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雄,姜漢斌
1.新疆伊犁州中醫醫院骨科,新疆伊犁 835000;2.昭蘇縣人民醫院外科,新疆伊犁 835000
糖尿病患者由于周圍神經病變或者外周血管疾病導致壓力過高,使得足部組織遭到破壞,因此發生感染、潰瘍、骨骼畸形改變等,這些變化實質都屬于糖尿病足的癥狀。依據糖尿病足嚴重程度評分,可以分為0~5級,如果超過3級,只要出現感染,就會導致骨質受累,截肢率會明顯提升[1]。近些年由于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提升,相應的糖尿病足發生率也逐漸提高,糖尿病足的出現會直接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以往臨床治療這類患者一般選擇血糖控制、感染控制以及打通閉塞血管等,不過效果不夠滿意。該研究具體分析經持續負壓吸引保肢技術治療合并嚴重感染的糖尿病足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在2014年2月—2017年2月中選取該院32例合并嚴重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進行研究。根據患者接受的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9例,女7例,平均年齡(56.2±6.3)歲,糖尿病平均病程為(15.6±5.7)年,糖尿病平均病程為(14.3±2.9)周,依據Wagner分級法對糖尿病足嚴重程度進行評分,有8例為Ⅲ級,5例為Ⅳ級,3例為Ⅴ級;對照組男10例,女6例,平均年齡(77.5±6.1)歲,糖尿病平均病程為(15.1±5.4)年,糖尿病平均病程為(14.5±2.6)周,依據 Wagner分級法對糖尿病足嚴重程度進行評分,有6例為Ⅲ級,6例為Ⅳ級,4例為Ⅴ級。兩組基本資料中的各項內容相比較,一致性良好(P>0.05)。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先控制血糖,對足部實施外科清創,清除壞死和炎性膿性組織,雙氧水強力碘沖洗,糖尿病外洗方沖洗,接著利用糖尿病外洗方濕敷包扎。如果是濕性壞死,盡量先去除壞死炎性組織,如果是干性壞死,先沿著壞死交界處清除壞死炎性組織,使皮膚逐步爬行生長。到骨組織全部為干性壞死,就通過咬骨鉗咬除壞死干性部分。注意咬除部位需要稍微多一點,方便皮膚爬行覆蓋,爬行期間也選擇相同外洗方濕敷。觀察組在上述處理基礎上實施持續負壓吸引保肢技術治療,首先測定患者足部創面面積、形態以及受損嚴重程度,接著剪好聚乙烯乙醇水化海藻鹽泡沫敷料。在潰瘍創面貼好敷料,置入硅膠引流管后實施固定。選擇濃度為75%的乙醇與生理鹽水混合消毒足部潰瘍面,接著選擇一次性醫用貼膜覆蓋創面,邊緣超出創面3 cm以上。經三通接頭在引流瓶上連接引流管以及吸痰延長管,與中心負壓連接后實施持續吸引。負壓值設定成(1.7~0.6)×10~4 kPa。 根據患者實際狀況,間隔4 d左右進行敷料的更換,一直堅持換藥到潰瘍完全愈合,則可以撤離負壓吸引裝置。
療效:顯效:潰瘍完全愈合,臨床癥狀基本緩解,血糖控制在穩定水平;好轉:潰瘍面積縮小超過50%,血糖接近正常水平,臨床癥狀部分緩解;無效:潰瘍面積縮小不足50%,血糖仍然異常,臨床癥狀與治療前比較改善不明顯。總有效率=顯效率+好轉率。比較兩組半足截趾、截趾、膝上截肢、膝下截肢發生情況。保肢率為截趾例數與半足截趾例數之和除以總例數的百分比。
經SPSS 19.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用[n(%)]表示各項計數資料,χ2檢驗,用(±s)表示各項計量資料,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93.75%,對照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為75.00%,兩組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糖尿病足患者治療后效果對照[n(%)]
觀察組保肢率為87.50%,對照組保肢率為62.5%,兩組保肢率結果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保肢率各項結果比較[n(%)]
在糖尿病所有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中,糖尿病足是比較嚴重的一種,一般是因為細菌感染以及下肢供血缺乏造成,最開始表現為輕度神經癥狀,慢慢進展到感染、潰瘍以及血管疾病、病變性骨折,治療的難度也會逐步增加,嚴重情況下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脅。糖尿病足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主要包括肌肉萎縮、足部疼痛、間歇性跋行、皮膚干燥等[2]。由于機體自主神經功能發生障礙,皮膚軟組織受損,使得外源細菌發生大量侵入,白細胞的反應效率明顯下降。同時由于營養不良以及高血糖狀態,出現低效無氧代謝、組織水腫、酸聚積的可能性很大,所以白細胞功能會受阻,抗生素的運輸會受到限制,細菌清除率明顯下降,使得局部組織發生感染,嚴重情況下可能導致骨髓炎[3]。
對糖尿病足實施治療時,足部容易有潰瘍以及膿腫出現,必須及時實施創口清理,從表淺皮膚慢慢到深部組織,最終到有活性的出血組織。針對膿腫引流,為了保證愈合有效性,盡可能選擇縱行直切口。另外在創口清理的同時,必須確保足部穩定性以及病灶清除間的平衡。針對糖尿病足嚴重程度超過Ⅲ級的患者,實施常規治療手段對于病情控制作用有限,該研究在其基礎上實施持續負壓吸引技術,經負壓對封閉創面實施作用,加快閉塞血管的重新開通,增多血管中的血流,并且可以加快新生血管的生長,使得供血不足情況得以改善。此外,這一技術還能夠幫助水腫液的有效清除,緩解淋巴水腫的嚴重腫脹,對血漿以及水腫液的滲漏形成控制,能夠將細菌完全殺滅,防止創面出現感染,加快形成新生肉芽組織[4]。
該研究對觀察組糖尿病足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利用持續負壓吸引保肢技術治療,對對照組患者僅實施常規治療,比較兩組治療結果可以得知,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75%,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總有效率結果75.00%(P<0.05);觀察組治療后保肢率為87.50%,明顯高于對照組保肢率62.50%(P<0.05)。
綜上所述,持續負壓吸引保肢技術治療用于合并嚴重感染的糖尿病足患者治療中能夠更有效加快創面愈合,提高保肢率,值得推廣。
[1]吳海生,劉芳,趙珺,等.持續負壓吸引保肢技術治療合并嚴重感染的糖尿病足[J].中華普通外科雜志,2014,29(8):584-587.
[2]蔡秋妮,李昭輝,郭嬌嬌,等.雙套管沖洗負壓吸引技術在Ⅲ級糖尿病足患者傷口的應用[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3,5(10):630-633.
[3]陳育群,周一農,劉加和,等.應用濕性愈合換藥方法治療4例糖尿病足的體會[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16):149-152.
[4]陳秀女.加溫渦流式沖洗結合VSD治療糖尿病足部潰瘍的觀察與護理[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12):1789-1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