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幼華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石齋小學,福建漳州 363200)
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優化策略
胡幼華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石齋小學,福建漳州 363200)
口語交際是語文課的一部分。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不容忽視。特別是小學階段,要加強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可以促進其今后交際能力的發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主動說話,快樂交際。
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課堂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口語交際是聽話、說話能力在實際交往中的應用。聽話、說話是口語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依靠口語進行雙向或者多向信息交流的一種活動。研究表明,從個人言語活動的發展順序看,先會聽說,后會讀寫。從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在人們的日常言語活動中,45%是聽,30%是說,而讀只占16%,寫占9%。也就是說,相對于書面語言而言,口頭語言是人們最經常使用的語言,它運用的面更廣,更直接,更廣泛,更具有實用價值。小學階段是學生語言能力的養成期,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讓學生主動說話,快樂交際呢?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對口語交際這個知識點產生興趣,學生才會主動開口說話。經常說話,積累就多,學生才會有話可說,樂于表達。為此,我以興趣、情感的激活作為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的突破口,在教學中,努力營造輕松和諧的交際氛圍,鼓勵學生有勇氣和信心進行口語交際,并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與學生建立一種平等、信任、和諧、民主的伙伴關系,做他們的聽眾、朋友,與他們一起討論、一起聊天,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主動參與,融入交際環境。學生有了興趣,自然會愛上口語交際,最后真正積極主動開口交際。
例如教學口語交際《春天里的發現》,我先創設情境,用優美的春天的花草樹木圖片在和諧的音樂中展現給學生,用美麗的畫面激起他們對春天景物變化的記憶,然后用聊天的形式和學生交流自己所看到的春天里美好的景物。可以用看見的、聽見的、聞到的、想到的談談對春天的發現,以熟悉的美好的春天美景激發學生的興趣,打開話匣子,讓孩子們充滿激情地表達對春天的發現。
小學生年齡較小,其思維的主要特征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在教學中可以增加訓練的多樣性和趣味性,訓練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比如:個人說、小組說、轉述。既可以當小導游、小解說員進行介紹,也可采用“問答式”,又可以采用“辯論會”把交際引向深處。如教學口語交際《介紹家鄉景物》時,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欣賞家鄉的美景后,老師動情說:家鄉這么美,你們想不想把家鄉的美麗景色告訴大家?接著安排小組合作交流,讓學生把收集到的資料在小組里交流,互相介紹。接著設置情境演練,創設情境讓學生分角色進行演練交際。通過教學活動調動學生的生活感知,激活他們的生活經驗,真正做到“我口說我心,為下一節點的作文訓練做好鋪墊”。
課文就是最好的“范文”。課文里的優美句段、語言描寫都能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培養,為語言的積累和知識的拓展提供最直接的幫助。小學語文教材中編排的口語交際訓練內容由三部分組成:話題、情境圖、教學提示。話題內容多樣,循序漸進,便于對學生進行系統訓練。在教學中要抓住口語交際教材這一訓練的“基本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創設適合開展交際的良好的教學情境,根據不同學段教材編排的特點進行有效的階梯式訓練,例如教學低段的《春天里的發現》《合作》,中段的《夸夸我的同學》《我想發明的機器人》,高段的《我是小小推銷員》《難忘的“第一次”》等。在教學中,根據課題創設情境,組織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進行有效的交際互動,在情境中說話、辯論、編撰……通過系列的教學活動,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有效培養。
生活中處處有交際,教學中時時在交際,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語文課堂,活用語文“教材”,拓寬訓練渠道。“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教材中的課文就是這一汪活水,它可以成為學生說話的內容,可以是培養和提高學生交際的好“源泉”。教師如何活用這一源泉,為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服務?我們首先要明確目標,深入挖掘剖析教材,對課文內容進行創造性的拓展和延伸。如教學《鯨》這篇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扮演博物館的專職講解員,向“游客”介紹鯨。我是這樣安排的:先讓小組內試著互相說一說,然后推薦一名代表上臺解說,最后讓學生互相評價。通過開展系列的教學活動,活用教材,學生的口語交際得到正確的指導和訓練,同時拓展了學生的創造性和發散性思維,加強了口語交際訓練,培養了能力。
一千個讀者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就是天生的故事大王,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善于挖掘文本,拓展延伸文本蘊含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例如教學《凡卡》時,我剖析文本的同時深入挖掘,讓學生大膽想象,安排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假如爺爺收到凡卡的來信后。讓學生扮演角色交流,事件可能發展的情況讓學生補白,進行交際,引導學生結合文章的中心主旨,發揮想象,補白事情可能的多種結果。學生在情境補白說話中,情感在交流中升華,品德養成水到渠成。通過補白,讓文章更飽滿,拓展延伸了文章思路,也訓練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經常與人交談可以使思維保持敏捷靈活。只有有一定的語言儲備,你才可能“口吐明珠”,滔滔不絕。只有多閱讀多積累,學生的口語交際才有文化的積淀。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多讀書多積累,不做無米之炊,倡導學生博覽有益書籍。
“誦讀”是對表達能力的一種訓練。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的課文,語言規范,文質兼美,特別是詩歌,讀來朗朗上口。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指導學生進行有層次的朗讀,對自己喜歡的課文或者詩歌可以熟讀成誦,然后進行有條理的復述,這樣可以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課外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課外閱讀為口語交際提供了更廣泛的素材。我在教學中充分運用課外閱讀對口語交際的作用,采用了“課堂訓練指導方法—課外閱讀習慣培養充實交際內容—課外閱讀牽引口語訓練”幾步走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口語交際課的互動一般有師與生、生與生、師生與環境的互動等。在教學中可以根據教材特點,創設合適的情境,促進學生主動交流,自主合作。創設角色表演情境,讓學生真正體驗實際生活的角色,主動融入交際環境。如教學《有趣的游戲》,先讓學生做游戲,在游戲中體驗、交往,然后請他們回憶并談談自己曾經玩過的游戲,孩子們會主動地積極地進行交際;上《當小記者》一課時,讓學生扮演記者和被采訪對象,在采訪中成為交際主人。
口語交際能力是綜合性活動。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最佳時機,在內容上,要創設情境,拓寬社會生活的交際空間;在教學方法上,要靈活多樣,加強與課外生活的聯系溝通。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自主、不斷地在與人交往的實踐中逐步提高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
[1]王娜. 小學生語文口語交際能力培養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胡幼華,1975年生,女,福建漳州人,大學本科,現任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石齋小學教師,小學語文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