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榮
長春市中心醫院麻醉科,吉林長春 130051
目前,臨床上對下肢骨折患者在手術以前開展的麻醉大多是以椎管內麻醉為主,在開展這項操作以前對肢體加以放置期間,因為移動有可能導致患者骨折處出現疼痛,從而導致心跳及血壓升高,就有可能會給手術治療的成效帶來極為不利的影響。地佐辛即苯嗎啡烷一類的衍生物質之一,具備同嗎啡一致的鎮痛功能及強度,同時所引起的不良反應不大[1]。該文2015年2月—2016年2月間就探討并研究了地佐辛伍用托烷司瓊運用到給下肢骨折患者麻醉以前鎮痛期間的成效,現報道如下。
把來該院就診的80例下肢骨折患者根據具備差別的治療方法分為兩組。全部患者都予以手術治療,同時沒有椎管麻醉禁忌證。這之中,試驗組內有患者40例,男性患者有27例,女性患者有13例;患者的年齡為 21~72 歲,平均年齡為(46±2.77)歲;骨折類型:足踝受損的患者有11例,股骨中上部骨折的患者有9例,膝蓋周圍骨折的患者有5例,髖臼骨折的患者有15例;試驗組患者予以地佐辛伍用托烷司瓊于手術以前實施麻醉鎮痛。對照組內有患者40例,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9例;患者的年齡為23~80歲,平均年齡為(51±3.77)歲;骨折類型:足踝受損的患者有17例,股骨中上部骨折的患者有11例,膝蓋周圍骨折的患者有7例,髖臼骨折的患者有5例;對照組患者予以生理鹽水進行靜脈注入。對比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骨折類型以后,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的骨折種類都是下肢骨折。排除標準:①排除受傷至住院時長超過兩個星期的患者;②排除沒有予以低分子肝素注射液(濃度即2 500 U/0.2 mL)進行靜脈注入以抗凝的患者;③排除沒有顯著血栓影像學檢測成果的患者;④排除基本資料不全面的患者;⑤排除無法堅持至治療完成的患者。
對照組運用普通的方法實施鎮痛,給患者靜脈注入生理鹽水;試驗組予以地佐辛伍用托烷司瓊實施鎮痛,相應的對策即:給患者開展椎管內麻醉10~20 min以前給患者施以5 mg的地佐辛開展靜脈推進,接著持續靜脈注入5 mg的地佐辛同5 mg的托烷司瓊,于5~10 min以內完成注入。
1.3.1 各個時間段的生命體征 記錄兩組患者各個時間段的生命體征,其中就包含有實施鎮痛前后的HR(心率)、MAP(平均動脈壓)同 SPO2(血氧飽和度)的狀況。
1.3.2 VAS評分 借助視覺模擬評分(VAS)量表評測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前后的VAS評分,這之中,無痛就是0分,1~3分就是輕型疼痛,4~6分就是中型疼痛,超過7分就是重型疼痛。
1.3.3 總滿意率 借助該院自行匯編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記錄兩組患者的鎮痛總滿意率,總分100分,總分愈高代表總滿意率愈優,這之中,少于60分代表不滿意,60~75 分代表基本滿意,76~90 分代表滿意,91~100分代表十分滿意。總滿意率即基本滿意率、滿意率同十分滿意率之和。
1.3.4 手術以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以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其中就包含有尿潴留、惡心嘔吐與皮膚紅腫等。
該次研究內的全部數據均借助了SPSS 19.0統計學軟件加以處理,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借助(%)表示,進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經過鎮痛以前生命體征加以比較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經過鎮痛以后的生命體征加以比較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各個時間段的生命體征(±s)

表1 對比兩組患者各個時間段的生命體征(±s)
組別 時間MAP(mmHg)HR(次/min) SPO2試驗組對照組鎮痛以前鎮痛以后鎮痛以前鎮痛以后92.77±8.13 85.21±7.13 91.12±8.03 85.98±7.13 77.33±11.92 75.31±8.27 77.63±12.27 75.99±11.37 99.21±5.34 96.14±4.39 99.41±3.27 98.24±4.28
兩組患者經過鎮痛以前的VAS評分加以比較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經過鎮痛以后的VAS評分加以比較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VAS評分[(±s),分]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VAS評分[(±s),分]
組別 鎮痛以前 鎮痛以后試驗組(n=40)對照組(n=40)4.44±1.77 4.54±1.87 3.09±0.74 4.19±1.23
兩組患者經過鎮痛以后的總滿意率加以比較發現差異有統計學的意義(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的總滿意率
兩組患者經過鎮痛以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加以比較發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目前,在對下肢骨折患者開展手術期間,一般選取椎管內麻醉實施治療,于手術以前擺放四肢期間,因為移動患者有可能導致疼痛加劇,使得心跳上升、血壓升高與躁動等,不僅會降低患者的治療成效,甚或會導致腦血管事件[2]。所以,于麻醉以前對患者施以鎮痛治療,對清除麻醉與手術以前的疼痛感、減弱患者的焦躁感而言意義重大。
現如今,臨床上運用到對下肢骨折患者開展手術期間的鎮痛藥品類型較多,普遍運用的有芬太尼、瑞芬太尼等,都是u型受體激動劑,具備優良的鎮痛成效,但是,有可能出現無法呼吸一類的不良反應[3-4]。地佐辛是阿片受體激動拮抗劑,其功能即阻礙k激動受體以發揮鎮痛功效,功能同嗎啡與芬太尼類似。地佐辛于身體內的吸納速率極快、半衰期較長,因為同時可以對u受體發揮激動與拈抗的功能,極大地減弱了無法呼吸的發生率,另外,患者不會出現焦躁及不安感,故于蘇醒患者的疼痛阻礙也有很好的功效[5]。鹽酸托烷司瓊是選擇型5-HT3受體拮抗劑,具備極大的鎮痛功效,對地佐辛導致的惡心嘔吐一類不良反應具備較優的拮抗成效。
綜上所述,地佐辛伍用托烷司瓊運用到給下肢骨折患者麻醉以前鎮痛期間具備顯著的成效,也具備臨床方面的運用價值。
[1]徐松翠.地佐辛對下肢骨折患者椎管內麻醉前的鎮痛作用分析[J].北方藥學,2016,13(8):33.
[2]于天超,林萬春,蘭天,等.地佐辛伍用阿扎思瓊用于下肢骨折麻醉前鎮痛[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1):56-57.
[3]夏云杰.舒芬太尼超前應用對瑞芬太尼全麻術后痛覺過敏的作用觀察[J].基層醫學論壇,2016,20(24):3363-3365.
[4]范軍朝.對比地佐辛、納布啡對于門診患者術后的鎮痛效果[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6):137-138.
[5]陳金容.地佐辛對全身麻醉蘇醒期躁動的預防作用[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6,18(7):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