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 要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以下簡稱《發展》)是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的經典著作。該書后來被譯成歐洲多種語言進行出版,在工人階級中得到廣泛傳播,對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起到了巨大作用。重溫恩格斯《發展》這一經典著作,對于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經典 重溫
中圖分類號:A811.2 文獻標識碼:A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以下簡稱《發展》)是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的經典著作。1880年,恩格斯為了適應無產階級斗爭的需要,便于無產階級閱讀和宣傳馬克思主義,將《反杜林論》中引文第一章、第三篇第一、二章改寫成通俗讀物出版,先以《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為名發表在法國社會主義雜志《社會主義評論》1880年第3—5期上,其中,1883年的德文版以《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為名。該書后來被譯成歐洲多種語言進行出版,在工人階級中得到廣泛傳播,對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起到了巨大作用。在《發展》這部著作中,恩格斯梳理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來龍去脈,論證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兩塊理論基石,闡釋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從而回答了科學社會主義“從何起源,為何必然,如何體現”等問題。馬克思稱它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重溫恩格斯《發展》這一經典著作,對于我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科學社會主義從何起源? 社會主義作為一門科學,以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發表為標志。社會主義作為一門信仰,可以追溯到1516年《烏托邦》一書的誕生。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經歷了從空想到科學幾個世紀的發展歷程,學習科學社會主義,有必要考察其思想起源——空想社會主義。
在《發展》的第一部分,恩格斯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了空想社會主義的起源、發展、理論貢獻及缺陷,重點對19世紀三個偉大的空想社會主義者:圣西門、傅里葉和歐文的學說進行了闡述和評價。他贊美空想社會主義者對階級斗爭的看法是“極為天才的發現”,對資本主義制度中“惡性循環”進行了揭露和批判,對“社會改革”進行了思考和探索等等。同時也指出了他們的理論缺陷:他們都不是無產階級的利益代表;“他們和啟蒙學者一樣,并不是向首先解放某一個階級,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類”;他們企圖建立一個理性和永恒正義的王國。“不成熟的理論,是同不成熟的資本主義生產階段、不成熟的階級狀況相適應的”“解決社會問題的辦法還隱藏在不發達的經濟關系中,所以只能從頭腦中產生出來。”這就指出了空想社會主義者思想缺陷的經濟和社會根源,因此空想社會主義者對資本主義的批判停留在道德層面,對社會主義的發展也只是停留在幻想層面。那么如何讓社會主義從空想中走出,邁入科學呢?在第一部分最后一句,恩格斯關鍵地指出“為了使社會主義變為科學,就必須首先把它置于現實的基礎之上。”這一論斷,可謂讓人醍醐灌頂!那就是要深入分析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和規律,不斷探索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和方案,才能真正使社會主義從空想發展為科學。
科學社會主義何以必然?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起源于空想社會主義,那么社會主義何以必然從空想發展到科學?恩格斯在《發展》的第二部分介紹了兩大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正是這兩大理論基石論證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必然性。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需要正確的思維方式指導,即科學社會主義產生需要一個哲學基礎。恩格斯從古希臘哲學、形而上學、辯證的方法、辯證唯物主義一直考察到用辯證唯物主義研究人類社會的歷史。通過研究指出,空想社會主義者由于其在自然領域的機械唯物主義和歷史領域的唯心主義,注定了他們理論的空想性。而唯物史觀的意義在于考察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內在動力,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就根本上同英雄史觀相區別,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有規律性的而非人的意志決定。因此,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壯大,資本主義社會將進一步向前進,它終將被更高的社會形態所取代,社會主義必然掙脫空想主義的外殼,從空想走向科學。
馬克思恩格斯通過唯物史觀分析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發現:“無償勞動的占有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通過這種生產方式對工人進行的剝削的基本形式;即使資本家按照勞動力作為商品在商品市場上所具有的全部價值來購買他的工人的勞動力,他從這些勞動力壓榨的價值仍然比讓他對這種勞動力的支付要多。”這樣就說明了資本主義生產和資本生產的過程,資本主義剝削的秘密被揭示出來,即剩余價值的存在。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這兩個偉大的發現——唯物主義歷史觀和通過剩余價值揭開資本主義生產的秘密,都應該歸功于馬克思。由于這些發現,社會主義變成了科學”。
科學社會主義如何體現?科學社會主義必然從空想走向科學,那么科學社會主義到底是什么?恩格斯在文中的最后一部分論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科學社會主義得以體現。
恩格斯首先闡述了唯物史觀的原理。他指出,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應當在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他通過這個思路研究資本主義(下轉第3頁)(上接第1頁)生產方式發現,社會化生產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基本矛盾,這個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在生產領域表現為個別工廠生產的組織性和整個社會中生產的無政府狀態。每一個企業為了增強競爭力,不斷地改進機器,加強工廠的生產組織性,以便于提高生產、降低成本,這導致了生產的相對過剩,資本主義爆發周期性危機。資本主義壟斷和國有化雖然包含著解決矛盾的手段和線索,但是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恩格斯指出:“無論向股份公司和托拉斯的轉變,還是向國家財產的轉變,都沒有消除生產力的資本屬性。”為了消除生產力的資本屬性:“無產階級將取得國家政權,并且首先把生產資料變為國家財產”。也就是說無產階級只有奪取無產階級政權并用無產階級專政實行生產資料社會占有,才能真正實現解放世界的使命。
恩格斯最后對社會主義基本輪廓進行了描繪,當社會占有了生產資料,生產力將得到極大發展,社會產品一部分作為維持和擴大社會生產的資料由社會占有,一部分按需分給社會成員。社會生產內部的無政府狀態將被有計劃的自覺的組織所代替,人們真正成為自己社會生活的主人,從而成為自然界的主人,人類將從必然王國發展到自由王國。
一百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為我們奠定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礎、指明了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偉大探索,也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第一次歷史嘗試。1917 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是無產階級推翻資本主義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二次歷史嘗試,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的誕生。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逐步確立,中國在建國后60多年取得的輝煌成就,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生動實踐。一百多年來,世界社會主義經歷了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從一種發展模式到多種發展模式的過程,世界社會主義即有發展也有重創。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實踐為我們提供了正反兩方面的經驗,使我們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更加深刻和具體。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學習馬克主義經典著作的意義在于汲取馬克思主義理論精華,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認識和指導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是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國情相結合的實踐產物,是被實踐證明的適合中國發展的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當代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理論產物,是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理論體系。當前,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國家,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植根于中國特色發展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成為當代世界社會主義舞臺上一面高高飄揚的旗幟。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未來世界社會主義還將不斷發展,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仍有待于進一步深化。我們必須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牢固樹立問題導向,注意發現、分析和解決新問題;堅持實踐出真知,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與時俱進求發展,在現代化建設的征程中不斷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些是我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支撐和不竭動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