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守河,王道合,楊蓉
甘肅省武威腫瘤醫院麻醉科,甘肅武威 733000
術后疼痛是人體受到手術傷害刺激后的一種反應。下肢骨折手術后患者疼痛多較劇烈,人們普遍認為骨折手術后術后疼痛是無法避免的。近幾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術后鎮痛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1]。術后鎮痛最主要的目的減輕患者痛苦,完善的術后鎮痛可促進骨折患者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對加快骨折患者術后康復有重要作用,同時也能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因此,必須作好下肢骨折患者術后的鎮痛。有研究:對骨科手術患者單純采用一種鎮痛藥物進行麻醉鎮痛時,比較容易引起不良反應,所以多是應用多種藥物聯合應用,以減少術后不良反應[2]。此次研究為分析并觀察在脛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術后鎮痛中應用小劑量芬太尼復合氯胺酮的鎮痛效果,選取該院收治的60例骨折患者進行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此次研究對象選取該院在2016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脛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60例,按照麻醉劑量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0例。研究組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22~52歲,平均(35.6±3.1)歲;對照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齡21~54歲,平均(35.9±3.5)歲。對比研究組與對照組性別、年齡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所有病例術前均無心血管、呼吸、消化、內分泌、泌尿、精神及神經系統疾病,排除酗酒、長期飲酒患者;排除免疫、內分泌系統疾病患者;排除肝、腎以及凝血功能障礙患者;排除長期服用抗炎藥及激素類藥物;排除慢性疼痛病患者[3]。
所有患者均行椎管內麻醉下行脛骨和(或)腓骨切開復位內固定術;研究組予氯胺酮15 μg/(kg·h)聯合小劑量芬太尼0.1 μg/(kg·h)術后鎮痛;靜脈滴注,速度定為 4.2 mL/h,對照組予芬太尼 0.25 μg/(kg·h)聯合氯胺酮 20 μg/(kg·h)術后鎮痛,靜脈滴注,速度定為4.2 mL/h。
觀察術后鎮痛不良反應情況,不良反應發生情況[4]。麻醉鎮痛及鎮靜效果:術后5、8、12、24 h各個時間點分別用視覺模擬評分(VAS法)評定鎮痛效果,>5分鎮痛效果不滿意,3~5分為鎮痛效果基本滿意,<3分為鎮痛效果尚可。
為確保統計數據的科學性,應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來完成該次研究的數據分析。兩組患者的護理結果的等級資料采用t檢驗,兩組患者年齡、性別、例數以及其他相關計數資料以相對數構成比 (%)或率(%)表示,檢查結果的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進行統計分析,當P<0.05時,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對比差異不明顯,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的5、8、12、24 h各個時間點VAS評分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的5、8、12、24 h各個時間點VAS評分對比(±s)
組別5 h 8 h 1 2 h 2 4 h研究組(n=3 0)對照組(n=3 0)P 2.1 4±0.9 9 2.2 1±0.8 4>0.0 5 2.0 1±0.9 4 2.1 2±1.0 2>0.0 5 2.1 1±1.0 1 2.0 8±0.9 8>0.0 5 2.0 1±0.8 4 2.2 1±1.0 1>0.0 5
研究組出現惡心8例,嘔吐2例,皮膚瘙癢1例。對照組出現惡心13例,嘔吐5例,皮膚瘙癢4例。研究組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下肢骨折患者大多是急性創傷,下肢骨折手術后患者會產生劇烈疼痛。每個人都存有懼怕疼痛表現,面對下肢骨折手術,患者心理負擔重,因此,對骨折手術患者進行麻醉誘導時,需要確保麻醉誘導快、阻滯完善時間短,最大程度的解除患者的痛苦[5]。為減輕下肢骨折術后患者的劇烈疼痛,加快骨折患者術后康復,同時也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就必須重視骨折手術患者的術后鎮痛。此次研究中所用的氯胺酮屬于阿片受體部分激動劑,該種鎮痛劑具有拮抗和激動的雙重作用,將氯胺酮應用在骨科手術鎮痛中,對骨折手術患者鎮痛效果顯著[6]。而芬太尼主要作用于μ阿片受體,具有鎮痛作用時間長的特點,在手術鎮痛時,有著較強的親和力,鎮痛強度比較大,持續時間比較長,是臨床中應用最為廣泛的鎮痛藥物[7]。對下肢骨折手術患者來說,手術過程的麻醉鎮痛關系著手術效果是否顯著,在此次研究中,小劑量芬太尼復合氯胺酮靜脈注射進行術后鎮痛,藥物用量比較小,容易控制麻醉平面,既保留了脊麻起效快的優勢,又具備鎮痛與肌松完善的優點,還能最大程度的減少術后麻醉鎮痛引發的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8]。研究結果顯示,小劑量的研究組患者各個時間點的疼痛與大劑量的對照組疼痛程度相較差異不明顯,而鎮痛不良反應對比差異明顯,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小劑量芬太尼復合氯胺酮用于脛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術后鎮痛效果較好,對患者而言,麻醉鎮痛效果佳,不良反應小,安全可行,適合臨床應用與推廣。
[1]何楊,李艷麗,胡軼,等.小劑量芬太尼復合氯胺酮用于脛骨和(或)腓骨骨折患者術后鎮痛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10,19:51-52.
[2]繆心朗,謝作完,莊載世.中西醫結合治療脛骨Pilon骨折術后患者42例臨床觀察[J].中醫雜志,2014,24:2121-2123.
[3]何忠,黃宗權,王強,等.脛骨中下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裂紋骨折的診治體會[J].中醫正骨,2015,9:28-30.
[4]王運增.游離腓骨肌皮瓣修復小腿皮膚軟組織伴大段脛骨缺損20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科學,2015,18:163-166.
[5]段寧,張文韜,林華,等.無痛管理對脛骨平臺骨折患者術后鎮痛效果及關節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6,3:501-503.
[6]樊良,金以軍,何磊,等.脛骨遠端前內側入路雙鎖定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復雜Pilon骨折[J].中醫正骨,2013,7:55-57.
[7]呂貴榮,李國,張紅云,等.氟比洛芬酯超前鎮痛對小腿骨骨折術后芬太尼鎮痛效果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2,27:2844-2845,2848.
[8]陳灼彬,李桂英.延遲一期吻合血管腓骨或腓骨皮瓣治療脛骨嚴重開放性粉碎性骨折[J].海南醫學,2011,14: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