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廣
金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影像科,甘肅金昌 737100
膝關節是人體最復雜的關節,膝關節損傷可分為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骨質改變及關節腔積液等類型,是臨床骨科常見病和多發病[1]。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是維持膝關節生理活動前向穩定性的重要依靠,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可導致膝關節結構不穩定,膝關節組織結構將逐漸撕裂,直接影響到膝關節的生理功能[2]。由于人體膝關節自身結構的特殊性使得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撕裂臨床診斷帶來困難。CT檢查和磁共振成像(MRI)檢查是目前臨床普遍采用的診斷方法。該文通過對該院2013年6月—2017年4月期間收治的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撕裂患者248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分析,匯總CT和MRI影像學表現,并探討二者在診斷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撕裂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膝關節損傷患者24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CT診斷109例,MRI診斷139例。該次研究所選研究對象均自愿簽署了知情同意書,該次研究經該院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CT診斷組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47例;年齡29~65歲,平均年齡(46.3±18.5)歲;其中交通意外致傷51例,運動過度致傷58例。MRI診斷組中男性患者85例,女性患者54例;年齡 25~66 歲,平均年齡(45.8±19.8)歲;其中交通意外致傷62例,運動過度致傷77例。兩組在性別、年齡、致傷原因方面具有可比性,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CT診斷組采用64排螺旋CT機,患者取仰臥位,膝關節略微彎曲,設置參數矩陣256×256,掃描層厚5 mm,間距5 mm,電壓120 kV。MRI診斷組采用1.5T AVANTO-DOT型核磁共振儀,患者取仰臥位,雙下肢自然狀態伸直,將傷側膝關節套入線圈,保持線圈中心對正膝關節小角度外旋使前交叉韌帶充分暴露在磁共振下進行檢查,軸位GRE序列T2WI作為定位相,確定冠狀位及矢狀位層面,設置參數層厚4 mm,間距0.8 mm,矩陣256×256,視野 200,激勵次數3次。
CT影像學表現:膝關節前交叉韌帶表現為稍高密度影,高于鄰近肌肉組織;韌帶攣縮、增寬,韌帶中斷處呈低密度影。MRI影像學表現: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連續性未中斷,形態尚好,局部可見異常信號,韌帶局部增粗,信號升高;或韌帶呈現波浪狀連續性中斷,上下可見兩個殘端;或冠狀面和矢狀面未見正常的韌帶;韌帶與脛骨內側平臺在矢狀面的夾角及韌帶彎曲指數均變小等。
分別對影像學表現進行匯總,并將CT和MRI診斷結果與關節鏡診斷結果相比較。計算CT和MRI診斷結果的準確率。所得數據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例數(n)和百分比(%)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對248例膝關節損傷患者行關節鏡探查,診斷結果顯示79例患者被確診患膝關節前交叉韌帶完全撕裂,其中36例患者給予CT檢查,43例患者給予MRI檢查;有114例患者被確診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部分撕裂,其中51例患者給予CT檢查,63例患者給予MRI檢查。將上述患者CT診斷與MRI診斷結果與關節鏡探查結果相對照,經計算CT檢查診斷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撕裂的準確率為78.16%,MRI檢查診斷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撕裂的準確率為93.40%,用MRI診斷的準確率明顯高于CT診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CT診斷與MRI診斷結果準確率比較
隨著現代交通運輸業、工業的飛速發展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膝關節損傷發生率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前后交叉韌帶撕裂是膝關節損傷的重要組成,若不給與及時的診斷及針對性的治療,可導致膝關節不穩定、創傷性關節炎,進而引發肌肉萎縮等,給患者的愈后效果以及正常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3]。關節鏡檢查被譽為診斷膝關節韌帶撕裂的“金標準”,具有較高的準確率,但關節鏡檢查是一種創傷性的檢查手段,制約了臨床的廣泛應用[4]。如何對膝關節損傷給予科學合理的診斷,為患者進行及時治療提供準確的指導顯得非常重要。隨著影像學檢查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CT檢查和MRI檢查具有操作簡便、無創、經濟、可反復檢查的特點,廣泛應用于臨床用于對膝關節損傷患者進行診斷[5]。李文華等[6]學者通過對膝關節損傷、高度懷疑前交叉韌帶撕裂患者63例的CT和MRI檢查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指出以關節鏡診斷結果為標準CT診斷前交叉韌帶撕裂準確率為82.54%(52/63),MRI診斷前交叉韌帶撕裂撕裂準確率為95.23%(60/63),兩組診斷準確率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4,P<0.05)。 該次研究以該院 2013 年 6 月—2017年4月期間收治的膝關節損傷患者248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CT診斷109例,MRI診斷139例,分別對影像學表現進行匯總,并將CT和MRI診斷結果與關節鏡診斷結果相比較。結果顯示CT檢查診斷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撕裂的準確率為78.16%,MRI檢查診斷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撕裂的準確率為93.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CT檢查和MRI檢查能夠準確地反應膝關節損傷患者前交叉韌帶撕裂的病理變化及情況,MRI檢查診斷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撕裂與CT檢查相比,準確率更高。此種檢查方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1]劉勝.MRI檢查與CT檢查診斷膝關節損傷的臨床效果對比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22):4333-4335.
[2]談勁松.MRI在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撕裂中的應用價值[J].當代醫學,2015(8):80-81.
[3]王坤.分析膝關節韌帶損傷的CT與MRI影像表現及診斷價值[J].醫藥衛生:文摘版,2016(11):94.
[4]劉偉賢,趙開學.關節鏡在膝關節疾患中的應用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38):68-69.
[5]張波.用MRI檢查和CT檢查診斷膝關節損傷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16,14(5):28-29.
[6]李文華,盧東霞,楊金花,等.膝關節韌帶損傷的CT與MRI影像表現及診斷價值[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8):1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