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文+黃慧誠

7106個有效監測數據,全國各省(區)數量之冠!
這是9月底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事權上收工作開展以來,廣東工作取得的階段性成績。
數據無言,行動留痕。一組組數據凝聚了廣大環境監測人的汗水、智慧和心血!兩個多月來的驕人成績,再次證明了這是一支沖得上、拿得下、測得準,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環保尖兵隊伍!
廣州:高效出成績,彰顯執行力
9月29日夜,廣州市番禺區市橋水道大龍沖口二級防護堤上。
“突、突、突……”,夜色深沉,打樁機依然在熱火朝天地施工。該地段土質結構復雜,土壤層十分“頑固”,單單破土就花了3個多小時。等樁柱最終埋設好,已是深夜11時。
廣州市環境監測站副站長曾燕君回憶道,廣州站是在9月21日下午接到省里電話通知,要求在9月30日前完成全市10個國考斷面樁的埋設任務。時間緊急,全站人員立即投入“戰時”狀態,制定方案,倒排工期。在站長王宇駿的親自帶領下,斷面樁埋設工作小組放棄周六、日休息時間,聯合各區環保、水務等部門以及工程施工方赴現場實地勘察,在27日前完成10個斷面樁埋設具體地點的選址工作。
省環境保護廳統一訂制的斷面樁在云浮市生產,并由廠家運送至全省各市。為縮短等待時間,9月28日,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主動派出車輛到云浮生產基地接收斷面樁。當天夜晚斷面樁到位后,連夜組織施工方加班加點分組同步施工。28日完成2個,29日又完成4個。
30日,廣州下起了雨。工作組顧不上惡劣的天氣,冒著風雨埋頭苦干,終于在下午4時按時完成了剩余4個樁的埋設任務。至此,廣州在全省率先、按期完成斷面樁埋設工作。
“實踐證明,我們當初主動上門接收斷面樁的決策是正確的。” 斷面樁埋設工作小組組長陳鴻展告訴記者,因為國慶期間各地交通均出現了不同程度擁堵,加上一些施工隊放假,會給埋設工作進度帶來影響。“監測事權上收工作是對各地工作執行力的一次考驗,環境監測人員在關鍵時刻要沖得上、拿得下!” 曾燕君指出。
相比斷面樁埋設工作,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更是一塊難啃的“骨頭”。水質自動監測站建設的第一步就是完成征(租)地,而在廣州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這項工作開展起來阻力更大。
“征地已是不易,而廣州需要新建的水質自動監測站有9個,數量居全省第二,這帶給我們的壓力就更大了。”
10月11日,廣州市以市環保工作領導小組的名義發文,要求相關區政府、市直有關單位落實責任,積極配合,共同做好新增水質自動監測站工作。
“事非經過不知難。市里雖然發文,但還是有許多具體工作和問題,需要市站協調推進解決。”據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自動室副主任鄺俊俠介紹,為解決各站點具體選址和征地問題,一個多月來,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在9個擬選點位來來回回跑了不下二十趟,與市水務局、番禺水務局、從化水務局、海軍部隊、白云湖景區、增城石灘鎮政府、石灘鎮岳埔村村委等眾多部門進行多輪溝通協調。
11月15、16日,站長和副站長分別帶隊,到增城、南沙、番禺、白云等地檢查,狠抓任務落實,并現場對水質情況進行了多點位測試。11月20日,隨著珠江西航道鴉崗斷面選址確定,全市新建9個自動監測站的選址和征地問題已基本得到保障。
作為本次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采測分離分析工作中廣東省首批指定的分析測站之一,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承擔的樣品分析任務也是全省最重的。10月,該站共接樣619 瓶,11月至今共581瓶,數量高居全省之首。
“除了采測分離分析工作,我們還有日常的監測分析工作。這幾個月又是全年最忙的月份,國家重點污染源監測、江河湖庫、土壤國控、省控及建成區試點監測等眾多任務聚在一起了,非常忙!”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檢測室主任劉葉新感嘆地說。
畢竟是頭一回,即便已建站超過40年、承擔過多項重大任務、擁有許多資質的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對這次采測分離分析工作也是格外重視,審慎對之。“不會就開會,大家集思廣益,反復研討。” 劉葉新笑著告訴記者,“第一個月,幾乎每天都開會,大家相互交流,有效溝通,及時總結,不斷提高工作水平和效率。”在樣品到達之前,分析人員先把需要的試劑配好;接樣過程中細致分類,縮短樣品整理時間;針對繁瑣的數據填報工作,揪出共性問題,探索解決之道,把每一項工作都抽絲剝繭,工作開展就順利多了。
“效率提高了,必需的步驟還是一步也不能省。”從業30多年、55歲的高級工程師馮小紅在本次采測分離工作中依然奮戰在樣品分析第一線。在老同志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表率下,檢測室全體人員盡職盡責,截至11月17日,共完成兩個月度1200個樣品分析任務,按期向國家報送了2400多個數據。
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務實高效的工作作風得到了省里的肯定。10月31日,根據省里的統一部署,廣州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承擔了舉辦廣東省(首期)國家地表水采測分離培訓班工作,為東莞、河源、清遠等6家第二批新增分析測站開展理論培訓和技術交流,為兄弟單位介紹經驗。
佛山:信息化管理,科技來助力
為進一步提高佛山環境監測的自動化、程序化和標準化的管理水平,佛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以實際需求為主,兼顧通用性和創新性,于2013年開發了環境監測綜合管理信息平臺系統——Lims。這套系統在這次采測分離分析工作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
“采測分離工作涉及的人員、項目、數據非常多,如果不使用信息化的平臺去管理,各項工作很難順利銜接。而Lims系統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佛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郭文成告訴記者,Lims系統以實驗室為中心,將實驗室的業務流程、文件記錄、項目管理等所有因素有機結合起來,組成一個全面、規范的管理體系。通過這個體系,可將工作的每個環節串聯在一起,及時提醒檢測人員工作進度,同時方便管理人員隨時了解工作進程,制定下一步計劃。endprint
在具體的采測分離工作中,從第一步的采樣安排到樣品接收與審核,再到最后的數據錄入,都將由系統全程協調,大大減少了工作調度時間。而在采測分離這項工作當中,省下來的每一秒鐘都十分寶貴。
“尤其在數據錄入方面,Lims系統節約了很多時間。”中心分析室余志銓博士告訴記者,實驗室的檢測人員在做完繁雜的分析后,還必須將所有的數據一項一項手動輸入到國家系統當中。數據之多、表格之雜,讓不少人望而生畏。這項工作,也成為了采測分離工作中大家最“苦惱”的事情。
而Lims系統,通過建立綜合信息管理模塊,實現了在一個平臺上對所有數據的“一站式管理”。數據填報中,系統提供了下拉列表選擇、計算步驟自然生成等多種方式,化繁為簡,使所有要填的項目一目了然,數據填報自然省時省力。
“方便快捷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Lims系統能確保錄入數據的準確性。”據信息綜合室的小周介紹,Lims系統可以通過預先設定的監測結果預警限值,數據錄入過程中一旦出現異常,系統會自動變更狀態并以紅色警告。分析人員必須啟動異常情況調查程序,等異常調查結束后,異常的結果被確認,才可以提交。Lims系統的運用,大大提升了質量檢測管理水平,也有效降低了實驗室運行成本。
郭文成回憶道,在開發信息管理系統的初期,也有極少數“不和諧”的聲音。畢竟從零開始研發一個新的系統,會額外增加大家日常的工作量,而系統最終能否完成,也是一個未知之數。
為解決大家的后顧之憂,佛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投入了300多萬元,從2013年開始,先后進行3期建設,對Lims系統業務進行擴展和完善。如今佛山市的環境監測綜合管理系統也成為了廣東省功能最全、體系最完善的環境監測管理系統之一。接下來,佛山還將啟動Lims系統的第4期建設,使Lims系統能進一步適應采測分離工作和內部管理的需求。
清遠:團隊齊作戰 青春有活力
“我們幾位站長可能是站里年紀最大的人了,但這次采測分離工作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次全新的考驗!”談起一個多月來的工作,清遠市環境監測站站長胡雪敏坦言,清遠環境監測隊伍相對年輕,面臨較大壓力,但隊員們“十分團結”,確保各項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眼前這位自言年齡較大的站長,事實上今年才40歲,雖然去年提拔為站長,卻有著18年的環保工齡,工作經驗豐富。不過,她所帶隊伍的確十分“年輕”!全站在編人員33名,加上9名聘用人員,合計在崗人員42名,平均年齡只有34歲,其中最年輕的只有22歲。
“年青人都是這幾年嚴格把關招考進來,素質相對較高,這為完成日常監測工作包括這次采測分離任務提供了堅實的人員保障!”據悉,清遠市十分重視環境監測工作,從2009年起,清遠市環境監測站調整為參公管理一類事業單位,核定編制46名。
為了更好地調動年青人的積極性,最大程度地發揮“團隊作戰”的優勢,在采測分離工作啟動之際,市環境監測站便建章立制,逐條細化各項工作任務并明確到各小組、各人員。根據清遠市采測分離工作實施方案,市環境監測站成立工作組,下設采樣組、接樣組、分析組、質控組、審核組、后勤組、自動監測組等7個小組。工作組每天召開兩次碰頭會,集中研究推進相關工作。
“不敢絲毫懈怠,不敢絲毫疏忽!”今年25歲、工作不到3年的小伙子陳曉鑫是接樣組的成員,肩負頭道“把關”重任。“如果我們沒有把好接樣關,后面分析人員的工作就是白做了。”秉承如此責任之心,每次接樣,接樣員都會對照規范仔細檢查接收,然后如捧珍寶,小心翼翼“呵護”。
面對來之不易的樣品,分析人員更是打足了十二分精神,嚴格按照規范要求,做足、做細、做準每一步分析工作。為此,站里調集全站精兵強將,全力保障分析工作。今年31歲的阮仲斌擔任分析組副組長,他告訴記者,小組共有13人,按照實施方案分工,每人身兼二職——“分析員”和“一級審核員”,可謂團隊的核心。
“高強度、高標準的分析工作,對于每一位分析人員特別是年青人來說,既是一次考驗也是一次鍛煉!” 阮仲斌坦言,平日里有些質控分析會省略,但這次不行,在規定的質控基礎上還要加倍保障,每一步都要記錄在案,才能一步步過關。而且樣品里還“藏”著標準樣,做不好那就難堪了。“雖然苦點累點,但大家普遍反映從中學到不少東西,對自己今后工作要求也更高更嚴了。”
“加班加點是常有之事。”胡雪敏站長告訴記者,年青人也十分“可愛”。無論是接樣還是分析,年青人都會主動請纓加班加點,讓年紀大的同志和女同志能盡量按時上下班。同志們互相幫助支持,再加上局領導的重視和關懷,大家都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工作中。從11月份起成為分析測站,清遠市環境監測站共收到120個樣品,提供230個有效監測數據,工作忙而不亂,圓滿完成階段性任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