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楠楠,馬寧
佳木斯市中心醫院神經內科,黑龍江佳木斯 154002
腦卒中是一類腦血管疾病,存在比較高的死亡率,存活的患者中大部分都會遺留功能障礙,其中最多發的是認知功能障礙,少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癡呆[1]。因此,康復治療對于腦卒中患者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盡早開展康復治療,預后就能更有效改善[2]。該研究具體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該院收治的腦卒中患者接受認知康復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在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中選取該院84例腦卒中患者進行研究,全部患者均經頭顱CT診斷為腦卒中。抽簽平分為觀察和對照組,觀察組男22例,女 20例,平均年齡(66.2±6.3)歲;對照組男 23例,女19例,平均年齡(67.5±6.1)歲。全部患者都排除伴有腦血管疾病或者癡呆史,無法有效配合療效評定的患者。兩組基本資料中的各項內容相比較,一致性良好(P>0.05)。
對照組對患者實施常規康復治療,包括降顱壓、神經保護、微循環改善,干預合并疾病如心臟病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對患者進行日常運動康復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認知康復治療,具體內容包括:①訓練注意力:可以利用視覺跟蹤、數字復數等方法訓練患者注意力,也可以和患者一起進行劃拳游戲、猜測游戲等。②訓練定向力:事先給患者觀看一段有關視頻,結束后向患者進行時間地點、人物路線的提問。③訓練記憶力:采取語義細加工、詞語復述、圖片記憶、短文復述、圖像再生、首詞記憶術等方法訓練記憶,指導患者學會利用記事本,建立起活動常規。④訓練計算能力:進行簡單數學題計算,設置和生活相關一些場景,讓患者學會自己買菜、點菜以及付款。⑤訓練解決問題能力:指導患者進行分類比對訓練,比如可以分類蔬菜、水果,依據不同顏色以及形狀進行分類。通過指導患者進行圖片排序以訓練患者推理能力。通過指導患者對簡單諺語進行分析以培養患者概括能力。兩組患者均進行3個月的康復訓練。
在訓練開始前以及3個月訓練結束后利用簡易智能狀態量表 (MMSE)對患者的認知功能進行評價,總分30分,得分越高,認知功能越強。選擇Fugl Meyer運動量表對患者肢體運動功能進行評價,包括平衡感、四肢感覺恢復、下肢、關節活動幾項指標,總分100分,得分越高,功能越強。選擇Barthel指數量表對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進行評價,總分100分,重度依賴≤40分,中度依賴為41~60分,輕度依賴為61~99分,無依賴為100分。
治療前兩組評分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MMSE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康復前后認知功能比較[(±s),分]

表1 兩組康復前后認知功能比較[(±s),分]
組別 治療開始前 結束后觀察組(n=42)對照組(n=42)18.64±2.59 18.29±2.47 24.25±3.66 20.14±3.24
觀察組康復治療開始前Fugl Meyer評分為(62.13±5.17)分,對照組治療前Fugl Meyer評分為(62.85±5.54)分;觀察組康復治療結束后Fugl Meyer評分為(84.66±8.59)分,對照組治療后 Fugl Meyer評分為(72.17±7.68)分。治療后觀察組Fugl Meyer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康復治療開始前Barthel評分為 (45.26±3.73)分,對照組治療前 Barthel評分為(46.02±3.59)分;觀察組康復治療結束后Barthel評分為(78.65±7.29)分,對照組治療后Barthel評分為(58.22±6.33)分。治療后觀察組Fugl Meyer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該研究對照組僅接受常規康復治療,觀察組在常規基礎上結合認知康復治療,比較兩組結果,觀察組治療后認知功能、肢體運動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分別為(24.25±3.66)分、(84.66±8.59)分、(78.65±7.29)分,均明顯優于對照組(20.14±3.24)分、(72.17±7.68)分、(58.22±6.33)分(P<0.05)。 從結果可以得知,通過對腦卒中患者開展認知康復治療,能夠明顯改善患者認知功能以及肢體運動功能,還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分析認知康復治療的作用機制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可以促進恢復腦卒中灶邊緣區皮質神經細胞以及突出結構,減少神經細胞壞死出現率,對瀕死的神經細胞起到有效保護[3]。②能夠加快重組腦缺血周圍發生功能,加快重建大腦非損傷區域,更快形成功能環路,擴張腦卒中灶邊緣毛細血管,誘導形成新生血管,幫助腦循環得到改善[4]。③持續開展認知康復治療能夠幫助患者提升記憶力,活躍思維,實現腦循環的改善,促使殘留神經細胞興奮性得到提高,加快重構受損區域的功能,實現認知功能的改善[5]。
綜上所述,腦卒中患者接受認知康復治療能夠改善認知功能、肢體運動功能,減輕患者的生活依賴,提升生活獨立性,值得推廣。
[1]張春慧,陳靜,張振香,等.家庭跟進式護理對社區老年腦卒中患者康復依從性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7):1636-1637.
[2]張穎冬,李雪萍,林強,等.腦卒中急性期規范化康復方案對患者認知功能和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4,29(10):941-944.
[3]付楨,姜榮榮,潘翠環,等.康復機器手輔助下任務導向訓練對腦卒中手功能的效果[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7,23(3):338-344.
[4]劉燕平,羅佳,楊京輝,等.足下垂助行儀聯合Lokomat下肢康復機器人對腦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療效[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8):921-926.
[5]徐基民,劉蘭群,李艷麗,等.針刺在中西醫結合腦卒中康復中的應用體會[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2):245-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