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亮 江茜
摘 要 目的:探究農村中小學教師校園應急處置能力培訓。方法:選擇了贛州市農村中小學教師100名作為作為研究對象,對教師進行4學時的急救理論授課和8學時的技能操作技能培訓。然后對參與研究的教師進行理論考核,比較教師的考核現狀。結果:經過相應的授課和培訓之后,農村中小學教師的急救意識、處置能力顯著提高。結論:相應的授課和培訓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急救綜合素質,能為保證中小學生健康和校園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 農村 中小學教師 校園應急處置能力 培訓
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識碼:A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本文研究選擇了贛州市農村中小學教師100名作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含校級領導、班主任和教學一線的教師;教師的年齡在25歲到50歲之間;男性教師為59名,女性教師為41名。
1.2方法
第一,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教師們的基本情況、對院前急救知識的了解程度、校園事件發生后的急救電話、氣管異物梗阻的急救方法、創傷救護知識、心肺復蘇技術等等;第二,對教師們進行4學時的急救理論授課和8學時的技能操作培訓。其中急救培訓的教材是根據校園常見急癥編寫的教材,主要是通過多媒體對教師們進行急救知識的講解和演示。技能操作培訓主要包括心肺復蘇術、異物梗塞的判斷及哈姆立克急救法、傷口的處理等內容,培訓的過程主要是實驗教師講解、示范,然后再由教師們分組進行操作。
2結果
2.1培訓前教師們的急救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表1:培訓前教師們的急救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如表1所示,中小學教師的校園應急處置能力還有待提高。
2.2培訓后教師們的急救知識掌握情況比較
如表2所示,對教師們進行相應的校園應急處置能力培訓,可以顯著提高教師們的急救技能。
3討論
農村中小學教師深知應急處理技能是救護學生的關鍵所在,所以他們對急救培訓的熱情非常高,學習態度也非常端正。所以,我們需要加強對應急處理技能相關知識的培訓工作,讓更多的人能夠了解和掌握現場急救的意義和措施。第一,學校應該極大對急救設備的投入,促進了急救學科的快速發展,增加中小學教師的動手鍛煉的機會,為中小學教師提供充足的器材進行技能訓練;第二,由于學校的急救教師數量有限,造成急救培訓師資隊伍不夠龐大、技術水平參差不齊,不能對眾多的中小學教師進行充分指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培訓效果。因此要加強急救教師的進修學習,提高其業務能力,使其成為優秀的培訓導師;第三,學校需要編寫適合于中小學教師的急救培訓教材,并根據中小學教師對培訓的實際需求,編寫出圖文并茂、淺顯易懂、適合于中小學現狀的教材;第四,很多中小學教師沒有醫學基礎,所以,在進行授課時,需要多媒體教學,將圖像、視頻等內容引入到教學中,將抽象的教學內容更加具體化、生動化,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和趣味性,為教師們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進而不斷提高中小學教師的培訓質量。
4結束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的健康意識在逐漸增強。我國目前急救培訓主要由醫院、120急救中心承擔,但是很容易會受到場地和師資的限制,使得培訓的規模很難擴大。本文研究結果顯示,以學校需求為基點,發揮衛生職業學校師資和場地優勢,建立面向中小學師生的衛生急救培訓平臺,可以有效提升師生現場應急救護能力,保證中小學生的生命安全。
基金項目:課題名稱:贛州市農村中小學教師院前急救能力現狀調查。
參考文獻
[1] 趙鵬.校園公共安全危機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