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芹
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山口鎮衛生院內科,山東泰安 271038
靜脈血栓指的是血液在深靜脈內異常的凝結,從而導致靜脈回流障礙,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慢性深靜脈功能不全。在這種癥狀在臨床上比較普遍,是外科術后的一種并發癥,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當患者出現靜脈血栓的癥狀時,肢體的神經功能、生理功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1],增加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嚴重的話,甚至會威脅患者的生命[1]。臨床資料顯示,大部分患者的發病位置大多在下肢深靜脈,可能會發生在下肢的近端或者是遠端,下肢的近端位于腘靜脈或其以上的部位,下肢的遠端位于腘靜脈以下的部位。下肢近端DVT是肺血栓栓塞栓子主要的來源,如果未給予及時治療,就會加重病情,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甚至會導致殘疾,嚴重的情況下,直接導致死亡[2]。特別是引起肺部血栓堵塞后,會直接造成患者短時內的死亡,因此,采用有效的治療方法,對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該文選取于2015—2017年年收治的80例患者,分別采用兩種不同的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來對比突出藥物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患有肺動脈血栓并下肢靜脈血栓的老年患者80例作為該次的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數字表的方法將這組患者分為兩組,所有患者均通過下肢靜脈加壓血管超聲檢查以及CT肺動脈造影等檢查確診為患有肺動脈血栓合并下肢靜脈血栓的癥狀。其中常規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齡52~71歲,病程1~5 年,平均年齡(63.19±1.34)歲,平均病程(3.4±0.2)年,合并癥情況包括高血壓15例、高脂血癥16例、糖尿病19例、冠心病21例。觀察組中患者男21例,女19例,年齡54~72歲,病程1~6年,平均年齡 (64.23±1.28)歲,平均病程(3.5±0.3)年,合并癥情況包括高血壓14例、高脂血癥16例、糖尿病18例、冠心病2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病程以及合并癥狀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使用華法林藥物對患者進行治療(生產批號:H31022123),用藥方式為口服,使用劑量為0.83 mg/次,服用2次/d,早晚各1次,進行連續12周的用藥治療。常規組使用低分子肝素鈉對患者進行治療(生產批號:H32026497),用藥方式為皮下注射,使用劑量是5 000 U/次,服用2次/d,早晚各1次,進行10 d的連續用藥治療。在治療的過程中,需要檢測兩組患者的國際標準化比率以及凝血酶原時間等指標,并根據檢測的數據對患者用藥的劑量進行相應的調整。
對患者治療后,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的有效率、出血率以及死亡率進行統計分析。采用下肢靜脈加壓血管超聲檢查以及CT肺動脈造影檢查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分析對比。所有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著,好轉以及無效。顯著:經過治療之后患者血栓的癥狀基本上消失;好轉:患者血栓消失程度在50%以上;無效:患者血栓沒有得到有效地消失。
常規組和觀察組患者的資料使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對全部患者干預治療狀況應用t檢驗,并用(±s)表示,質量評分比較采用χ2進行檢驗,并用[n(%)]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常規組患者中得到顯著治療的患者人數有21例,有效治療人數有16例,無效人數有3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2.5%。觀察組患者中得到顯著治療的患者人數有13例,有效治療人數有16例,無效人數有11例,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2.5%。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要明顯好于常規組,觀察組與常規組的對比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一年隨訪的記錄顯示,觀察組患者中有2例患者出現出血的癥狀,3例患者死亡,出血率為5%,死亡率為7.5%。常規組的患者中有9例患者出現出血的癥狀,11例患者死亡,出血率為22.5%,死亡率為27.5%。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對比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出血率以及死亡率的比較[n(%)]
隨著我國老齡化趨勢的不斷加劇,老年疾病發發病率也呈逐漸增長的趨勢,老年肺動脈血栓并下肢靜脈血栓是老年患者常見的一種疾病,有相關資料顯示出,在住院時間少于90 d的老年患者中,大約有2.5%的患者有肺血栓栓塞癥,其中,大約有20%合并深靜脈血栓的患者,該病有較高的死亡率,高達6.8%左右[3]。由于老年人身體質量逐漸下降,有較低的免疫水平,以及較差抵抗力,往往有較多的合并癥狀,所以在對老年肺動脈血栓并下肢靜脈血栓患者進行溶栓治療時,患者極易出現出血等不良反應,甚至死亡,對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健康產生嚴重威脅。有研究指出,采用溶栓療法對老年肺動脈血栓并下肢靜脈血栓患者進行治療時,患者的出血發生率高達13%~15%。因此,如何在臨床上采用更加有效以及安全的方法治療老年肺動脈血栓并下肢靜脈血栓患者在目前已經成為醫務工作者討論與研究的熱點問題[4]。在治療中,越來越多的小劑量抗凝藥物在臨床當中開始應用,因其起效快以及安全性高等優點,目前,常用的藥物為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能夠保留抑制Xa,皮下注射的給藥方法,使機體能夠很快地對藥物成分吸收。但是低分子肝素鈉是一種半衰期長的藥物,使用具有局限性,患者如果合并冠心病、腎功能衰竭等疾病,極易出現出血或者死亡情況[5]。該文采用對比的方法,分別采用華法林與低分子肝素對患者進行治療,發現華法林能夠達到更好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采用小劑量華法林對老年肺動脈血栓并下肢靜脈血栓的患者進行治療,能夠明顯提高臨床上的治療效果,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率以及死亡率,且不發生不良反應,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以及應用。
[1]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國老年學學會心腦血管病專業委員會.華法林抗凝治療的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內科雜志,2013,52(1):76-82.
[2]趙曉玲,王明,陳建明,等.微量泵持續輸注肝素鈉聯合尿激酶、華法林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2016,32(1):61-62.
[3]羅偉良,何艷,李梅,等.成人顱內靜脈竇血栓確診后當天華法林抗凝治療的安全性和療效觀察[J].血栓與止血學,2014,20(1):13-16.
[4]焦燕,段鳳梅,李紅燕,等.低分子肝素聯合華法林早期抗凝治療顱內靜脈竇血栓的效果[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35(10):93-95.
[5]尹巖,周靜敏,曹潔,等.小劑量尿激酶溶栓聯合抗凝治療中危肺栓塞合并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近期療效[J].山東醫藥,2015,55(4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