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海關院校《紡織商品學》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分析、探討,在教學過程中大膽嘗試以“互動式”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方法得以改善,課堂教學效果得到了提高;該項探索為《紡織商品學》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打下了一定的基礎,積累了一定經驗。
【關鍵詞】海關;互動式;紡織商品學;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改革,主要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啟迪他們的創新思維;與此同時,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則,既能選擇適合全班的教學方法,又能有的放矢、另辟蹊徑,以充分發揮學生的“閃光點”和潛力[1]。為了實現以上目標,在教學方式上除了需要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與配合外,在教學方法上則要廢止傳統的“填鴨式”,實施學生和老師樂于接受的“互動式”教學,以達到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授課知識消化與吸收的目的。
1 《紡織商品學》教學內容優化
上海海關學院隸屬于海關總署,其具有明顯的行業辦學特色,對外招收的學生文理科背景兼存。因此,在對《紡織商品學》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一方面要注重素質教育,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另一方面也要結合海關與外經貿工作實際,授課內容和方式要接“地氣”。為了深入了解選修此門課程學生對其的認知與要求,筆者設計并回收《紡織商品學》課程調查問卷80份。
好的教學內容能吸引學生走進課堂,而好的教學方法則可讓學生留戀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離不開教學內容的精選。《紡織商品學》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以服務海關工作為基礎,進行紡織相關商品知識的介紹;與此同時,也要結合國際貿易業務開展和生活常識獲取,進行相關專業知識的傳授[2]。
2 “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應用
《紡織商品學》課程在教學方法的設計上,強調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上課之前,預先將紡織商品進行分類,并關注時事新聞、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商品作為案例;例如在講到羊毛纖維時,以“新西蘭躲羊羊”為引子,結合時事新聞、圖片、視頻等教學工具,從美麗奴綿羊的歷史淵源講起,再談及其身上那優良的纖維-綿羊毛,環環相扣、在講解知識的同時,又不乏趣味性;在獲得新的知識的同時,也讓在座學生印象深刻。
《紡織商品學》課程部分內容會涉及比較晦澀的專業術語,如果一味的采取老師唱“獨角戲”的模式,課堂效果就會顯得比較沉悶,學生上課積極性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挫傷。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除了要精選上課案例之外,還應放棄授課教師“一言堂”的模式,采取師生角色定期互換,嘗試將“互動式”教學模式引入《紡織商品學》課程;經過幾個學期的運行下來,教學效果總體不錯。本課程“互動式”教學法,采取的模式是“分組討論,主題演講”。在教學組織和實施方面,先由授課老師講解基礎性知識,并對學生演講內容提出相應要求;再由學生自由分組組隊,選擇與授課內容或是實際生活有關的紡織商品,確定演講主題;在經過前期課后學生集中準備之后,再由各組學生登臺完成演講;一般情況每堂課上完成兩個主題,由組長進行代表匯報,組內其他同學進行必要補充,回答授課老師和其他組的同學提問;授課教師會根據每組同學選題、講解內容以及演講效果進行綜合點評打分,以上會作為該課程的平時成績存檔[3]。
教學方法的改革,離不開學生的參與。“互動式”教學方法的嘗試,給選修《紡織商品學》課程的學生一個機會-做回老師;為了當好老師,需要組內同學分工協作,從組隊、選題、分工、查找資料,到PPT的完成與修飾,每一步都是團隊合作的過程,此種模式可讓學生鞏固已有所學知識,并在查找資料過程中自主獲取新知識;另外,通過上臺匯報演講,在消化吸收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組織和駕馭能力。可以說,“互動式”教學方法的改革,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認知,也鍛煉了學生自我表達的能力;毫無夸張的說,此種模式已然成為《紡織商品學》課程的招牌,得到學生好評。圖1為受訪學生對此教學模式的綜合評價(1-非常實用,學到很多東西;2-有用,但忙于公考,無時間準備;3-不好評價,純粹是當作業完成;4-沒有參與,不知其效果如何)。
圖1 “分組討論,主題演講”教學效果
圖2 《紡織商品學》教學內容掌握情況
課程教學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通過學習,掌握知識并能融會貫通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相關領域。《紡織商品學》課程向學生傳授了紡織服裝產業相關商品知識,為海關院校學生今后的海關以及外經貿工作打下了扎實的商品學知識基礎。“互動式”教學方法的運用,為在校學生學習《紡織商品學》課程,提供了興趣來源點,對課堂知識的掌握也通過角色互換、做回“老師”得到了鞏固和提高。圖2為受訪學生對該課程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1-20%以下;2-20%~49%;3-50%~79%;4-80%以上)。“分組討論,主題演講”模式有利于學生自主安排講課內容,通過組隊、資料搜取,提高了其自學能力,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學習該課程的積極性,突出了學生學習主體地位,懂得珍惜來自不易的參與和表現的機會,學會對自己和本組其他同學負責,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活躍程度和學習效果。
3 《紡織商品學》課程設置建議
(1)改變教學方法和方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商品學課程的講解,案例商品的選擇是關鍵;一方面商品選擇要與教學內容相符,另一方面,商品選擇要與日常生活甚至是時政緊密結合,吸引學生的“眼球”,引起共鳴,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2)在教學方法、方式方面,要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滿堂灌”教師一人唱主角的傳統做法;授課教師要舍得拿出適當的課時,通過“互動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直接參與到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另外,考慮到最終教學效果,班級規模要適當(人數最好不要超過50)
【參考文獻】
[1]王義遒.教學方法改革:改什么,怎么改?[J].中國高等教育.2009(6):8-10.
[2]王晴,張敏.淺談關于商品學課程設計與培養模式的改革[J].經營者管理,2009(18):319.
[3]王華強.海關院校“紡織商品學”課程的教學[J].紡織服裝教育,2014(6):549-5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