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暖 ,孫洪波 ,盧明江 ,岳忠勇
1.平度市人民醫院麻醉科,山東青島 266700;2.平度市人民醫院婦科,山東青島 266700;3.平度市人民醫院急診科,山東青島 266700
骨折通常是指骨頭結構或骨頭部分或完全斷裂。對于骨折的治療方式,主要以內固定術為主,但手術引發的疼痛給患者會造成嚴重影響。該院選取于2015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38例患者使用地佐辛對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聯合麻醉,能夠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現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76例下肢骨折患者臨床資料,分對照組(38例)和研究組(38例)。對照組男21例,女17 例;年齡 18~68 歲,平均(40.12±3.06)歲;體重 49~74 kg,平均(59.12±2.12)kg。研究組男 23 例,女 15 例;年齡 17~70 歲,平均(41.03±2.96)歲;體重 48~76 kg,平均(60.01±1.25)kg。兩組在基線資料對比中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行單純麻醉,麻醉具體方法是:患者入室之后,為患者進行外周開放靜脈補液,有效使用GE-DINAMAP監護儀PRO_1000對患者動脈壓及心率等進行監測,對兩組患者使用腰硬聯麻,患者采取手術側臥位,取第2~3或第3~4的腰椎有效間隙,實施硬膜外穿刺成功后,以針內針實施蛛網膜下腔穿刺,待腦脊液出現外流情況后,將濃度為0.75%鹽酸羅哌卡因2 mL用腦脊液稀釋至3 mL,根據患者情況酌情注入2~3 mL。將腰穿針退出后向頭端置入硬膜外導管,長度3~4 cm。調整控制麻醉平面在T10水平以下。麻醉藥物的追加根據患者具體的手術需要,手術結束的前30 min不對麻醉藥物實施追加。研究組行麻醉后實施地佐辛靜脈輸注,對患者實行麻醉后,以地佐辛對患者實施靜脈輸注,患者手術具體麻醉方法與對照組麻醉方式保持一致,且在對照組的基礎麻醉后,加以5 mg的地佐辛實行靜脈注射。
分析兩組疼痛程度影響及不良反應比較。采用VAS(視覺模擬評分法)進行患者術后的各時間點的疼痛度進行評估。無痛為0分,良好為3分,基本滿意為3~5分,差為5分以上,劇痛為10分。對患者的惡心嘔吐及呼吸抑制等反應進行詳細記錄。
研究數據,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行處理分析,計量單位用(±s)的標準差形式表達,兩組的對比用t檢驗,計數單位用[n(%)]的例數形式表達,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意義。
研究組術后2 h的VAS評分為(2.12±0.75)分,比對照組評分低(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術后的各時間點VAS評分對比情況[(±s),分]

表1 兩組術后的各時間點VAS評分對比情況[(±s),分]
組別3 0 m i n 2 h 6 h 2 4 h對照組(n=3 8)研究組(n=3 8)3.6 4±0.7 1 2.0 1±0.6 1 4.1 5±1.0 2 2.1 2±0.7 5 4.3 1±1.5 0 2.4 7±0.9 8 3.6 4±1.2 4 3.2 4±1.0 9
研究組不良反應有3例,出現率是7.89%(3/38),對照組不良反應有7例,出現率是18.42%(7/38)比研究組高(P<0.05),見表 2。

表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下肢骨折屬于普遍外科疾病之一,目前,對下肢發生骨折患者常用的手術方法是內固定術[1]。但在進行手術時,患者多有不良反應發生,如呼吸抑制、惡心、嘔吐等,且患者術后疼痛程度尤為劇烈,因此選擇麻醉方式對降低術后患者不良反應及有效減輕術后疼痛度有重要作用[2]。該院使用地佐辛對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聯合麻醉,能夠有效減輕患者術后疼痛,減少不良發應發生。
對下肢骨折的內固定術患者使用腰硬聯麻,可以有效阻斷患者在下肢神經的痛覺信號傳遞,但在術后極易造成患者出現疼痛程度的急性加重,從而會引發一系列的不良反應,如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食欲減弱及煩躁不安等[3]?;颊咴趹顟B下,對患者術后恢復有嚴重影響。而地佐辛為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可以通過影響激動的K受體從而達到于中樞鎮定鎮靜的作用,且其對μ受體產生效用較弱,因此對呼吸的影響較小[4]。地佐辛在靜脈注射之后,起效較快,且鎮痛作用較強,持續時間在3 h左右。據該院研究表示,研究組術后2 h的VAS評分為(2.12±0.75)分,比對照組評分低,與徐松翠[5]研究結果報道類似。分析結果產生原因為:地佐辛在麻醉后實施靜注,能夠在患者體內有較長時間的藥物濃度維持的穩定性,通過超前的鎮痛機制降低下肢骨折進行內固定術患者的急性疼痛度。研究組進行手術時,使用地佐辛和腰硬聯麻共同作用,可以減少術中麻藥使用的劑量及追加的次數,從而更確切地對患者痛覺信號的傳遞進行阻斷,能夠減輕患者在術中出現的體動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術。經研究結果統計分析,研究組不良反應出現率是7.89%(3/38)比對照組出現率低,與湯乃洋[6]研究一致。由此說明將麻醉術與地佐辛聯合使用,能在減輕患者疼痛度的同時,降低不良反應的出現率。對于兩組長遠麻醉效果,待臨床實施進一步驗證。
綜上所述:地佐辛對下肢骨折患者腰硬聯合麻醉術后疼痛度有明顯降低,能降低不良反應出現率,值得運用。
[1]陳琳,王艷玲,王建珍,等.帕瑞昔布鈉復合地佐辛對下肢骨折手術患者麻醉蘇醒期躁動的影響[J].寧夏醫科大學學報,2015,37(6):673-675,679.
[2]李永星,艾玲,石慧,等.地佐辛用于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內麻醉前的鎮痛效果評價[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5,35(11):1016-1018.
[3]于天超,林萬春,蘭天,等.地佐辛伍用阿扎思瓊用于下肢骨折麻醉前鎮痛[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1):56-57.
[4]宋文祥,溫來友,繆建中,等.地佐辛復合布托啡諾用于下肢骨折患者術后鎮痛的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5):18-20.
[5]徐松翠.地佐辛對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內麻醉前的鎮痛作用分析[J].北方藥學,2016,13(8):33.
[6]湯乃洋.地佐辛超前鎮痛對下肢骨折患者術后鎮痛的影響[J].世界臨床醫學,2015,9(6):142-143.
論文中醫學名詞術語的使用
1.冠以外國人名的體征、病名、試驗、綜合征、方法、手術等,人名可以譯成漢語,但人名后不加“氏”字;也可以用外文,但人名后不加“′s”。例如:Babinski征,可以寫成巴賓斯基征,不寫成Babinski′s征,也不寫成巴賓斯基氏征。若為單字名則仍保留“氏”字。例如:福氏桿菌。
2.名詞術語一般應用全稱,若全稱較長且反復使用,可以使用縮略語或簡稱,但在摘要和正文中第一次出現時,均應分別注明全稱和簡稱。例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腦),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bstm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西文縮略語不宜拆開轉行。不要使用臨床口頭簡稱(例如將“人工流產”簡稱“人流”)。凡已被公知公認的縮略語可以不加注釋直接使用。 例如:DNA、RNA、HBsAg、HBsAb、PCR、CT、DIC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