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謀
四川省廣元市青川縣金子山鄉衛生院內科,四川廣元 628115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目前臨床中全身性疾病之一,近年來通過我國臨床患者心理情緒對疾病治療影響的深入研究發現,抑郁或焦慮等不良情緒可延長、增加了患者治療時間、住院時間、治療費用、健康狀況惡化、生活質量指數降低等指標,嚴重者提高了臨床病死率[1]。因此在著力于治療COPD的同時,應強調對患者給予心理性、心理社會性干預,降低患者不良情緒反應,并給予對應干預措施[2]。目前在我國仍側重于病因的調查與影響因素的分析,在降低COPD患者抑郁、焦慮等僅局限于心理疏導或健康宣教等措施,鑒于此,該次研究選取該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74例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為臨床提供參考資料,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7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入院均符合COPD診斷、預防全球策略中診斷要求;排除支氣管哮喘者、肺部伴有惡性腫瘤者、伴有阿爾茨海默病或抑郁焦慮癥者、認知功能不全者、嚴重心肝腎等功能衰竭者、伴有腦血管意外并發癥者;退出該次研究標準:患者或家屬強烈要求出院情況、治療后觀察期患者出現急性加重情況、不良事件頻繁重復導致患者無法堅持康復情況;死亡標準:院內死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均為37例患者,詳細資料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在兩組患者癥狀好轉或感染控制后行基線評估(T1),隨后給予觀察組為期30 d肺康復訓練,同時給予對照組常規藥物治療+健康宣教,待癥狀緩解或穩定后行第2次基線評估(T2),之后給予所有患者為期30 d肺康復訓練(T3)。康復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①給予肺康復健康宣教,主要以COPD相關性知識普及、肺康復方式及理念、氧療、藥物治療、營養支持、戒煙等為主;②指導、協助患者進行有氧活動,如體操鍛煉、縮唇呼吸訓練、腹式呼吸訓練等;③指導患者排痰正確方法,可采取擠壓、震顛胸廓;④陪同或指導家屬給予患者步行訓練等。
抑郁情況采用貝克抑郁自評表(BDI)進行評估,表內共13個項目,每個項目0~3分,0~4分表示基本無抑郁;5~7分表示輕度抑郁;8~15分表示中度抑郁;≥16分表示嚴重抑郁。焦慮情況采用焦慮狀態特質量表(STAI)進行評估,表內共20個項目,每個項目共分4個等級。治療期間觀察并記錄患者各時間短SDI、STAI指標。
該院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ffffee±s)表示。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多重組間比較采用LSD-t,采用F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組內差異比較:對照組患者BDI評分T1、T2時期均顯著高于 T3 時期(P<0.05),T1、T2 時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BDI評分T1時期顯著高于T2時期(P>0.05);對照組 STAI評分 T3時期低于 T1、T2(P<0.05),T1 與T2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STAI評分T2時期對于T1時期(P<0.05);組間差異比較:兩組于T1時期BDI、STAI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BDI評分T2時期低于對照組T2、T3 評分(P<0.05);觀察組 STAI評分 T2 時期低于同時期對照組評分(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BDI、STAI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BDI、STAI評分比較[(±s),分]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項目 時間點 觀察組(n=37) 對照組(n=37)BDI評分 (9.3±6.3)*(4.7±2.6)*STAI評分T1 T2 T3 T1 T2 T3(46.2±6.1)*(30.3±2.7)*8.7±6.2 8.1±5.6 6.3±2.5 42.8±7.0 39.5±10.1 29.5±11.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癥狀可導致普遍患者出現抑郁、焦慮表現,但在目前臨床中僅8%左右的患者接受治療,同時此類心理癥狀,臨床還尚未證實藥物治療的可行性。同時近年來大量臨床報道顯示,心理措施療法著力于降低患者焦慮的支持證據不足,心理療法或松弛療法可有效降低焦慮,但對抑郁效果無明顯改善。分析原因在于抑郁與吸煙、運動耐力有關,而焦慮則與呼吸困難癥狀有關,因此戒煙、提高運動耐力、改善呼吸困難癥狀是該次研究的關鍵因素,且治療或診斷時間越早越好[3]。從其結果處可以看出,在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行早期肺康復訓練較之穩定期肺康復效果更佳,由此可提示,該次研究涉及的縮唇呼吸、腹式呼吸均通過吸氣肌的強度與耐力進行鍛煉改善患者最大收縮能力,改善不合理的呼吸模式與氣體分布,加上增加四肢運動訓練,最終取得較好效果。
綜上所述,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行早期肺康復訓練較之穩定期肺康復效果更佳,有利于更好地改善患者抑郁、焦慮狀態,促進患者癥狀痊愈,具有臨床應用及推廣價值。
[1]張彩虹,陽曉麗,郭洪花,等.自我管理項目對社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慮抑郁及疲勞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7,2(6):436-438.
[2]張彬,東方海,寇金愛.探討改良森田治療對改善酒精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效果[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7,1(11):39-40.
[3]谷云飛.心理護理干預在改善肺癌患者焦慮及抑郁等負性情緒的臨床效果觀察[J].當代醫學,2017,5(24):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