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敏
旺蒼縣中醫醫院兒科,四川廣元 628200
該組探究中共計選取44例患兒,探究目的是深入分析在小兒手足口病患兒治療期間采用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參與該次探究的44例患兒均選自該院所收治的小兒手足口病患兒中,就診時間是2015年8月—2016年8月,組別是2組,分組方法是隨機數字表法,分別為研究組(n=22)和參照組(n=22)。研究組中男女患兒例數分別是12例、10例,患兒年齡在6~8個月不等且中位年齡為(3.2±1.2)個月,存在普通患兒、重癥患兒例數分別是14例、8例;研究組中男女患兒例數分別是13例、9例,患兒年齡在5~9個月不等且中位年齡為(3.1±0.9)個月,存在普通患兒、重癥患兒例數分別是13例、9例。該組探究中給予2組患兒各項臨床資料對比分析時利用統計學軟件,患兒各項臨床資料包括性別、年齡、具體病情變化等,分析結果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于參照組患兒來說,在治療過程中應用常規補液等對癥處理以及利巴韋林治療,給予患兒能量補充以及維生素C、維生素B2補充,對患兒口腔護理進行進一步加強,給予患兒皮膚皰疹護理進行進一步加強,對于合并細菌感染的患兒,需要給予患兒敏感抗生素抗菌治療,同時,給予患兒利巴韋林注射液治療,每天用藥劑量是10~15 mg/kg,將其混合濃度為10%的葡萄糖或者生理鹽水中,用藥途徑是靜滴;對于研究組患兒來說,在治療過程中應用常規補液等對癥處理、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其中常規補液等對癥處理、利巴韋林治療辦法同參照組患兒,喜炎平注射液每天用藥劑量是0.2~0.4 mL/kg,將其加入濃度為10%的葡萄糖或者生理鹽水中,用藥途徑是靜滴;2組患兒治療期間均為5 d且需要觀察2組患兒臨床療效。
當患兒經過治療后皮疹完全消失以及皰疹完全結痂,體溫恢復正常且未出現新皮疹以及新皰疹則判定為顯效;當患兒經過治療后皮疹部分消失以及皰疹基本結痂,口腔黏膜潰瘍得到顯著性改善、體溫基本穩定且尚存在部分皮疹則判定為有效;當患兒經過治療后皮疹、皰疹、體溫等均不符合以上標準時判定為無效。顯效率以及有效率之和是臨床總有效率[1]。
對該次參與探究的44例小兒手足口病患兒所有臨床數據進行深入分析,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該組中計量資料用(±s)表示,經t檢驗;該組中計數資料用[n(%)]表示,經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得出明顯研究組患兒更佳的結論,對比參照組患兒而言,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對比
明顯研究組患兒更佳,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皮疹消退時間對比參照組患兒而言,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2組患兒體溫恢復時間及皮疹消退時間比較[(±s),d]

表2 2組患兒體溫恢復時間及皮疹消退時間比較[(±s),d]
組別 體溫恢復正常時間 皮疹消退時間研究組(n=22)參照組(n=22)t P 3.21±0.78 4.96±0.66 8.033 3<0.05 4.39±0.17 6.08±0.74 10.439 9<0.05
小兒手足口病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和多發且病情較為復雜,致病菌為多種腸道病毒,臨床特征是急性傳染性疾病[2],患病人群中多見學齡前兒童且臨床主要表現是發熱以及手足、口腔、臀部等位置出現皰疹,對于臨床癥狀較輕患兒,可出現自愈,但是,臨床癥狀較為嚴重的患兒可出現腦膜腦炎以及腦脊髓炎,部分患兒會出現肺水腫以及循環障礙等[3],可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健康以及生命安全。
目前,臨床上在治療小兒手足口病患兒期間尚未出現特效藥物,臨床上主要利用抗病毒治療、抗感染治療以及全身支持治療、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等有效控制小兒手足口病患兒病情發展,對于重癥患兒而言,需要同時密切監測患兒病情具體變化情況[4],臨床療效較為理想。
喜炎平注射液作為純中藥制劑具有以下臨床特點:味苦、性寒、性涼等,可抗病毒,可抗細菌,穿心蓮內酯總酯磺化物是其中主要藥物成分,解熱消炎作用顯著,可有效增強患兒機體免疫功能;利巴韋林作為廣譜抗病毒藥物可有效抑制病毒的DNA、RNA復制過程,臨床作用機制是[5]:當藥物進入患兒被病毒感染的細胞后可以酸化腺苷激酶,可形成單磷酸并抑制肌苷酸脫氫酶活性,可對鳥苷酸合成過程造成不良影響,可有效阻斷病毒復制過程。將2藥聯合使用可獲得理想臨床療效。該組探究中,研究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是95.45%,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皮疹消退時間分別是(3.21±0.78)、(4.39±0.17)d,顯著性更佳。
綜上所述,在小兒手足口病患兒治療期間采用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的臨床療效較為理想,可顯著縮短患兒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皮疹消退時間,值得臨床推薦。
[1]郭洪新.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4):48-49,52.
[2]顧亮,陳慧超.喜炎平聯合常規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療效觀察[J].中國藥師,2014,17(6):1010-1012.
[3]賈艷敏,冉濤,趙偉,等.小兒手足口病采用喜炎平聯合阿昔洛韋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及對細胞因子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5(23):3584-3586.
[4]王凌飛,趙文雷.利巴韋林聯合喜炎平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吉林醫學,2014,35(9):1888.
[5]方嵐峰,何永紅,司徒淑賢,等.喜炎平聯合利巴韋林治療小兒手足口病臨床療效觀察 [J].亞太傳統醫藥,2014,10(3):112-113.
綜述的寫作格式
綜述的寫作格式一般包括四部分,即前言、正文、小結、參考文獻。 前言,要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說明寫作的目的、必要性、有關概念的定義、綜述的范圍、闡述有關問題的現狀和動態以及目前對主要問題爭論的焦點等。正文,是綜述的重點,主要包括論據和論證兩個部分,正文部分根據內容的多少可分為若干個小標題分別論述。小結,是在綜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總結,作者應對各種觀點進行綜合評價,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問題及今后發展的方向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