫畫故事。
3.成人漫畫雜志
中國成人漫畫雜志起步較晚,雜志數量也較少。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漫時代》《鋒繪》等。《漫時代》作為中國第一本成人漫畫雜志,2004年創刊之初因懸賞10萬元面向全國征集情色漫畫受到國內各大網站和媒體的熱評。《漫時代》的讀者定位于25—35歲的都市白領階層,不同于日本大尺度的色情成人漫畫雜志,《漫時代》里涉及的情色僅止步于婚姻、就業等成年人比較感興趣的話題,并不包含“十八禁”內容。《鋒繪》是2011年由《Vista看天下》雜志推出的針對都市成年讀者的高端漫畫雜志,主要連載長篇彩色漫畫,題材包括都市生活、商界傳奇、仙俠修真、科學奇幻等,采用銅版印刷,畫面精美,質量上乘。
三、中國原創漫畫雜志面臨的問題
1.漫畫內容少、價格高、發行周期長
大多數漫畫雜志連載的漫畫都是15部左右,每本價格5—15元不等。用同樣的價格,讀者往往選擇直接買單行本看收錄了十幾話的內容,而不是只刊登一話的雜志。更何況,在很多手機漫畫平臺,一個月花10塊錢就能看站內所有的漫畫,這是漫畫雜志無法企及的。雖然《知音漫客》周刊曾經是中國第一本發行量超百萬的原創漫畫雜志,也是發行周期最短的雜志,可是比起當前三日更甚至日更的網絡漫畫,其發行周期依然嚴重滯后,跟不上讀者日益增大的閱讀胃口。而一些漫畫雜志為了加快上市時間,催促作者趕進度,結果導致漫畫的質量越來越差,讀者流失嚴重,形成惡性循環。
2.漫畫同質化現象嚴重
雜志中連載的作品風格越來越相似,是中國原創漫畫雜志尤其是彩色漫畫雜志的一大怪現象。拋開漫畫內容跟風嚴重不說,單純從人物造型來看,很多漫畫人物的畫法非常相似,仿佛都是一個作者畫出來的,上色方式也極其模式化。這種情況和20世紀90年代的香港漫畫非常相似,當時香港漫畫流水線式的快節奏繪畫方法,造就了一批風格類似的快餐作品,完全喪失了個人風格,讓讀者覺得香港漫畫就是肌肉男打斗的武俠漫畫。讀者的審美疲勞直接導致香港漫畫急速衰退。國內漫畫雜志這種同質化現象和香港漫畫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不得不引人深思。
3.雜志發行量少、發行渠道閉塞
除了《知音漫客》《漫友》等少數老牌雜志擁有較廣的發行渠道,中國很多新成立的原創漫畫雜志往往在運營方面能力不足。很多優秀的漫畫雜志因為缺乏有效的宣傳手段,發行量不足再加上發行渠道不通暢,還未引起讀者注意就黯然退場。以原創漫畫雜志《華之漫》為例,這本由《圣斗士星矢》的責任編輯松井榮元先生擔當顧問,有“中國漫畫第一人”美譽的胡蓉擔任主編的雜志,不但匯集了中國知名漫畫網站“有妖氣”的主力漫畫家,還有人氣漫畫家顏開、白貓的鼎力支持,宣傳伊始就引發了很多讀者的關注。“全黑白稿,質量超高,故事、畫功好,量足又便宜”,是一個讀者看完創刊號后對雜志的中肯評價,很多人都對它給予厚望。可惜第二本《雙魚號》發行后,這本雜志就銷聲匿跡了。該雜志夭折的很大原因在于低發行量,全國總共才印兩萬冊,很多地方根本買不到雜志,讓喜歡看此類少年漫畫的讀者希望落空。
4.讀者和漫畫創作人員大量流失
在中國計劃生育大背景下,漫畫雜志缺少下一代閱讀群體是不容忽視的問題。雖然現在政府放開了二胎限制,但等到這一批“二孩”長大到能看漫畫的年齡至少還有五六年,當前的很多漫畫雜志能否撐到這批孩子長大還是個問題。除此之外,以前喜歡看漫畫雜志的讀者已經長大,市場上缺乏符合這類人群閱讀的漫畫雜志,很多找不到合適讀物的讀者們漸漸放棄了看漫畫雜志的習慣。
漫畫作者需要用稿費來養家糊口,收入多少是漫畫家是否愿意留在平臺連載漫畫的關鍵因素。傳統原創漫畫雜志的稿費按“頁”計算,一般黑白漫畫100—250元/頁,彩色漫畫200—500元/頁,每頁平均5—8格。而網絡漫畫是按格收費,一般彩色漫畫60—120元/格,價格普遍比漫畫雜志高。再加上讀者的“打賞”等額外收入,網絡平臺漫畫家的收入超過普通白領的不是少數,有些受歡迎的漫畫作品甚至能養活近10個人的漫畫創作團隊。此外,網絡漫畫的吐槽和留言系統能讓作者根據讀者的反應及時調整劇情,這是漫畫雜志無法比擬的。因此,越來越多的漫畫作者為了獲得更好的收益和發展空間都轉投網絡漫畫,使原本就人才匱乏的原創漫畫雜志處于“無米之炊”的尷尬境地。
5.市場被網絡漫畫、游戲等瓜分
隨著移動終端的普及、上網費用的降低,網絡漫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中國走紅。PC端的“騰訊動漫”“有妖氣”“動漫之家”等,手機平臺的 “大角蟲漫畫”“布卡漫畫”“快看漫畫”等都在讀者中獲得了很高的人氣。當前非常流行的動畫《十萬個冷笑話》《鎮魂街》《中國驚奇先生》等也都改編自網絡漫畫。紙質漫畫雜志衰退,網絡漫畫興起,已是不爭的事實。
此外,電腦網游、手機游戲的流行,將原本喜歡看漫畫的部分讀者分流。在他們看來,與其長時間被動地等待劇情發展,不如主動參與到故事當中,成為游戲的主角,快速展開劇情來得爽快。中國原創漫畫雜志的生存空間變得越來越小。
四、中國原創漫畫雜志發展趨勢展望
1.低齡化方向
讀者年齡越大,購買漫畫雜志的可能性就越小,目前成人漫畫雜志已經在中國絕跡,就連日本的成人漫畫雜志也面臨倒閉危機。成年人需要的信息量遠遠超過漫畫雜志所承載的內容量,供需不平衡使這些人不會選擇閱讀漫畫雜志,而是轉向更新速度更快的網絡小說、網絡漫畫或者影視作品。
在中國,真正會去購買漫畫雜志的主要還是兒童和青少年,這也是《鋒繪》等成人漫畫雜志改版為《鋒繪少年》的原因。這些身在學校的孩子受到老師、家長的嚴格管控,并不能隨心所欲地觀看網絡漫畫、打游戲。對他們來說,用低廉的價格購買一本生動有趣的漫畫雜志看上半天,是學習之余的一種放松。年齡越低的孩子對紙質書籍的需求量越大。雖然國內也有《漫畫科學》《漫畫PARTY》等兒童漫畫雜志,且銷量不錯,但這些雜志主要針對的讀者是小學高年級的學生,適合幼兒園及低年級小學生看的漫畫雜志很少。互動類、科普類、教育類等面向低齡兒童的原創漫畫雜志仍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種發展應充分凸顯紙媒的特點,除了采用贈送貼紙、小玩具等常見的促銷方式,還可以將雜志做成立體的、材質不同的甚至可以拉動、翻動其中某些圖片等的形式,或者結合AR(虛擬現實)技術,讓孩子在家長的幫助下利用手機、平板等設備看到書以外的內容并與其互動,充分挖掘紙媒的潛力。總之,利用低齡兒童活潑好動、充滿好奇心的天性,讓這些漫畫雜志在外形上充滿吸引力,在內容上生動有趣、寓教于樂,在發行上渠道通暢,才能獲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2.精品化方向
網絡漫畫具有價格低廉、更新快、觀看方便的優勢,但也存在作者疲于更新,為了趕工導致畫面粗制濫造、劇情邏輯不通等各種問題。這些快餐式的漫畫由于缺乏仔細的推敲和醞釀,沒有經驗豐富的專業編輯積極引導,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發行速度上,紙質漫畫雜志完全無法與網絡漫畫相抗衡,但在畫面精度、故事細節的表現上,紙質漫畫雜志仍有很大優勢。面對年齡層次較高的讀者,原創漫畫雜志可以秉持“慢工出細活,創作精品”的理念,發揮好自己的優勢,從網絡漫畫中突圍而出。如《漫友》曾經做過大開本“一拼一”的特刊,5元一本的大雜志只有一部作品《長歌行》,精美的畫面讓讀者震撼不已,極具收藏價值。當時很多讀者都被這種形式吸引,有讀者還因不小心弄丟了一本憂傷不已。對于真心喜歡漫畫的讀者而言,拿在手里能仔細觀賞的漫畫是電子雜志無法比擬的。
雖然網絡漫畫影響紙質漫畫雜志的銷量已是不爭的事實,但網絡漫畫的盛行對普及作品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例如美國的轟隆隆漫畫公司在推出漫畫周刊《北風》時,同時推出紙質漫畫雜志和免費網絡漫畫兩個版本。當時很多書商都擔憂這樣的做法會讓讀者對紙質雜志缺乏興趣,影響雜志的銷量。事實證明他們多慮了,《北風》雜志一經上市便銷售一空,出版社不得不增加印刷量以滿足讀者狂熱的需求。由此看來,只要作品足夠精彩,讀者們會舍得花錢購買實體雜志,慢慢欣賞。而且,網絡漫畫會吸引那些不常去書店購買雜志的潛在讀者對實體雜志或單行本進行關注,宣傳效果顯著且成本極低。
3.多元化方向
目前,中國漫畫雜志正在經歷一場巨大的變革,網絡漫畫市場逐漸興起。在平臺的更迭過程中,整個行業必定面臨一場殘酷的洗牌,不符合市場規律的注定要被淘汰。中國原創漫畫雜志要想在夾縫中生存,更要懂得變通,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全媒體、多元化發展才能全面適應新世紀閱讀潮流。如果孤注一擲于傳統紙媒,就會像《漫友》一樣痛失在網絡平臺發展的機會,從中國原創漫畫雜志的霸主地位淪落到公司被收購,老板被迫轉行的悲慘下場。
雜志作為傳統的紙質媒介,給人們帶來的良好閱讀感受是不會完全被電子讀物取代的。面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境況,中國原創漫畫雜志要找到符合雜志定位的發展方向,結合新媒體技術,與時俱進。相信在中國動漫產業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和漫畫人的集體努力下,中國原創漫畫雜志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健康持續地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吳心怡. 我國動漫期刊成長之路與《漫友》經營策略探析[J]. 中國出版,2009(Z1).
[2]李芳玲. 文摘雜志現狀與發展分析[J]. 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
[3]王艷. 發展中的中國動漫期刊[J]. 中國出版,2013(1).
[4] 劉源. 從《知音漫客》談中國原創漫畫期刊的發展創新[J]. 出版廣角,2014(8).
[5]于宏. 中國動漫期刊為何衰落[J]. 科技資訊,2012(9).
[6]王軍,馬建華. 中國動漫期刊的問題與對策[J]. 中國出版,2009(1).
[7]他在中國做了40年漫畫,不過到底沒有日本同行的好運氣 [EB/OL]. https://baijiahao. baidu. com/s?id=1567085625273403&wfr=spider&for=pc,2017-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