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強,蔣明富,李強
第一人民醫院急診外科,寧夏銀川 750001
后踝骨折屬于骨科在踝關節常見骨折的類型之一。對后踝骨折的傳統性切開復位的解剖鋼板的內固定術治療,切口大,對患者影響較大[1]。因此,該院采取閉合復位經皮空心螺釘內固定術對后踝骨發生骨折的患者實施治療,現報道如下。
擇該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間接收的82例后踝骨骨折患者的臨床資料,分對照組(41例)和研究組(41例),對照組男 24例,女17例;年齡20~70歲,平均(43.12±2.13)歲;原因:交通事故 19 例,高空墜落10例,意外跌倒12例。研究組男25例,女16例;年齡 23~73 歲,平均(45.16±4.33)歲;原因:交通事故19例,高空墜落10例,意外跌倒12例。2組在各基線資料比較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予傳統性切開復位的解剖鋼板的內固定術,患者需呈俯臥位,在其小腿的前方墊好沙袋,醫生據骨折位置,于肌腱外側取長度為60~80 mm缺口,將腓骨肌與屈長肌間的脂肪組織切開,將其暴露于脛骨、距骨的后方。再將骨折塊進行復位,取克氏針2枚將骨折塊進行固定,最后將切口進行常規閉合。
研究組行閉合復位經皮空心螺釘內固定術,對患者施以硬膜外麻醉,患者需呈仰臥位。經C型臂的X線機引導,對患者骨折部位實施閉合性的手法復位。若有多處骨折現象,則依據先外再內最后的順序實施復位。再將患者需進行手術部位切開,對皮下組織及肌肉進行純性分離,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再取克氏針2枚,每枚直徑是1 mm,將已復位骨折部位實施維持性的固定,且于固定后,對克氏針針尾處進行彎折。再取空心螺釘,實施骨折部位的常規固定后,對手術切口實行常規縫合。
分析兩組相關手術臨床指標及踝關節的功能恢復程度。詳細記錄患者出血量、骨痂形成及愈合時間;在術后12周、24周及48周以Kofoed[2]的評分依據分別進行患者疼痛度、功能及活動度評分,分數越高,功能恢復程度越好。
研究分析數據,以SPSS 22.0統計學軟件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s)形式表達,兩組間對比用t作檢驗,計數資料以[n(%)]形式表達,P<0.05時是兩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骨痂形成的時間比對照組早,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相關手術臨床指標(±s)

表1 兩組相關手術臨床指標(±s)
注:兩組比 P<0.05。
組別 出血量(mL) 骨痂時間(周) 愈合時間(周)對照組(n=41)研究組(n=41)162.30±53.25 88.32±72.36 11.41±3.31 6.36±2.23 20.34±6.27 15.26±4.32
研究組48周后踝關節的功能恢復比對照組高,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 2。
表2 兩組踝關節的功能恢復程度情況[(±s),分]

表2 兩組踝關節的功能恢復程度情況[(±s),分]
注:兩組比,P<0.05。
組別1 2周后2 4周后 4 8周后對照組(n=4 1)研究組(n=4 1)7 3.2 1±4.1 2 7 8.6 3±5.1 0 8 4.2 6±4.3 3 8 8.2 5±4.9 6 8 8.6 7±3.1 6 9 6.4 5±5.6 4
人體的后踝關節與脛骨及腓骨行遠端連接,若發生骨折,即會對骨性結構喪失支持,從而極易發生后踝關節的脫位及退行性的變化等現象[3]。有臨床研究表示,后踝骨發生骨折會對患者的踝關節各項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嚴重情況下,會造成患者行走能力喪失[4]。因此,對踝關節發生骨折的患者須采取有效及時的治療方法。該院該院采取閉合復位經皮空心螺釘內固定術對后踝骨發生骨折的患者實施治療,其對醫生熟練手法操作程度要求較高,對操作者切開復位進行內固定經驗有一定要求[5]。該院進行操作者為高資歷且具備多年外科手術經驗的專業醫生。
該院在對踝關節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時,當后踝的骨折塊已超脛距的關節面1/4時,進行空心螺釘固定。具體操作為:于踝前進行導針穿入,通過后踝的骨折塊經皮穿出導針,能夠減少骨折周圍組織的接觸,從而降低對機體破壞程度。在進行骨折部位固定時,采用空心螺釘經皮固定,能夠減輕對患者骨膜造成的影響,從而能夠加快骨痂形成的時間,促進患者更快恢復。據該院研究表明,研究組骨痂的形成時間為(6.36±2.23)周,比對照組形成時間早,出血量比對照組少,愈合時間比對照組更早,與侯穎周[6]有關文獻研究報道保持一致。且研究組在術后48周踝關節的功能恢復程度比對照組分數高,與張建偉[7]相關文獻結果顯示一致。有研究總結,采取閉合復位經皮空心螺釘內固定術對后踝骨發生骨折的患者實施治療優勢在于:手術操作簡單、時間短;在骨折愈合之后只需施以簡單手術即可取出固定物,能夠減輕給患者造成的痛苦;術后3 d即可實施功能訓練,可以從最大限度促進患者行走能力及踝關節的功能恢復[8]。但是關于兩組長遠效果,有待臨床進一步驗證。
綜上所述:后踝骨骨折的治療中采用閉合復位經皮空心螺釘內固定術的效果顯著,能夠促進踝關節功能的盡快恢復。
[1]陳懷東.微創經皮鋼板固定術治療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16,35(10):62-63.
[2]陸道望,陳述列,羅杰,等.骨折椎垂直應力螺釘固定術治療胸腰椎單一椎體骨折療效觀察[J].海南醫學,2016,27(13):2204-2205.
[3]梁志強,李偉,王增星,等.微創經皮鋼板固定術治療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的臨床效果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22(2):162-164.
[4]白永斌.微創經皮鋼板固定術與交鎖髓內釘治療脛骨遠端關節外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10):73-74.
[5]張小勇,鄭衛平.有限內固定結合外固定支架固定術和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脛骨Pilon骨折的臨床療效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36):42-43.
[6]侯穎周.交鎖髓內釘與解剖鎖定鋼板固定術治療股骨中下段骨折對膝關節功能的影響[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6):52-53.
[7]張建偉.閉合復位經皮空心螺釘內固定術治療后踝骨骨折的療效探討[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8):1044-1045.
[8]王臻.診治分析·微創經皮鋼板內固定術治療AO-C3型Pilon骨折的應用研究[J].浙江創傷外科,2016,21(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