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強
【摘 要】 文章介紹了專利證券化的操作步驟和進行專利證券化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提出了優化SPV的構造、完善專利評估制度、建立專利證券化權利登記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三方面的控制措施,希望能為相關人士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 專利 證券化 風險 法律控制
前 言
專利證券化是資產證券化在專利領域的延伸,它代表著資產證券化的基礎資產由實物資本轉向了知識資本,是金融證券領域的重要創新隨著人們對專利經濟價值認識的提升以及企業經濟轉型升級所依賴的融資需求的高漲,利用專利證券化進行融資成為了一種新的趨勢。
1 專利證券化的操作步驟
1.1挑選適宜證券化的基礎資產并將基礎資產信托給SPV。第一,專利權的所有人需要根據融資的具體要求,選擇適宜的證券化的基礎資產來進行運作;第二,專利權的所有人需要將基礎資產信托給SPV。SPV是專利證券化的核心環節,其具有阻隔和化解專利證券化中潛在的法律風險的作用。從法律角度來說,SPV所發揮的作用既可以是公司,也可以是信托、合約等其他形態。同時,專利權的所有人通過信托的形式將專利的未來收益權出售給SPV,可以確保基礎資產不被列入發起人破產資產的范圍,從而維護證券市場的穩定。
1.2對基礎資產進行結構重組并完成信息增級和等級評定。第一,信用增級需要結合市場對證券的檔次、期限和利率進行具有的設計。通常專利證券可以分為優先債券、次級債券和受益憑證。其中,優先債權以專利許可費用來進行超額擔保,具有本息償還的優先權,其信用最高,一般向社會公眾發行;次級債券是在保證支付優先債券以后,才予以支付的債券,具有較高的投資風險,但收益率要比第一級別高;受益憑證主要是吸納風險,代表投資者對信托財產的所有者權益,這類證券不公開銷售,只是由SPV自身保留,本息償還的優先權低于第一級別、第二級別的證券。第二,SPV信用在增級完畢后,需要請正式的信用評定機構對待出售的證券進行評級,然后再向投資者公布。
1.3發行和銷售證券。通常對證券的發行可以采取私募或者公募的方式,如果采用公募的方式進行證券發行,就需要聘請證券發行人和承銷商。證券發行后的管理主要涉及到證券發行的管理和專利權許可使用的管理。證券發行的管理過程中,主要會涉及到專利的許可使用問題、證券的發行后的買賣以及本息償付問題。一般由SPV委托托管人將從專利許可受讓人那里收取的專利許可使用費,以作為本息償付給投資者,然后將剩余收益返還給SPV。專利許可使用權的管理是要維護專利所有人和SPV的利益,重點防止專利價值外溢,以維護專利權人和SPV的利益。
2 我國進行專利證券化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2.1專利固有特性導致其市場價值具有不確定性。專利具有知識產權的時間性、地域性、客體無形性的特點。其中,時間性主要是針對法律對專利的保護期限來說的,如果一項專利權當其使用者從該項專利技術的使用中所獲得的收益不能超過未使用該項專利技術的其他生產者的平均收益時,這項專利技術的經濟壽命就會結束;專利具有地域性主要是指不同國家、地區之間專利保護制度的差異增加了專利價值不確定性的風險;專利權客體的無形性使得專利更容易被侵權,從而影響投資人的利益。
2.2專利主體和專利證券化基礎資產結構的復雜性。第一,就專利權權利歸屬來說,同一個發明專利上可能會存在共同的發明人,就會出現在先的合法權利或者職務發明問題等;第二,就專利證券化基礎資產機構來說,專利權客體的無形性使得專利具有對有形資產的依附性。在專利證券化操作的過程中,基礎資產通常會延伸到專利所依附的有形資產。但由于各個資產在轉讓時相關的法律程序要求是有所不同的,這就為專利證券化的操作過程帶來了一定的風險。
3 完善我國專利證券化的措施
3.1優化SPV的構造。第一,由于風險隔離機制是專利證券化操作流程中的核心環節,專利證券化的資產信用有賴于獨立的特定資產,專利證券化若要成功運作,就要分離基礎資產與附著其上的風險,在發起人之外設立SPV,就是為了達到風險隔離的目的。根據我國情況,在政府主導型知識產權證券化模式下,SPV的構造不宜完全由市場運作,應將其設計為由政府出資組建或以政府出資為主的機構;第二,要實現發起人和SPV之間的真實銷售,轉移專利未來收益權,避免投資者的利益受到影響。
3.2完善專利評估制度。由于專利信用評級機構和信用增級機構是專利證券化中的重要環節,其評級結果和增級手段對專利基礎資產的市場價格以及投資者的決策有重大影響。但是由于我國的證券市場的信用評級和信用增級基礎較為薄弱,所以,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完善專利評估制度,并加強對信用評級、信用增級機構的監管,進而保證公正合理的價值評估、信用評級和可靠的信用增級。
3.3建立專利證券化權利登記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第一,相關單位需要建立專利證券化權利登記制度,以便確定專利權權利歸屬,明確地依照登記的先后范圍來決定權利沖突人在對抗過程中的優先性;第二,專利證券化一般涉及專利所有人、SPV、專利許可受讓人和投資人四方主體,所以,相關部門需要構建和完善我國的專利證券化制度;第三,由于專利權授權合同的高度待履行性,所以,相關部門需要建立專利證券化信息披露制度,便于投資人對證券所蘊含的風險做出判斷。
結束語
綜上所述,任何形式的金融創新必然潛藏著各種不同形式的風險,這些風險必須得到有效的法律監管,專利證券化這一金融創新也不例外。所以,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必須在現有的環境下,將專利證券化本身的特性研究清楚,考查其流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構建相應的防范措施并逐漸將其制度化,以指導未來的專利證券化實踐,發揮專利資產的最大化價值。
【參考文獻】
[1] 金品.我國專利證券化的法律風險研究[J].金融經濟,2014,(18):78-80.
[2] 邵慧峰,詹可.基于知識產權證券化的SPV風險法律規制之進路[J].法治社會,2017,(04):81-9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