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國偉+周小林+岳弘辰+遲夢宇+黃金光
摘要:自2014年以來,青島地區冬青衛矛白粉病日趨嚴重,近三年發病率均在70%以上,對園林景觀造成嚴重影響。粉狀白粉菌(Erysiphe alphitoides)是引起冬青衛矛白粉病的病原菌,為進一步研究粉狀白粉菌分生孢子生物學性狀,在室內對分生孢子不同溫度、碳源、時間等條件下的萌發率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粉狀白粉菌分生孢子在28℃黑暗條件下置于清水中培養36 h萌發率最高。
關鍵詞:冬青衛矛白粉病;粉狀白粉菌;孢子萌發;環境因子
中圖分類號:S436.8+5文獻標識號:A文章編號:1001-4942(2017)12-0090-03
Abstract Euonymus japonicas powdery mildew has occurred seriously in Qingdao region since 2014 with the incidence rate up to 70%, which has serious impacts on landscape. Erysiphe alphitoides infecting E.japonicas in China was firstly reported in 2017.The rate of spore germination was investigated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carbon sources and culture tim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germination rate of E.alphitoides conidia was the highest in distilled water at 28℃ under darkness conditions for 36 hours.
Keywords Powdery mildew of Euonymus japonicas;Erysiphe alphitoides;Spore germination;Environmental factors
冬青衛矛(Euonymus japonicas Thunb)又名大葉黃楊、正木,常用作綠籬、綠球及各種造型,在全國分布廣泛,是重要的常綠觀賞植物。冬青衛矛白粉病能夠引起葉片皺縮,新梢變白、畸形、生長受阻,嚴重時造成葉片和嫩枝干枯死亡。此病在日本、美國、歐洲等都有分布。在國內,1948年,凌立曾記載四川有冬青衛矛白粉病[1]。1991年,馮紅對四川冬青衛矛白粉病進行了初步研究并鑒定其病原菌為Oidium euonymi-japonicae(Arcang.) Sacc.[2]。1995年,李士竹等首次在山東泰安市發現報道了冬青衛矛白粉病,其病原菌亦為O.euonymi-japonicae,但未發現其有性時期[3]。2001年,姜淑霞等對冬青衛矛白粉病的有性時期進行了室內誘發,發現了其有性階段,并通過鏡檢確定為叉絲殼屬(Microsphaera)(子囊菌亞門,核菌綱,白粉菌目)[4],但在田間仍未發現有性階段。2014—2017年,冬青衛矛白粉病在青島地區發病嚴重,發病率高達70%以上。為有效地防控冬青衛矛白粉病,作者通過病原形態學及分子生物學方法首次明確了冬青衛矛白粉病病原菌為粉狀白粉菌(Erysiphe alphitoides),首次發現了冬青衛矛白粉病病原菌自然條件下的有性階段,為冬青衛矛白粉病的綜合治理提供了一個新的理論依據[5]。為進一步研究粉狀白粉菌分生孢子生物學性狀,本研究在室內對分生孢子不同溫度、時間、碳源等條件下的萌發率進行研究,以期為后續化學藥劑及生防因子的篩選奠定基礎,也為青島地區冬青衛矛白粉病防治提供理論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供試病原材料為青島市城陽區內公路兩側綠籬自然發病且病斑新鮮的冬青衛矛葉片。
1.2 試驗方法
試驗組采用懸滴法進行孢子萌發試驗[6]。根據孢子萌發需求設置不同溫度、時間、碳源條件,每隔12 h進行觀察和統計,記錄孢子萌發率。分生孢子萌發率(%)=(萌發孢子總數/被查孢子總數)×100[7]。
1.2.1 溫度對孢子萌發影響的試驗 用無菌水沖下冬青衛矛病葉上產生的分生孢子,配制成濃度為104~105個/mL的孢子懸浮液[8],滴于凹面載玻片上,然后置于23、25、28℃培養箱中黑暗條件下保濕培養,每處理重復3次,每隔12 h進行鏡檢并統計分生孢子萌發率。
1.2.2 碳源對孢子萌發影響的試驗 將冬青衛矛病葉上的分生孢子分別使用不同碳源:2%蔗糖溶液、2%葡萄糖溶液、冬青衛矛葉片煮沸液和清水配制成濃度為104~105個/mL的孢子懸浮液,滴于凹面載玻片上,置于28℃培養箱中黑暗條件下保濕培養,每處理重復3次,每隔12 h進行鏡檢并統計分生孢子萌發率。
1.2.3 培養時間對孢子萌發影響的試驗 將冬青衛矛病葉上的分生孢子用無菌水配制成濃度為104~105個/mL的孢子懸浮液,滴于凹面載玻片上,置于28℃培養箱中保濕培養,在12、24、36、48 h分別觀察統計分生孢子萌發率。
1.3 數據處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進行數據統計。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溫度對孢子萌發的影響
培養36 h后,白粉菌孢子芽管過長,孢子懸浮液內有其它雜菌菌絲生長,不再便于計數,所以孢子培養至36 h。孢子萌發率如圖1所示,22℃和25℃條件下孢子萌發率并無太大差異,28℃條件下孢子萌發率最高,36 h時可達32%左右。表明,孢子最適萌發溫度是28℃。
2.2 不同碳源對孢子萌發的影響
不同碳源營養條件下,36 h培養過程中孢子萌發率如圖2 所示,清水處理孢子萌發率最高,2%葡萄糖次之,葉片煮沸液中孢子萌發率最低。表明無任何營養物質的清水中孢子萌發率最高,碳源營養物質對于孢子的萌發沒有影響。endprint
2.3 不同時間對孢子萌發的影響
不同時間記錄的孢子萌發率如圖3所示,培養后孢子萌發率逐漸增加,且12~24 h時間段內增加較快,24~36 h時間段內萌發率增加較慢,36 h后萌發率幾乎不再增加。所以冬青衛矛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培養以36 h為宜。
3 討論與結論
冬青衛矛作為栽植面積大、分布廣泛的綠化植物,對于改善生態環境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冬青衛矛白粉病危害逐年加重[10,11]。通過分析環境因子對白粉病菌分生孢子萌發的影響,明確白粉病菌孢子萌發的條件,便于下一步針對白粉病進行室內藥效測定。而白粉病菌作為專性寄生菌,不能在培養基上培養,必須分離到室外發病植株上的白粉病菌分生孢子進行試驗。室外環境復雜多樣,孢子懸浮液中難免會混有雜菌,雜菌菌絲生長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孢子萌發的觀察。且野外生長的不同植株不同葉片上的孢子,其成熟度有差異,所以室內試驗必須使用同一批次采自室外同一葉片上的分生孢子。
本研究結果表明,培養36 h是孢子萌發高峰;28℃為孢子萌發最適溫度;清水中孢子萌發率最高,碳源營養物質對于孢子的萌發沒有影響。前期研究結果表明,隨著相對濕度的增加,孢子萌發率隨之增高[9]。而不同碳源營養液有不同的相對濕度,在以上幾種孢子培養液中,每100 g水種蔗糖溶解度為199.4 g,葡萄糖為87.67 g,可知相對濕度清水>2%葡萄糖>2%蔗糖,所以清水最利于孢子萌發。綜上所述,白粉病菌分生孢子在28℃黑暗條件下置于清水中培養36 h后可得到最大萌發率。
參 考 文 獻:
[1] Ling L.Host index of the parasitic fungi of Szechwan, China[J]. Plant Disease Repororyer,1948,173(Suppl):1-38.
[2] 馮紅. 大葉黃楊白粉病的初步研究[J]. 四川林業科技,1992,13(3):57-60.
[3] 李士竹,劉振寧,陸燕君. 山東新紀錄——大葉黃楊白粉病[J].山東林業科技,1995(1):40-42.
[4] 姜淑霞,賈文,李存華,等. 冬青衛矛白粉病菌有性階段初報[J].山東農業大學學報,2001,32(3):377-378.
[5] Huang J G, Chi M Y, Sun X M, et al. First report of powdery mildew caused by Erysiphe alphitoides on Euonymus japonicas and its natural teleomorph stage in China[J]. Plant Disease,2017, DOI: 10.1094/PDIS-09-16-1297-PDN.
[6] 方中達. 植病研究方法[M].第三版.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8.
[7] 臧睿,黃麗麗.蘋果樹腐爛病菌分生孢子萌發及其影響條件研究[J].西北農業學報,2007,16(1):64-67.
[8] 張新春,黃榮輝. 1種使孢子快速萌發的好方法[J]. 中國瓜菜,2008(6):40-41.
[9] 劉建偉,高婀娜,陳鳳歌,等. 冬青衛矛白粉病發生規律及藥效防治試驗[J]. 湖北林業科技,2015(4):29-31.
[10]周江鴻,夏菲,車少臣. 北京市2015年冬青衛矛白粉病流行原因與防控對策分析[J]. 園林科技,2015(3):28-31.
[11]戴明勛,竇延堂,邢光耀,等. 聊城市城區冬青衛矛白粉病消長規律及病情相關性分析[J]. 安徽農業科學,2008,36(9):3754-37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