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欒衛紅
佳木斯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黑龍江佳木斯 154002
伴隨現代的交通事業、建筑行業發展,建筑安全事故與交通事故發生率不斷增加,導致腦外傷逐漸變成國內創傷中的一種常見病。顱腦損傷的程度比較嚴重并且復雜,有極高的發病率與死亡率,若沒有及時治療,會引起終身性殘疾,加大了社會與家庭負擔[1]。為改善患者殘存功能、降低致殘率,需要采取康復訓練方式進行治療,尤其配合高壓氧治療與必要的護理手段,能夠促進患者盡早康復。該次探究聯合高壓氧治療與康復訓練對于路腦外損傷患者的生活能力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2015年4月—2016年4月份在該院治療的顱腦外傷患者72例,依據醫護方式差別分成聯合組和康復組,每一組患者36例,康復組單純參與康復訓練的方式進行治療,聯合組則聯合高壓氧治療與康復訓練治療。在康復組中有21例患者是男性患者,有15例患者是女性患者;年齡最小和年齡最大的患者分別是23歲和78歲,年齡的均值是(46±3.51)歲。在聯合組中有20例患者是男性患者,有16例患者是女性患者;年齡最小和年齡最大的患者分別是22歲和78歲,年齡的均值是(45±3.26)歲。兩組研究對象常規資料經過對比以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較。
1.2.1 高壓氧的治療 空氣的加壓艙,具體治療的壓力是0.12 mPa,升壓與減壓時間是20 min/d,吸氧時間是1 h,治療1次/d,1個療程10次。
1.2.2 康復訓練 ①在治療早期,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體位進行變更,采取正確肢體的位置,在仰臥時,患者大腿內側與臀部需要墊枕,呈伸髖位,在側臥時同側下肢應呈稍屈膝位與伸髖位,而對側下肢要呈屈膝位或是屈髖,同時通過枕頭來支撐,確保患者身體穩定性。②護理人員還需要維持患者關節的活動度,輔助患者訓練關節的活動度,使得關節活動維持在正常范圍內,保證其他的軟組織與肌肉彈性,避免肌肉發生萎縮,保證軟組織與關節柔韌性。③護理人員還要指導患者訓練日常生活的能力,例如:入廁、轉移、進食、穿衣服與剃須等。④平衡的訓練:護理人員讓患者從臥位轉變成坐位,由健側臥位轉變為患側臥位的坐起,并進行獨立坐起的訓練等。⑤步行的訓練:步行訓練由下肢開始,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主動的伸屈髖,練習站立平衡,循序漸進。在平衡的狀態下對分解動作進行訓練,轉移重心,練習健患側的下肢單腿站立,訓練收腿與踢腿能力,同時于上肢訓練相配合。在不行時,盡可能緩慢,不可以操之過急[2]。⑥上下樓梯的訓練:護理人員要協助患者進行患側下肢屈膝與屈髖訓練,并上下樓梯。上述訓練訓練1次/d,每次時間是30min,1個療程是10次。
①經Barthel的指數評定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ADL,100分的滿分,分值在20分以內代表患者生活能力比較差,嚴重殘疾;分值在20~40分之間,代表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差,中度的殘疾;分值在40~60分之間代表,患者功能性的障礙,提升的生活能力普通,無法自理;分值超過60分,代表患者日常的生活能力相對較強,可以自理。②對患者治療效果進行評估,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徹底消失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改善為有效;患者癥狀沒有改善,甚至于有加重跡象為無效。
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20.0統計學軟件來統計,經統計軟件來分析相關數據,然后應用(±s)來代表計量的資料,通過t對組間比較情況進行檢驗;通過百分率(%)來代表計數的資料,應用卡方對組間比較情況進行檢驗,檢驗的標準是琢=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康復中一共有12例(33.33%)患者是顯效、一共有14例(38.89%)患者是有效,一共有8例(22.22%)患者是無效,臨床治療的有效率總值為77.78%;聯合組一共有21例(58.33)患者是顯效、一共有14例(38.89%)患者是有效,一共有1例(2.78%)患者是無效,臨床治療的有效率總值為97.22%,聯合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總值與康復組患者相比,數值明顯要比康復組的大,臨床治療的效果比較顯著,組間比較顯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后,聯合組超過40分的患者例數(33例)明顯多于康復組(20例),低于40分的患者例數明顯少于康復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比較(n)
超過95%路腦損傷患者在精神和身體方面會伴有殘疾,究其原因,腦組織損壞會使得細胞出現凋亡,致使腦組織處于缺氧和缺血的狀態,影響了腦組織的功能,弱化了腦組織中氧彌散的功能[3]。現階段,主要采取高壓氧治療,這種治療方式能夠對腦組織的缺氧狀態進行改善,促進三磷酸腺苷的合成,減小腦腦血管的流量,對腦水腫進行緩解,降低顱內壓,使得腦組織的功能恢復[4]。但由于顱腦損傷患者病情比較嚴重,單純使用高壓氧治療時,效果還有一定缺陷。因此,需要配合康復訓練,經護理人員配合患者取合適體位,進行必要的鍛煉,使得患者機體功能恢復[5]。該次研究中顯示,聯合組患者治療的有效率總值與康復組患者相比,數值明顯要比康復組的大,臨床治療的效果比較顯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組超過40分的患者例數明顯多于康復組,低于40分的患者例數明顯少于康復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聯合高壓氧治療與康復訓練對于路腦外損傷患者,能夠改善患者日常生活的能力,臨床療效顯著,可推廣。
[1]唐愛紅.高壓氧治療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臨床護理體會[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20(2):107-108.
[2]朱文燕.高壓氧治療顱腦外傷患者的護理體會[J].心理醫生,2015,21(11):167-168.
[3]李春香.高壓氧在顱腦外傷康復中的應用及護理[J].醫藥前沿,2014,15(6):21.
[4]劉穎輝.顱腦外傷患者高壓氧治療的潛在風險和安全防范[J].當代護士:專科版,2014,21(7):52-53.
[5]朱曉紅,張淑珍.顱腦外傷患者高壓氧治療的效果評定與護理[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6,1(4):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