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潤河,陳培柱
1.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影像科,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2.內蒙古農業大學醫院影像科,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20
足踝部容易出現骨折或者關節脫位,雖然臨床診斷較為容易,但是優于該部位的關節位置特殊,骨折具有隱匿性,加之影像學重疊多,很可能出現較高的誤診與漏診的幾率[1-2]。DR與MSCT均屬于診斷足裸部關節脫位、骨折的常用手段,為了對比其對該類疾病的診斷價值,該研究抽取該院2010年4月—2016年10月間收治的40例對象進行詳細分析,現報道如下。
該次研究抽取的40例對象均為該院收治的足踝部骨折及關節脫位患者。男性與女性各20例;年齡均處在22~53歲的范圍內,平均(33.8±10.8)歲;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通過X線、CT結合診斷,且最終經過手術結果證實為足踝部骨折伴關節脫位;40例患者對于此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分別進行DR及MSCT進行檢查。SIEMENS AXIOM Aristos
DR:采用SIEMENS AXIOM AristosX光機對光機對40例患者的足正斜位攝X線片以及踝關節的正側位、跟骨側軸位等X線片,儀器設置為5863 kV、10 mAs。MSCT:選擇64排螺旋CT、按X線片、臨床定位等對患者掃描的范圍進行確定,取其仰臥位后由外踝下5 mm處一直到踝關節骨折線上緣且平行脛骨橫斷面的部位全面進行掃查;將管電壓設置為130 kV、管電流設置150 mA,螺距為3.5、層厚是5 mm、矩陣設置為512×512。掃描后對斜面、矢狀面以及冠狀面進行成像重建,最后由科室的兩名高年資醫師進讀片診斷。
數據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 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0例患者采取MSCT進行掃描診斷,結果提示對各類骨折的檢出率顯著高于DR,兩種診斷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40例患者接受DR診斷后,結果提示:跟距關節5例、踝關節3例、距舟關節2例、跟骰關節1例、趾骨關節1例,檢出率分別是12.5%、7.5%、5.0%、2.5%、2.5%;接受MSCT診斷后,結果提示:跟距關節10例、踝關節8例、距舟關節6例、跟骰關節2例、趾骨關節1例,檢出率分別是25.0%、20.0%、15.0%、5.0%、2.5%,兩種診斷方法對足裸部跟骰關節、趾骨關節脫位檢出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MSCT對跟距關節、踝關節以及距舟關節等脫位的檢出率顯著高于DR,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種診斷手段對各類骨折檢出率對比[n(%)]
在該次研究中,40例患者的DR各類骨折檢出率均低于MSCT,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是由于足踝部的骨折類型較多,加之該部位主要由跖骨、趾骨以及跗骨等構成,診斷較為復雜。加之患者出現足裸部骨折后,常常伴有多處骨折,通過常規的X線片診斷,很可能因為足踝部重疊多以及骨折隱匿等影響診斷結果,很難全面、準確地進行診斷。數字化攝影就是臨床常見的一種X線片,雖然對于各類骨折的檢出率比多層螺旋CT要低,但是在關節脫位方面,DR對足踝部跟骰關節、趾骨關節脫位檢出率與MSCT的檢出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MSCT是一種先進的診斷方式,空間及密度的分辨率均非常高,不僅可以將患者足踝部的解剖結構清晰地展示出來,而且還可以對局部細微的變化進行詳細反映[3]。此外,在掃描的過程中以橫斷面的掃描圖像為主,組織的分辨率也非核磁那樣高,通過窗位及窗寬的合理調節能有效避免結構影像重疊的問題,最重要實施這種診斷手段可以結合患者骨折部位的斜面、矢狀位以及冠狀位,能夠清晰觀察到患者骨折的部位與脫節情況[4-5]。在該次研究中,MSCT對各類骨折檢出率以及跟距關節、踝關節以及距舟關節脫位的檢出率均高于DR,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對足踝部骨折、關節脫位的診斷價值高,值得推廣。
[1]秦秀,萬建國,郭俊濤,等.MDCT后處理技術在足踝部骨折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社區醫師,2013(22):80-81.
[2]洪源,徐向陽.7例足踝部骨樣骨瘤的診斷與治療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外科,2014(4):315-318.
[3]呂永革,譚永良,莫金潮,等.數字化攝影與多層螺旋CT在足踝部骨折及脫位的診斷價值比較[J].中國骨傷,2013(7):553-556.
[4]徐良洲,張漢慶,汪鵬,等.16層螺旋CT與DR在足踝部骨折診斷中的對比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2013(11):40-41.
[5]洪常華,田震靜,韓立江,等.數字化攝影與多層螺旋CT在診斷足踝部骨折及關節脫位的應用對比[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8):1966-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