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穎
(吉林工商學院,吉林長春 130507)
大學生強迫高危人群的中醫心理干預研究
張智穎
(吉林工商學院,吉林長春 130507)
在當前經濟社會背景下,大學生的學習和工作壓力不斷加大,導致強迫高危人群數量增多。本文概述了強迫癥的特點,介紹了中醫研究現狀和心理干預措施,以大學生強迫高危人群為目標,探討了中醫心理干預的應用價值。
大學生;強迫癥;中醫研究
強迫癥(OCD)屬于焦慮障礙的一種,是一組以強迫思維和強迫行為為主要表現的神經精神疾病,患者特點表現為有意識的強迫和反強迫并存,不僅處于焦慮和痛苦中,也會影響正常的工作、生活、人際交往。數據調查顯示,普通人群中強迫癥的發病率為2%~3%,僅次于抑郁癥、酒精依賴、恐怖癥,且近年來大學生中強迫高危人群的數量有所增加。隨著中醫研究的深入,實踐證實中醫心理干預具有良好療效,以下對此進行深入探討。
中醫認為強迫癥的病因如下:一是六淫外侵,按照《內經》、《千金方》中的理論,主要是風、火、暑三種因素的影響。二是七情過傷,依據祖國醫學的理論,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過度變化,就會造成精神刺激,超過了人體生理調節限度,繼而造成陰陽失衡、氣血失調,經絡和臟腑功能紊亂,因此患者發病。三是痰迷心竅,根據“怪病責之于痰”的說法,思慮傷脾傷肝,因脾虛就會生痰,迷蒙心竅繼而導致精神疾病發生。四是勞逸失調,過度勞累會耗精傷氣,過度閑逸則會氣血阻滯,勞逸失調就會損害臟器功能。另外,飲食不當、外傷、亂用藥物等,也可能引起疾病發生。
中醫研究認為,在人體的精神活動中,決斷、謀慮是肝膽主管的,如果肝膽過盛,就會表現出多慮、猶豫征象,繼而產生強迫癥,也就是強迫性思維、強迫性行為。《內經》指出“肝為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為中正之官,決斷出焉”。但是,肝膽腎三者均虛,也會對外界環境和事物產生恐懼感,《內經》指出“肝虛則善恐”。另外,腦主神志,對臟腑器官具有統領作用,《本草備要》指出“人之記性,皆在腦中”。綜上可見,強迫癥的發生發展,和肝、膽、腦、腎的功能失調有關。由于初期病癥不明顯,患者就診時多見虛證或虛實夾雜。
目前中醫治療強迫癥,主要包括以下方法:一是湯藥療法,例如安神定志丸用于心膽氣虛證;補心湯用于心肝血虛證;滋水清肝飲用于肝腎陰虛證;逍遙散合柴胡疏肝散用于肝郁脾虛證;龍膽泄肝湯用于肝郁化火證;膈下逐瘀湯用于氣滯血瘀證等。二是針灸療法,以醒腦開竅針刺法為例,主穴選擇內關穴、水溝穴、三陰交穴等,數據結果顯示患者有效率達到81.25%,且治療期間沒有明顯的不良反應。三是飲食療法,主要是飲用龍眼蓮子粥、人參粥等,具有安神養心的功效,對于治療強迫癥具有輔助效果。四是心理療法,也就是中醫意療,常見如情志相勝法、情志干預法、移精變氣法等。
全面分析患者的病情資料,了解認知、情感、行為、情緒等方面的障礙,然后進行言語疏導,告知患者心理疏導的重要性,通過介紹治愈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同時加強和患者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內心想法,適當隱藏治療動機,避免加重患者的病情。相比于西醫認知療法,中醫認知療法的優勢,是不僅注重語言疏導,而且采用迂回佯攻法,通過行為促動認知。
首先對患者進行分型,通過情志干預,抑制強迫癥狀進展。分析患者的發病原因,告知強迫癥帶來的危害,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以緩解焦慮、恐慌等情緒。情志活動直接影響人體的陰陽氣血,長時間處于不良情緒中,就會引起情志疾病,合理利用情志相克,而能糾正陰陽氣血之偏,促使機體恢復平衡。考慮到患者情緒多為悲、思,情志相勝的具體方法是:喜勝悲、怒勝思。
根據患者的癥狀表現,分析強迫癥的病情、危害、改善措施,調整患者的心理狀態、紊亂氣機,來提高患者的依從性,加快病情恢復。《素問》指出“古之治病,唯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醫生為患者祝說病由,促使患者心悅誠服、謹遵醫囑,配合藥物治療,即可取得良好療效。
分析中醫心理干預在大學生強迫高危人群中的治療有效性,從而提出合適的治療方案,并為該類人群的提前檢測、預防干預提供參考。通過該研究,一方面發掘中醫心理干預的新途徑,為大學生強迫高危人群的防治提供新思路;另一方面改善治療效果,提高治療的個性化、人性化。
目前對于強迫高危人群并沒有統一的界定標準,指的是不滿足強迫癥診斷標準,但又表現出部分強迫癥狀的人群。本次研究中,以我國某高校大學生為對象,利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篩選出80例強迫高危人群。納入標準:年齡在18歲以上;SCL-90強迫癥狀因子評分≥2分;具有清晰意識,能獨立解答問題;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臨床確診為強迫癥患者;既往精神病史患者;合并心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研究前1個月參與其他臨床試驗。
第一步,調查80例研究對象的一般情況,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身高、體重、專業、家族史等。第二步,利用Y-BOCS強迫量表評估80例研究對象的強迫癥狀,準確記錄測試結果。第三步,將80例研究對象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40例實施健康宣教,試驗組40例實施中醫心理干預,時間共計2個月。治療期間,調整心理狀態,改善思維方式,動態監測研究對象的癥狀變化。第四步,中醫心理干預完成后,再次利用Y-BOCS強迫量表評估80例研究對象,對比測試結果的變化。第五步,對研究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得出結論。
經中醫心理干預后,40例試驗組研究對象的Y-BOCS評分明顯降低(P<0.05),而對照組研究對象的評分變化不明顯(P>0.05),見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干預前后的Y-BOCS評分比較(分,x±s)
隨著大學生學習和工作壓力的加大,強迫癥發生概率有所提高。針對大學生強迫高危人群,應該早期干預,促進健康發展。文中研究顯示,實施中醫心理干預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能緩解強迫癥狀,改善心理狀態,值得推廣。
[1] 姜睿.大學生抑郁傾向的特點及中醫心理干預[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6,37(12):108-109.
[2] 楊琳蔚,郭冬梅,張紅.大學生強迫高危人群的中醫心理干預研究[J]. 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15(11):155-158.
Research on th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High-Risk Groups of College Students
Zhang Zhiying
(Jilin Business School,Changchun Jilin 130507,China)
Under the cur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the study and work pressure of college students are increasing,which leads to the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forced high-risk group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ir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CM research and the measures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aiming at the compulsive popul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and probes into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CM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llege students;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TCM research
張智穎,碩士,醫師,研究方向:中醫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