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 偉
(啟東市中醫院藥劑科,江蘇 啟東 226200)
中藥調劑新模式在中小規模門診中藥房藥物調劑工作中的應用效果
倪 偉
(啟東市中醫院藥劑科,江蘇 啟東 226200)
目的:探討中藥調劑新模式在中小規模門診中藥房藥物調劑工作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將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間在啟東市中醫院中藥房取藥的92例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使用傳統的中藥調劑模式為參照組患者配藥,使用中藥調劑新模式為試驗組患者進行配藥。然后比較為兩組患者所配藥物的合格率、兩組患者對藥物調劑人員工作的滿意度、在為患者配藥時藥物調劑人員在藥房來回走動的時間及調劑藥物的總時間。結果:為試驗組患者所配藥物的合格率高于為參照組患者所配藥物的合格率(P<0.05)。在為試驗組患者配藥時,藥物調劑人員在藥房來回走動的時間、調劑藥物的總時間均短于參照組患者(P<0.05)。試驗組患者對藥物調劑人員工作的總滿意率高于參照組患者(P<0.05)。結論:將中藥調劑新模式應用于中小規模門診中藥房藥物調劑工作中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提高藥物調劑人員的工作質量、效率及患者對其工作的滿意度。
中小規模門診;中藥房;中藥調劑新模式
中藥調劑工作是臨床上一項比較重要且繁瑣的工作[1-2]。中小規模門診的中藥房具有場地小、資金短缺、缺少現代化先進設施等缺點[3]。如何提高中小規模門診中藥房藥物調劑工作的質量一直是臨床上研究的熱門課題。為了提高中小規模門診中藥房藥物調劑人員的工作質量和效率,我院將中藥調劑新模式應用于門診中藥房的藥物調劑工作中,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本次研究的對象是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間在我院門診中藥房取藥的92例患者。將這些患者平均分為參照組和試驗組。在參照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23例,男性患者23例;其年齡為20~70歲,平均年齡為(45.51±6.54)歲。在試驗組患者中,有女性患者22例,男性患者24例;其年齡為21~72歲,平均年齡為(46.27±7.21)歲。兩組患者的基礎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使用傳統的中藥調劑模式為參照組患者配藥。具體的方法是:門診中藥房的藥物調劑人員收到中藥處方后,對處方進行審核。然后為患者包藥。將包裝好的藥物發放給患者,并對其進行用藥指導。使用中藥調劑新模式為試驗組患者配藥。具體的方法是:中藥房成立中藥調劑小組。該小組中有四名工作人員,其中包括3名藥物調劑人員(A、B、C)和1名替換人員(D)。根據工作的強度四名工作人員可適當地替換工作。工作人員A在收到處方后仔細審查處方,告知工作人員B處方中藥物的劑量與名稱。工作人員B完成抓藥的工作,并將藥物轉給工作人員C。工作人員C使用減量法進行分藥,并將不同種類的藥物進行分類排放。為患者發放藥物后,為其詳細說明藥物的煎煮方法、每次的用藥量、服用時間及注意事項。
評估為兩組患者所配藥物的質量。為兩組患者所配藥物質量合格的評定標準是:在為患者進行配藥的過程中,沒有發生多用藥、少用藥、用錯藥、使用劣質藥品、藥物劑量錯誤的情況。為兩組患者所配藥物質量不合格的評定標準是:在為患者進行配藥的過程中,發生了多用藥、少用藥、用錯藥、使用劣質藥品、藥物劑量錯誤的情況。2)評估藥物調劑人員為兩組患者進行配藥時的工作效率。評估的內容包括藥物調劑人員在藥房來回走動的時間及調劑藥物的總時間。3)為兩組患者發放調查問卷,調查其對藥物調劑人員工作的滿意度。該調查問卷中包括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個選項。總滿意率=(總例數-不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為試驗組患者所配藥物的合格率高于為參照組患者所配藥物的合格率(P<0.05)。詳情見表1。

表1 為兩組患者所配藥物合格率的比較
在為試驗組患者配藥時,藥物調劑人員在藥房來回走動的時間、調劑藥物的總時間均短于參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2。
試驗組患者對藥物調劑人員工作的總滿意率高于參照組患者(P<0.05)。詳情見表3。
表2 在為兩組患者配藥時藥物調劑人員工作效率的比較(±s )

表2 在為兩組患者配藥時藥物調劑人員工作效率的比較(±s )
組別 例數 藥物調劑人員在藥房來回走動的時間(s)調劑藥物的總時間(min)試驗組 46 5.54±0.32 6.35±0.58參照組 46 35.54±6.54 11.54±0.33 t值 20.7162 52.7496 P值 0.0000 0.0000

表3 兩組患者對藥物調劑人員工作總滿意率的比較
中小規模門診中藥房的場地小、資金短缺、缺少現代化先進設施。提高中小規模門診中藥房藥物調劑工作的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在本次研究中,使用傳統的藥物調劑模式為參照組患者配藥,使用藥物調劑新模式為試驗組患者配藥。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所取藥物的合格率、對門診中藥房藥物調劑人員工作的總滿意率均高于參照組患者。在為試驗組患者配藥時,藥物調劑人員在藥房來回走動的時間、調劑藥物的總時間均短于參照組患者。說明將藥物調劑新模式應用于中小規模門診中藥房的藥物調劑工作中,可減少藥物調劑人員在藥房來回走動的次數,縮短其對每張處方中的藥物進行調劑的時間,進而提高該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4]。傳統的藥物調劑模式是由單人進行操作,在調劑藥物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多藥、漏藥、錯藥等情況。藥物調劑新模式可有效地避免這一問題,進而提高中小規模門診中藥房的藥物調劑人員配藥的合格率。但是,在藥物調劑新模式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不足。若其中一名藥物調劑人員的工作效率較低,會對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造成影響,使團隊中的其他成員出現不滿情緒[5]。因此,如何將藥物調劑人員的關系處理好、提高藥物調劑人員的整體素質是確保藥物調劑新模式順利開展的關鍵。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醫院應對門診中藥房的藥物調劑人員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定期組織召開小組討論會,在討論會中讓小組成員自由發言,說出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通過組內討論的形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6]。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將中藥調劑新模式應用于中小規模門診中藥房藥物調劑工作中的效果較為理想,可有效地提高藥物調劑人員的工作質量、效率及患者對其工作的滿意度。
[1]白朝英.中小規模門診中藥房調劑新模式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藥業,2012,21(22):85-87.
[2]李振球.基層醫院門診中藥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北方藥學,2015(2):147-148.
[3]壽迪文.某醫院中藥房門診13496張中草藥處方的統計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10):1699-1700.
[4]倫俊杰,尹順明.人性化管理模式在醫院門診中藥房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健康之路,2016(3):256-257.
[5]王敏芳,史雪敏,胥莉,等.上海市中醫醫院門診中藥房窗口飲片質量反饋分析[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7,17(4):314-316.
[6]孫莉.醫院門診中藥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方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6,16(87):214-215.
R473
]B
]2095-7629-(2017)21-0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