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娣 (江蘇省南京市南師附中新城小學,210017)
小游戲的大智慧
——一節成功的體育游戲課案例反思
王愛娣 (江蘇省南京市南師附中新城小學,210017)

江蘇王愛娣
說到“三大球”,相信大家都知道它指的是“足球、籃球、排球”,現在足球運動已風靡全球,籃球運動也如火如荼,而排球運動似乎僅局限于大型聯賽和國際綜合賽事中。作為一名“不甘心”的體育教師,我要讓排球不再是那些運動員的專屬,而成為學生體育課的快樂因子。
小學二年級球類游戲課教學中,筆者嘗試著以原有的排球比賽規則為藍本,以單、雙手的拋、投、擲、滾軟排球為基本技術,以明確的要求和嚴謹的規則為依托,創新設計出“瘋狂的排球”游戲,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以下就是筆者的案例展示。
春風和煦,陽光明媚,帶著我們二(1)班的學生來到操場,大家看到原本站隊的地方被我畫得像個框框一樣,都有些疑惑地看著我,我微微一笑,露出一絲得意的表情,指揮大家在另一邊排好隊。
師:“同學們,最近,你們有沒有看過《奔跑吧,兄弟》這個節目?。俊?/p>
生1:“老師,我看過,很好玩,上面那個鄧超他們特別搞笑。”
生2:“老師,我也看過,上面還有撕名牌,還有水槍大戰呢。”
生3:“老師,我還看過他們用排球砸人呢,哪一隊砸中那個被保護的人就是獲勝了。”
……
師:“看來你們很多人都看過嘛,老師也很喜歡這個節目的,今天啊,老師也要給大家帶來一個有出局OUT的游戲,請看我們的場地,游戲名稱叫《瘋狂的排球》,你們想不想參加?”
學生們興致勃勃地高聲喊道:“想!”
師:“好,稍息,立正,請同學們仔細聽老師講方法哦……”
游戲方法:將長方形場地從中間劃分為兩個相同大小的陣營,并將生分成人數實力相當的A、B兩隊分別站在兩陣營中,每隊各選派1名隊長、1名撿球員、1名裁判,撿球員站于每隊底線后,裁判員站于對方場地的邊線旁,游戲開始后,手持軟排的學生向對方場地進攻,被球擊中的學生即刻出局去等待區,其他學生撿球后繼續進攻,一定時間后哪一隊剩下的人多即為獲勝。進攻時可單手或雙手持球,方式上可以拋、投、擲、滾。
師:“現在啊,老師請第一組和第二組同學上場,我們來邊演示邊學習游戲規則,大家一定要認真看、仔細聽哦!”
有學生配合的講解生動有效,大家都聽得特別入神,不一會兒游戲方法、游戲規則都掌握了,一個個都按耐不住恨不得馬上沖上去。看著他們這么激動,我似乎被傳染了一樣,立刻將學生分成兩隊,拿球各就各位,隨著一聲清脆的哨聲激烈的比賽開始了,裁判員、撿球員、各隊隊員都各盡其責,忙得不亦樂乎。
1.不可以攻擊頭部,其他部位被球碰到均為OUT。面對對方來球,要及時躲閃,或者用手直接推擋過去,也可以用手接住后再進攻,但是如果接球時沒接穩掉球了,則要OUT。
2.參與游戲時必須在規定的場地內,不得出界,腳踩界限也要OUT,游戲中球滾到界外必須由各隊的撿球員撿回遞交(不可以拋、滾)給本組隊員,場內隊員不可以到界外撿球,如有此情況,視為OUT。
3.由教師和學生裁判共同監督裁決不自覺退場的學生,一旦發生糾紛,聽從裁判員的判決。
4.游戲采用3局2勝,每局5分鐘,1局結束后交換場地,每隊可以替換一名撿球員,對于嚴重違反游戲規則的將不得參加剩余局數比賽。
游戲展示:
“咀——”
師:“第一輪比賽結束,以B隊留下7人獲勝?!?/p>
生1:“再來,我不服氣?!?/p>
生2:“不行,再比一次。”
生3:“老師,我們還想玩,再來一次吧!”
還沒等我說完,熱情交流的學生們已經把我給圍得水泄不通了,我只好鳴哨讓大家安靜下來,“光說沒有用,是騾子是馬拿出來遛遛,好,交換場地,準備開始?!?/p>
生:“老師,我們好了?!?/p>
師:“好,各就各位,預備,咀——”
伴隨著清脆的哨音,第二場比賽就這樣開戰了。積極躲閃,前仆后繼,有勇有謀,爭分奪秒,滿頭大汗,只能用這樣的詞語來形容他們了。
下課了,意猶未盡的學生們談笑風生地走回了教室。
預設是生成的種子,沒有預設哪來生成,所以在教學中只有精心預設,才可能會有精彩的生成。本節課筆者認真鉆研了排球比賽的方法,并將它分解與二年級學生的投、拋、滾、擲等技術結合起來,以《奔跑吧,兄弟》節目為引子,從課堂導入、場地設計、規則制訂等細微處入手,反復推敲各個環節,并配合游戲拓展如增加球數、增加球網、縮小場地等,設計了一節完整的游戲課,結果在教師一步步的引導下,師生共建了一節非常成功的游戲課。
莎士比亞說:“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嘗試,往往能成功。”本課中,教師嘗試將高技術要求的排球比賽化難為易,大膽嘗試,把拋、投、滾等技術結合起來用簡單的比賽形式呈現出來,學生都特別積極踴躍。通過幾節課練習后,學生雙手胸前拋接球、投準的能力提高了,他們不再那么害怕迎面來球,失誤率大大降低,現在的軟排已經不再是生硬的體育器材,而是能帶給他們快樂的排球。小學體育教學中要多加運用以游戲代練的方法,讓學生不知不覺中習得技術技能。
教學教學,有教有學,他們的主體都是學生,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組織教學。本次游戲設置中規則比較多,教師在講解時要盡力做到言簡意賅、清晰易懂,同時更要請學生配合示范講解規則和方法,必要時多做幾次多讓學生嘗試,讓學生有直觀的了解和親身體驗,否則就會出現“任你講得天花亂墜,學生還是不清不楚”。
所謂“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同樣沒有嚴謹的規則,游戲比賽也無法完成。本次游戲中規則較多,違反規則就要被罰出局禁賽,而通過該游戲的學習,大部分學生都能做到自覺遵守規則,不需要老師和裁判,大家已形成一種共識,只有大家都遵守規則,游戲才能公正公平地繼續。
各種精神品質層面的教育不是書本上習得的,如何將書本上的知識化為內在而表現出來,就要有實踐環境,而體育教學因其是技術技能實踐類的課程,就為良好品格教學提供了適宜的環境。在游戲中,許多身強力壯有勇有謀的學生知道保護弱小的同伴,而弱小的學生也會主動讓球給他們去進攻,爭取本隊最終的勝利,所表現出的無私保護與幫助精神和強大的集體榮譽感不是言詞說教就能讓學生做出來的,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情感表露,是游戲比賽的內在價值,也是體育的至高精神。
真正的游戲教學要基于游戲更要高于游戲。將排球的攻防意識,拋、墊、傳、扣等技術與游戲有機結合,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知識,鍛煉技術,不失為一個好方法。因此,作為體育教師更要充分挖掘游戲中蘊含的豐富知識,如技戰術方面、情感方面、心理素質方面、規則方面、團隊合作方面等,使其與教學內容渾然天成,讓小游戲發揮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