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淑煥,唐晶晶
1.海陽市留格莊中心衛生院婦產科,山東海陽 265100;2.海陽市辛安中心衛生院婦產科,山東海陽 265100
臨床認為,女性分娩后容易伴發機體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從而伴發壓力性的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等損傷,且隨著病情的發展,臨床尿失禁發病率逐年上升,尤其在初產婦中發病率相對高[1]。為此,臨床為改善這一病情,抽取2012—2016年該院婦產科接收的102名產婦作研究對象,對其予以盆底康復訓練,現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對象源于2012—2016年該院婦產科接收的102名產婦,將其分成:研究組51名(予以盆底康復訓練),年齡介于21~31歲間,年齡均值(26.50±0.56)歲;孕周介于 39~42 周間,孕周均值(39.50±0.51)周;參照組51名(予以常規健康宣教),介于22~31歲間,年齡均值(27.0±1.35)歲;孕周 39.5~42 周,孕周均值(40.5±0.65)周。入選的102名產婦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完全排除非陰道分娩、有溝通/精神障礙等患者。
產婦于產后42 d到醫院復查時對其展開盆底康復訓練,對51名參照組予以簡單的健康宣教;對51名研究組予以盆底康復訓練,方法為:①電刺激、生物反饋。臨床以盆底生物反饋治療儀來指導產婦完成相應的康復訓練,并告知產婦訓練過程中需要排空大小便,而后指導產婦以仰臥位的方式進行訓練,在陰道中插入電極完成訓練,在整個訓練過程中,醫務人員需設置好各類疾病的參數,比如,Ⅰ類的肌纖維訓練參數脈寬:320~740 μs,頻率:8~33 Hz;Ⅱ類脈寬 20~320 μs,頻率:20~80 Hz[2]。訓練時間通常控制在 20 min/次,每周完成2次訓練,持續訓練6周。②陰道啞鈴。醫務人員先指導患者由一號啞鈴慢慢開始訓練,1次/d,20 min/次,若是產婦訓練后還可輕松地上/下樓梯、下蹲或跳動,就可將其換為大一號啞鈴訓練,共包括5個型號啞鈴,醫護人員需仔細叮囑產婦完成整個訓練。③Kegel運動。醫務人員取產婦平臥位,把雙腿屈曲,而后慢慢將其打開,指導產婦吸氣過程中把肛門做10 s左右的收縮,呼氣過程中把肛門也做10 s左右的呼吸,放松10 min,訓練時間控制在20 min/次,每周同樣完成2次訓練,持續訓練6周。
臨床對產婦訓練后展開3~6個月追蹤隨訪,仔細觀察2組盆底肌力改善情況。
臨床對2組有效率展開評估,發現產婦進行盆地康復訓練后,無漏尿,即顯效;訓練1 h尿墊試驗的漏尿量,和訓練前相比下降超過50.0%,即有效;1 h尿墊試驗漏尿量,和訓練前相比下降低于50.0%,即無效。有效率等于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選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2組訓練后涉及的數據資料展開統計分析,計數資料包括有效率、盆底肌力改善情況等,用例數或[n(%)]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訓練6個月后,研究組51例:37例(72.55%)顯效,12例(23.53%)有效,2例(3.92%)無效;參照組 51例:24例(47.06%)顯效,16例(31.37%)有效,11例(21.57%)無效,比對可知,研究組有效率96.08%,比參照組 78.43%更高(P<0.05)。
訓練6個月后,2組盆底肌力改善改善情況對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訓練6個月后盆底肌力改善情況對照(n)
臨床資料顯示,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屬于臨床內科較常見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尿失禁、陰道前后壁膨出、子宮脫垂、性功能障礙等,若產婦患病較嚴重且未得到及時治療,則會嚴重影響產婦生活質量[3]。據臨床相關實踐研究結果證實,臨床對產婦予以合理、科學的盆底康復訓練,可大大提升產婦的盆底肌力,改善臨床尿失禁、子宮脫落等癥狀[4]。此次為了解盆底康復訓練在預防產后漏尿中的作用,研究對象重點抽選2012—2016年該院婦產科接收的102名產婦,將其展開分組對照,一組予以盆底康復訓練(研究組),一組予以常規健康宣教(參照組),訓練6個月后發現研究組有效率 96.08%,高于參照組 78.43%(P<0.05);研究組盆底肌力改善情況,優于參照組(P<0.05)。由此表明,盆底康復訓練在防治產婦產后漏尿中的應用有效性更高,具體作用機制表現如下。
臨床目前運用的盆底康復訓練主要涉及:生物反饋和電刺激、Kegel運動、陰道啞鈴等,其中,生物反饋可明顯促使產婦對機體盆底肌肉做出合理、準確的收縮,臨床利用生物反饋治療儀探可以清楚地監視產婦陰道內各種壓力變化情況,以視覺、聽覺的方式把有關的信號直接反饋給產婦,以進一步提升產婦自主訓練的積極性[5]。而功能性的電刺激重點刺激產婦機體的支配器官、盆腔組織器官內的神經纖維,有效運用效應器功能,從而影響機體神經通路活動,改善其膀胱功能。待將盆底肌激活后,可重建神經肌肉興奮性,從而提升神經肌肉活動。
綜上所述,臨床為有效防治產婦產后漏尿的發生,僅對產婦予以常規健康宣教的效果并不是很明顯,建議配合盆底康復訓練,此種訓練療法可在提升臨床有效率的同時,使機體盆底肌力功能得以明顯改善,可推薦。
[1]周鳳勤,歐紅萍.不同盆底康復訓練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效果對比研究[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4):156-157.
[2]李欣,劉植華,蘭純娜,等.電刺激-生物反饋聯合盆底肌訓練對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的康復效果[J].醫學臨床研究,2015,12(10):2052-2053.
[3]李于珍.產后早期盆底康復治療對女性盆底康復的作用觀察[J].吉林醫學,2015,16(10):2052-2053.
[4]劉姝.產婦盆底肌肉康復訓練對改善尿失禁的效果分析[J].中國療養醫學,2016,25(3):284-286.
[5]汪艷紅,沈蘇桃.生物反饋聯合電刺激對陰道分娩患者盆底功能影響分析[J].醫藥前沿,2016,6(19):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