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加強大學生素質教育,是提高我國全民素質的必要舉措。在高校實行法律教育,也是素質培養的組成部分。懂法、守法,具備法律意識,是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體現。作為大學生,應當具備相當的法律知識,才能在社會立足,為建設和諧社會做貢獻。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法律教育
一、高校法律教育的必要性
依法治國是民主國家的基本治國方略,我國正朝著這個目標奮斗。因此,實行法制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主要內容,也是全社會必須掌握的主要內容。只有人人懂得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人人遵守法律約束,才能達到社會文明的高度化。
我國的法律教育,在中小學教學中,所占的比例較小。到了大學,除了法律專業的學生,大多數學生對法律的認識是處在遵守法律的程度上,對法律的詳細內容并沒有過多了解。因而形成大學生法律意識淡薄,輕則不能用法律為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重則走上了違法道路。
最近幾年來,我國高校校園發生了多起刑事案件,如馬加爵殺人案,林森浩投毒案,川師大殺人案等。這些案件的起因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殺人者和受害者都是平時要好的同學,因為一時沖動,結果使兩個家庭陷于無邊的災難之中。這些案件的發生有社會原因,也和學生的心理素質相關。但發生在大學校園,實在令人匪夷所思。因為在大眾心目中,大學生是知識分子的象征,也是知法守法者的象征。
這幾年,不僅大學校園時有案件發生,中小學也經常出現校園欺凌事件,多人圍毆同學,對其施暴。這些現象的發生,促使我國教育界反思,如何加強法制教育,讓學生從小具備法律意識。減少類似現象的產生。
從這些可以看出,在高校中進行法律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社會生活的必要。
二、我國高校法律教育存在的問題
高校實行法律教育已經有相當長的歷史了,但存在諸多問題,除了法律專業之外,大多數學生接受的是守法教育,法制教育強調的是守法的重要性,沒有向學生宣傳如何利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權利。也就是在接受法律教育中強調義務,忽視權利。
在法律教育中還存在著教材落后,教學方式簡單等現象。現在所使用的教材是《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其中法律部分的不及思想道德所占比例大。教材只是對憲法、民法和刑法做了初步介紹,強調對法學抽象理論的教學,并且教材沒有及時更新,無法反映最新的法律內容,更沒有涉及到生活中的運用。
在教學方面,承擔法律教學的沒有專業的教師,由思想道德教師兼任。這些教師對于法律知識的掌握也有限,有的是在教學中邊教邊學。在教學方式上,也是采取填鴨式教學,讓學生記住主要內容,并沒用生活中的法律事件,來讓學生進行討論,以此來掌握法律知識,并將法律運用到生活中。
形成目前這種局面,主要和我國傳統思想以及教育界存在的問題有關系。我國的傳統思想是重視人的道德修養,在生活中企圖用道德來感化他人,用道德力量來約束自己,從而形成普遍性的法律意識淡薄現象。
另一點是我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我國教育存在嚴重的功利思想。在學校學習時,所要學習的內容必須對人的將來“有用”,才去認真學習。如法律,應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但很多人認為不是法律專業的,學了“沒用”而放棄,這也是高校教育存在的問題,將實用性和功利性放在首位。
三、我國高校法律教育方式探析
我國高校目前的法律教育非常必要,無論是針對校園存在的問題,還是將來學生走上社會,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法律常識。我國高校的法律教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改變教育觀念
普及法律知識,是文明社會每個人都要具備的。因此高校在辦學中,要將法律教育納入到素質教育中,作為公共課程來開展。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也要為法律教育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同時要學習國外高校普及法律知識的教學方式,借鑒外國的優秀經驗。
(二)編寫法律專業教材
當前的法律教材不適合高校法律知識普及,內容過于抽象化,概念化。要編寫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新教材,將生活中常見的法律知識納入其中,讓學生從生活實例中來感受法律的重要性。督促他們學好法律,在將來的工作中,用法律知識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三)培養專業的師資力量,采用多種教學手段
法律普及需要專業的法律人才,因此高校要培養一批具有專業素質的法律教師,來傳播法律知識。
在教學方式上,要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法律知識。在教學中,可以利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通過社會現實來了解法律。這種案例應該具有代表性,讓學生在遇到相似問題時能夠加以防范。
在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學生與教師的互相提問,來鞏固法律知識,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和法律相關的生活問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也可以讓學生提一些生活中遇到的法律問題來進行解答,這樣的教學方式輕松活潑,便于學生接受和理解。
將社會新聞中的法律問題拿到課堂討論,也是學習法律的重要手段。我國每年都有一些引起社會關注的民事法律案件,引發全社會討論,有的是法律本身存在的漏洞,也有的是法院判決引發的討論,像2017年發生的山東“于歡案”,就牽涉到很多社會問題。這些都可以作為高校法律學習的內容。這樣的討論還能培養學生關心社會問題的興趣。
學習法律不能紙上談兵,還要通過實踐來加深印象。實踐教學可以帶領學生去法院旁聽,也可以讓學生模擬法庭現場,讓學生扮演法官、原告、被告、雙方律師等,來鞏固學生的法律知識。
【參看文獻】
[1]盧平.高校大學生法律教育的特點與內容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1).
[2]魏瓊.法律教育的起源:兼議對當下中國法律教育改革的啟示[J].中國法學,2014(02).
[3]葛東媛.高校非法學專業法律教育淺析[J].中國林業教育,2012(06).
作者簡介:龍雯(1982.07-),漢族,湖南安鄉人,博士學歷,副教授職稱。主要研究方向:法學、經濟法、法律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