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芳
【摘 要】寧夏固原經濟技術開發區處于寧夏南部, 是2013年經寧夏回族自治區發改委批復成立以能源冶金、鹽化工、特色農副產品加工、戰略型新興產業為發展重點的經濟技術開發區,2016年成為全國第一批105個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之一,是自治區六個低成本化園區示范基地之一。其低成本化實施工作受到各級領導的關心和重視。依據《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意見》(寧政發〔2016〕25號)以及《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的指示精神,抓住電力市場化改革的契機,打造低成本園區,實現固原“工業強市”的戰略目標,把開發區建設成固原經濟增長極,促進固原成為寧南區域中心城市。
【關鍵詞】固原經濟技術開發區;增量配網;可行性
1 寧夏固原經濟技術開發區現狀及特點
寧夏固原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 位于寧夏南部,按照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等理念,以“一區多園”的模式,設立了固原新材料產業園、輕工產業園、西蘭銀
物流園三個產業園。
(1)固原市電力裝機情況及發展規劃
截至2015年末,固原市共有建成發電廠8座,其中火電廠1座,裝機容量660MW;風電廠5座,裝機容量295.5MW;光伏電廠2座,裝機容量40MW,總裝機容量995.5MW,火電裝機占比66.29%。到2020年,規劃建設新能源項目總容量將達到3490MW,其中風力發電總容量為1825MW,光伏發電總容量為1665MW。
(2)開發區電力裝機情況及發展規劃
目前開發區內已建成2座自備電廠,裝機容量分別為18MW和30MW,正在運行的是30MW的熱電聯產的機組。未來開發區內規劃建設2×350MW熱電聯產機組,作為自備電廠解決開發區企業用能問題。在開發區及周邊規劃建設如固原輕工產業園孵化園屋頂30MW光伏發電等新能源發電項目。
(3)開發區供電現狀
目前新材料產業園內的企業用電是通過公共變電站清水河變電站(330kV)提供的,一路直供40.5×4 MVA電爐,另一路供給金昱元公司的110kV,2×63 MVA變電站。該變電站富余容量為13.8 MW,可為開發區其他企業供電。
(4)開發區用電負荷預測
據查,目前開發區用電負荷為320MW左右,年用電量約為22.4億度。未來到2020年,開發區按照循環經濟理念,重點推進實施煤電鋁一體化產業、鹽化工循環經濟產業、新型建材、新型材料產業以及裝備制造業,開發區生產總值將由12億元增加到45億元。開發區用電總負荷將增至1200 MW,預計年用電量將接近100億度。
2 指導思想
開發區增量配電網建設以降低用電成本、打造低成本開發區為著力點,充分利用并落實國家、自治區有關電力改革的相關政策,發揮固原市在新能源方面的優勢,采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手段,逐步建設市場化的、安全經濟綠色的電力供應模式,為工業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創造有利條件。
3 總體思路
固原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以能源冶金和鹽化工為主的開發區,增量配電網建設將涉及購售電環節、輸配環節、用電環節以及發電環節等諸多方面。依據電力體制改革的相關政策結合開發區的實際情況,固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增量配電網建設工作將通過以下幾方面實施。
(1)購售電市場化。目前通過開展電力直接交易,建設增量配電網、在政府的支持下開展增量電力輸配和購銷服務;遠期為開發區所有企業用電實施市場化購售電作。在購售電環節減少用電支出。
(2)增量配電網建設。通過開展升級改造現有企業配電站,充分利用其富余容量為開發區其它企業供電;整合新增用電負荷,統一建設負荷分配站及輸配線路為新增用電負荷供電;引進新能源及多元化電源點,建設增量配電網,實現更多新能源電力消納等工作。從而降低輸配費用。
(3)大力發展電源點。大力發展光伏、風電、生物質發電、垃圾發電、熱電聯產機組等電源點,通過智能微電網進行消納,將固原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該地區的綠色經濟用電。
(4)加強用電的科學管理環節。通過采用先進技術,在開發區深入開展DSM工作,通過開展電能治理、能效管理、需求響應開發、負荷管理、優化備容以及“電力需求側技術+主工藝”相結合等工作在用電環節降低用電成本。
(5)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將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在開發區內開展“能源管家”工作,采用BT、BOT、EMC或EPC等多種方式開展節能減排和專業化服務工作。打破行業、專業及企業界限,采用橫向融合發展,實現物質流、能源流的循環利用、互補利用。
(6)引進技術及資金。上述工作的開展需要先進的技術和大量的資金,涉及部門、行業、企業較多。以開發區管委會為主體,引入社會資本和先(下轉第106頁)(上接第107頁)進技術,組建一家由具有相應技術實力、投融資能力的投資公司牽頭的平臺公司,為開發區增量配電網建設工作提供支撐,統一運作,更快推進并取得實效。
4 可行性分析
能源電力綜合服務公司在開發區開展購售電服務、為新入園企業投建電力輸配設施并逐步建設增量配電網、建設并消納新能源電力、深入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節電、節能等都是降低開發區企業用電成本的切實有效的措施,都是國家鼓勵的方向。
4.1 政策可行性分析
依據《關于進一步深入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5】9號文),“積極發展分布式電源,采用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的運營模式”,“積極開展電力需求側管理和能效管理,完善有序用電和節約用電制度”,“積極發展融合先進儲能技術、信息技術的微電網和智能微電網技術”,“全面放開用戶側分布式電源市場”和“支持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節能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機組上網”等有關內容,開展上述工作是符合國家政策的。同時,固原作為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可獲得政策的傾斜,為方案的實施提供有利的支撐。
4.2 技術可行性分析
規劃方案中涉及的裝置和設備均是電力行業主流、成熟的產品。增量配電網及電力需求側管理是融合現代計算機技術、現代控制技術、現代通信技術及現代圖形顯示技術于一體的先進
的、智能化管理平臺。
4.3 經濟可行性分析
該項建設總投資預計約8.5億元;包括3座變電站,電壓等級330kV,40公里330kV線路;4座變電站,電壓等級110kV,50公里110kV線路及部分配電網;建成信息化管理中心及開發區綜合能源管理平臺;
前期,能源電力綜合服務公司升級改造開發區現有變電站及開發電力需求側能效管理平臺,預計投資2000萬元,開展電力直接交易,開發區增量電力的市場化購售、需求響應資源開發、優化備容等為開發區企業可降低單位電價0.0366元/度,每年將為開發區內企業節約電費6134萬元(未考慮交叉補貼政策)。增量配電網建成后,每年將為開發區內企業節約6.5億元的電費;單位電價降低0.079元/度。
5 結束語
通過對固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增量配網建設的分析,使我們對于固原市的整體用能有了更好的規劃和前景,從而有信心實現固原“工業強市”的戰略目標,把開發區建設成固原經濟增長極,促進固原成為寧南區域中心城市。
【參考文獻】
[1]《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意見》(寧政發〔2016〕2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