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美玲
金川集團公司醫院中醫科,甘肅金昌 737100
對于患腦卒中的患者而言,經急救治療后,大多會有肢體功能障礙存在,下肢痙攣是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不僅會對患者肢體功能的順利康復造成影響,而且會使患者生存質量下降[1]。對于這一后遺癥,中醫認為病因是肝腎處于陰虛狀態、氣血不調等導致的筋脈失養,治療應該以解肌止痙、生津、揉筋脈為主。近年來,對腦卒中后下肢出現痙攣的患者展開治療時,該院對栝樓桂枝湯進行了應用,為對其效果進行進一步的探討,該次研究2016年3月—2017年3月間分68例患者為兩組,一組單獨接受常規治療,一組在常規治療的同時給予栝樓桂枝湯,現報道如下。
在因腦卒中后下肢出現痙攣在該院接受干預的患者中選擇68例,男女分別有35例、33例,53~78歲,均值(65.5±5.7)歲,5~60 d 的病程,均值(32.5±7.8)d,右側者有26例,左側者有31例,雙側者有11例。所選患者腦卒中已在多項臨床檢查下經中西醫明顯確診,病情處于穩定期,明確有下肢痙攣存在,已經機體有其他嚴重疾病、意識存在障礙者排除。為方便研究,隨機把68例患者分成各有36例、32例的中醫組,一般組,客觀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分析可開展。
一般組32例接受常規治療,給予神經營養、對循環進行改善的相關藥物,于病床上實施抗痙攣良肢體位,2 h進行1次翻身,輸液不在患側進行。基于此,36例的中醫組接受栝樓桂枝湯治療:30 g栝樓根,15 g芍藥,9 g生姜,9 g桂枝,6 g大棗,6 g甘草。煎煮后取200 mL藥汁,分別于早飯、晚飯前的30 min服用,1個療程是2周,持續進行2個療程的治療。
①依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中醫癥候積分進行制定與評分[2]。并依據癥狀、評分下降情況對療效進行判定:痙攣癥狀全部消失,積分有90.0%以上的減少為治愈;痙攣癥狀顯著改善,60.0%至90.0%的減少為顯效;痙攣癥狀較治療前有所緩解,積分有30.0%~60.0%的減少為有效;痙攣增長沒有顯著改善,積分減少在30.0%以下,或者癥狀加重、積分較治療前增加為無效。通過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對總有效率進行計算。②以CSI量表(臨床痙攣指數)對治療前痙攣改善情況進行評定,總分為0~16分,分數越高,痙攣越嚴重;同時,以Fugl-Meyer量表對下肢運動功能進行評分,34分的總分,分數越高,運動能力越強。
該次研究數據統計分析應用的軟件是SPSS 21.0,CSI、Fugl-Meyer評分的研究以(±s)表示,進行 t檢驗,療效的研究以[n(%)]表示,進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中醫組總有效率是94.4%,一般組是78.1%,兩組對照,中醫組顯著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照[n(%)]
治療前,兩組CSI、Fugl-Meyer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以上評分都有改善,組間對比,中醫組CSI評分明顯比一般組低,Fugl-Meyer評分明顯比一般組高(P<0.05),見表 1。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痙攣與下肢運動能力評分對照[(±s),分]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痙攣與下肢運動能力評分對照[(±s),分]
組別CSI治療前 治療后 Fugl-Meyer治療前 治療后中醫組(n=36)一般組(n=32)11.05±1.21 11.04±1.22 8.12±1.03 9.97±1.25 16.02±2.33 16.03±2.31 19.87±2.17 17.02±1.72
腦卒中國患者病情恢復過程中,下肢痙攣這一癥狀時有發生,關于這一癥狀,我國醫學從病癥、原因、治療等多個方面實施了論證[3]。腦卒中后,下肢痙攣主要的病位是筋,關節難以屈伸、拘攣、強直是常見表現,部分患者可有疼痛伴隨,中醫認為該病與筋脈、肝、氣血有緊密聯系,此病大多由陰陽不調、肝腎陰虛、津液不足導致的筋脈失養引發。因此,治療應該依據以上病因進行,該院對栝樓桂枝湯進行應用,該方由六味中藥組成。栝樓根在此方中是君藥,可對津液進行滋養、對筋脈進行舒緩,實現養筋之功效,使筋脈柔潤[4]。桂枝是臣藥,具有溫經通絡、散寒止痛、發汗解肌等功效,此藥溫和,不烈不燥,在祛邪的同時可扶正。白芍可養血、柔肝、斂陰、緩中,為臣藥,與栝樓根進行聯用,可對栝樓根的寒涼進行牽制,并對栝樓根的通經功效進行輔助;與桂枝聯用,可促進陰液的恢復,使筋脈得到濡養,從而實現柔筋緩急、止痛之功效[5]。大棗與生姜是常見調味之藥,功效主要是健脾益氣,促進氣血的運化,對營衛的陰陽進行滋養,二藥為佐藥。同時,此二藥可對桂枝的辛散表邪之功效進行輔助,并實現和胃之功效,陰陽兼顧。甘草主要是對藥味、藥性進行調和。諸藥組成的栝樓桂枝湯兼顧邪正、并補陰陽、雙調氣血,可使筋脈柔潤,從而使痙攣癥狀得到有效緩解。
該次研究中,一組患者單獨接受常規治療,一組于常規治療的同時給予栝樓桂枝湯,結果顯示,中醫組總有效率是94.4%,與一般組的78.1%對照顯著較高,且治療后中醫組CSI評分明顯比一般組低,Fugl-Meyer評分明顯比一般組高(P<0.05)??梢?,對于有下肢痙攣出現的腦卒中,以栝樓桂枝湯展開治療效果顯著,可促進患者相關癥狀的有效改善,進而促進患者下肢運動功能的提升。
綜上所述,對出現下肢痙攣的腦卒中的患者展開治療時,可積極對栝樓桂枝湯進行應用,以促進臨床療效的提升,使患者下肢運動功能得到有效改善,進而使患者能夠早期康復。
[1]劉麗巖.中醫整體護理干預腦中風后下肢肌肉痙攣的評價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4):124-125.
[2]梁銀利.溫針灸治療腦卒中痙攣性偏癱的療效[J].內蒙古中醫藥,2016,35(6):63-64.
[3]林芝.腦卒中及后遺癥的中西醫結合康復護理效果分析[J].醫學信息,2016,29(7):167-168.
[4]楊海霞.從中醫“治未病”到預防中風后誤用綜合征淺析[J].黑龍江醫藥,2015(3):518-519.
[5]占大權,許倩,黃汝成,等.針灸聯合中藥治療腦卒中后偏癱痙攣的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7,12(9):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