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登彬
濟寧市任城區喻屯鎮衛生院內科,山東濟寧 272063
響到患者恢復后期肢體功能及生活工作質量。腦梗死患者在恢復期內的護理工作意義重大,患者在恢復期內,鍛煉時間長,患者不適感較強,恢復鍛煉的進程較為緩慢,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效能感會受到一定不良影響[1]。該院根據上述情況,在腦梗死患者恢復期內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針對性護理方法,現報道如下。
選取山東省濟寧市喻屯鎮衛生院2012—2016年收治的腦梗死患者中12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60例。對照組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 47~77 歲,平均年齡(64.8±2.7)歲;研究組男性28例,女性 32例,年齡 44~74歲,平均年齡(63.5±3.2)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參與研究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經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對照組臨床治療中使用常規基礎護理方法。具體內容如下:醫護人員對患者恢復治療情況及患者心理情緒,編制相關完整的患者恢復護理計劃,為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之中,積極與患者交流,對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及時進溝通,使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得到舒緩。醫護人員配合臨床質量措施對患者進行協助性護理。兌患者不明白的地方耐心及時回答,叮囑患者治療護理的注意事項,提醒患者在恢復鍛煉期內注意適當的恢復鍛煉運動[2]。
(2)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針對性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干預。醫護人員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心理情緒、治療效果等方面內容科學合理的編制一套完整的針對性強的護理干預方案,并切實按照指定的針對性方案對患者進行護理干預,護理過程之中,結合患者情況變化進行合理調整方案,重點加強患者心理情緒方面護理。方案內容具體如下:①患者肢體恢復鍛煉。患者臨床恢復鍛煉期間,其肢體功能的恢復鍛煉意義重大,對患者日后生活工作及肢體功能都有極大影響。醫護人員要嚴格按照方案要求來執行[3]。結合患者身體體質恢復與個人口味愛好,為患者制定合理的科學的飲食食譜。增進患者體質,使患者保證良好的新陳代謝能力及胃腸道動力。醫護人員要協助患者進行肢體的恢復鍛煉運動,并教導患者在病床之上進行一些簡單的恢復動作,如翻身、抬腿、抬手及坐立等,必要時輔助針灸,推拿,按摩等方法。對于半身不遂者,取其上肢肩髃穴、曲池穴、外關穴、合谷穴、內關穴等,下肢則取環跳穴、陽陵泉穴、足三里、承山穴以及三陰交、昆侖穴、涌泉穴等進行針刺護理;對于口眼歪斜者則取地倉穴、頰車穴、合谷穴、內庭穴、陽白穴、攢竹穴、昆侖穴、養老穴、人中穴、太陽穴、風池穴展開針刺護理。條件允許情況下,患者可由其親屬或醫護人員攙扶到康復室,在康復室醫師指導下進行針對性康復訓練,指導患者展開站立、步行訓練,或者借助拐杖及扶手進行練習,在這一階段的訓練要遵循持之以恒、循序漸進的原則,每天運動量不可過大。此外,還要強化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訓練,鼓勵患者自行更衣、洗漱以及如廁等,通過一段時間的過度后使患者可以獨立進行行走及站立,上下樓梯凳。②患者心理情緒護理。多數的腦梗死患者行動不能自主,伴宿行動不便的同時語言能力下降,與人溝通較為困難,醫護人員針對患者出現心理壓抑等情況后,要時刻嚴密監測,積極主動,耐心親切與患者進行語言溝通,鼓勵患者多說話,醫護人員要與患者及其親屬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雙方共同努力幫助患者解決心理沮喪問題。③患者的語言訓練護理。醫護人員要患者建立一個相對良好的語言恢復訓練環境,結合患者日常興趣愛好,為患者播放其喜歡的音樂節目。
患者治療依從性情況有醫護人員結合患者恢復鍛煉過程中表現進行評測,患者每一項治療、檢查與護理方法都主動配合為依從性高,依據患者每項治療、檢查與護理方法都能配合、不配合在2次或2次以下為一般,依從性從為達到為低?;颊咝芨幸罁礼SES量進行評分,總分30分及以上為高,20~30分為較高,10~20分為低,10分以下為極低。
數據統計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計數資料應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依從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依從性對比[n(%)]
護理干預前兩組效能感高與較高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研究組高與較高者明顯高于護理干預前和同時期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效能感對比[n(%)]
目前,腦梗死的臨床發病率越來越高,并且逐漸向年輕化發展,呈現出持續增加的趨勢。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于疾病治療與護理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對于腦梗死恢復治療的要求也越來越高[4]。腦梗死搶救成功之后,雖然某些臨床癥狀得以緩解,但是患者大腦中的某些神經尚未重建成功,所以早期實施康復治療十分必要。通常來說,腦梗死神經細胞具有不可再生性,當患者機體遭受嚴重損傷后神經的一部分干細胞極有可能轉變為新的神經細胞來促使神經系統重建。在此過程當中就需要配合多方面刺激來促進患者神經重建[5]。
綜上所述,恢復期內腦梗死患者使用常規護理基礎上聯合針對性護理方法干預,能夠較為有效的改變患者依從性并使患者自我效能感得到提高,加快患者康復進程,應當在臨床中廣泛應用。
[1]程春燕.腦梗死患者康復治療應用針對性護理對其依從性及效能感的影響探討[J].雙足與保健,2017,3(2):1-12.
[2]王亞琴.針對性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康復治療依從性及效能感的影響分析[J].醫學信息,2016,29(2):23-24.
[3]吳英報,李斌.針對性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康復治療依從性及效能感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5,1(7):131-132.
[4]趙艷青.護理干預對腦梗死運動性失語患者康復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泰山醫學院學報,2013,34(7):6-8.
[5]高萍.信息支持對腦梗死患者治療依從性及康復效果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6):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