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艷斌,趙艷萍
林甸縣中醫院耳鼻喉科,黑龍江林甸 166300
在中國每年約有3萬例先天性耳聾嬰兒出生。耳聾與遺傳、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遺傳性耳聾主要通過常染色體隱性、常染色體顯性、性連鎖、線粒體遺傳。回顧分析2015年3月—2016年3月該院收治的124例SLC26A4基因突變致聾患者基因芯片測序分析結果,以及SLC26A4基因突變致聾患者的臨床表現,現報道如下。
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于該院確診的124例SLC26A4基因突變致聾患者的基本臨床資料,入組病例年齡分布范圍在6個月~14歲,平均年齡(6.7±1.2)歲。考慮到病例選取不當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納選前特意將有耳聾家族史、單側耳聾、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使用史、身體其它癥狀提示綜合征性耳聾的病例排除在外。
1.2.1 DNA提取法 使用北京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試劑盒自受檢者3 mL外周血中提取全血DNA,按照試劑盒說明書中提供的方法規范操作。使用紫外線光光度計檢測留置的2 uL DNA濃度與純度,于-20℃環境中保留剩余DNA。
1.2.2 耳聾基因芯片檢測 GJB2、SLC24A4、線粒體12S、GJB3、rRNA 4個耳聾相關基因的9例致聾突變位點檢測使用博奧生物有限公司提供的耳聾基因芯片進行檢測。GJB2基因所需檢測的位點包括:35、176、235、299,SLC26A4 基因所需檢測的位點包括:2168、IVS7-2,線粒體12SrRNA檢測的點包括:1494、1555,GJB3基因檢測538位點[1]。
1.2.3 SLC26A4基因測序分析 22例攜帶SCL264A突變基因致聾患者與對照組76例聽力正常者均進行SLC26A4基因編碼序列與相鄰剪切部位PCR擴增和PCR產物序列分析。以ENSG0000OO91137作為SCL264A基因參考序列,PCR擴增引物也是測序引物,參考已發表論文中所用PCR擴增反應條件與方法進行基因測序分析。
1.2.4 聽力檢測方法 對于年齡較大且配合度良好者實施純音聽力測試,年齡小且無法配合者進行聽性腦干反應檢測。純音氣導聽閥取0.5、1、2、4 MHz 4個頻率均值,聽力障礙程度分級標準如下:較好耳聽力損失低于20 dB代表正常;較好耳聽力損失范圍在21~40 dB代表輕度聽力障礙;較好耳聽力損失范圍在41~70 dB代表中度聽力障礙;較好耳聽力損失范圍在71~90 dB代表重度聽力障礙[2]。以美國言語語言聽力協會定義作為聽力波動的認定參考。
該組124例SCL26A4基因突變致耳聾患者中42.7%(53/124)的患者經耳聾基因芯片篩查確認攜帶遺傳性耳聾相關基因突變。30例攜帶GJB2基因突變,21例純和或復合雜合突變,9例雜合突變。22例攜帶SCL26A4基因突變,8例純和復合雜合突變,14例雜合突變。攜帶線粒體12SrRNA基因突變與GJB3基因突變的各1例。71例未發現基因突變。
芯片篩查檢出的22例SCL26A4基因突變攜帶者基因型、聽力損失程度、CT檢查結果、聽力波動情況見表1。
耳聾是一種多病因疾病,遺傳、外傷、感染、噪聲、內耳發育異常均是致病因素。分子生物學與基因檢測技術在近年來取得的新進展大大提高了遺傳性耳聾診斷率。臨床上依據患者身體有無合并其它癥狀表現而將耳聾分為綜合征性與非綜合征象耳聾兩種,遺傳性耳聾中絕大多數為非綜合征性耳聾[3]。
前庭水管擴大是進行性耳聾發生的一個重要病因,分子病理學機制為第7號常染色體上SLC26A4基因突變。該文SLC264A基因突變患者占17.7%,GJB2基因突變患者占24.2%。SCL26A4基因突變除導致耳聾外還會誘發Pendred綜合征,但約60%的患者身上才會有甲狀腺腫表現,并且這種表現通常要到10~29歲時才會顯現出來。
該文經基因芯片檢測檢出的22例SCL26A4基因突變患者中有學齡前兒童13例,這13例患兒中8例患兒選擇了康復中心,其余5名患兒選擇了幼兒園或家庭作為康復主要場所。因此建議SLC26A4基因突變致聾確診患者早期康復宜選擇康復中心。13例學齡兒童中進入普通小學的有11例,進入聾啞學校的有2例。由此提示選擇康復中心作為早期康復場所能獲得較好的中期效果,多數選擇在康復中心接受早期康復干預治療的患兒大多數都能進入普通小學隨班就讀。

表1 22例SCL26A4基因突變攜帶患者基因型與表現型分析結果
[1]戴林桐,卿麗華,孫丹洋,等.四川攀枝花地區非綜合征性耳聾患者常見耳聾基因突變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6,24(1):21-23.
[2]周永安,李嬌,王湘,等.陽泉地區非綜合征性耳聾患者常見耳聾基因突變的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4,22(12):102-113.
[3]要跟東,李守霞,張小芳,等.河北邯鄲地區非綜合征性耳聾患者GJB2基因突變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3,34(5):524-529.
[4]李朔,趙煒,歐陽奇琦.青島地區270例非綜合征性耳聾患者耳聾相關基因突變分析[J].中國優生與遺傳雜志,2014,22(10):106-107.
[5]賈婧杰,袁永一,戴樸,等.山東省濱州市特教學校耳聾學生分子病因學分析——GJB2 235delC突變、線粒體DNA 12S rRNA A1555G突變和SLC26A4ⅣS7-2A>G突變篩查報告[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0,8(4):407-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