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紅
摘 要:教師要不斷地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設課堂活動,發揮多元化評價的激勵作用,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注意動靜搭配,調整學生聽講情緒,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
關鍵詞:說話能力;創設氛圍;發展思維
著名文藝評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過:“一人之辯勝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足以見得說話能力已被人們所重視。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已不是語文教學的專利,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說話能力同樣重要。在數學教學中只有加強語言能力的培養,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一、發揮多元化評價的激勵作用
親切、感人的語言最能使學生保持積極舒暢的學習心境,最能喚起學生的熱情,從而產生不可低估的力量。當學生回答完問題。這時,就可馬上對學生給予表揚:“瞧,你今天說的多好呀!”“大家看,xxx不僅聽懂了別人的發言,還加進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xxx你也許課前忘了復習,若課前看了,相信你能夠回答”等。這樣,不僅及時表揚了認真回答問題的學生,又給其他學生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同時,要關注哪些暫時落后的學生,用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去捕捉他們的進步,讓這些學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促使他們更快進步……一個眼神,一句贊揚,一個微笑,不花時間,不費氣力,卻能收到明顯的教學效果。教師要善于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課堂上學生怎么會不認真說呢?
二、創設說話的氛圍
沒有良好的說話環境,說不出好話;沒有良好的說話場景,道不出好語。因此,教師要不斷地運用新穎實效的教學手段來創設課堂活動,教學藝術的魅力是調動學生追求知識、探索真理的熱情與潛力。使課堂氣氛緊張而不死板,活躍而不紊亂。同時,注意動靜搭配,調整學生聽講情緒,讓學生有盡可能多的回答問題的機會。促使他們始終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先對子之間說,然后在小組內說,最后在班上交流說,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上都有說話的機會。同時,還經常把數學小故事、游戲等引入課堂,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動口講一講。學生處于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教學效果也隨之提高。
三、培養說話能力的渠道
在教學中,教師要放棄話語的霸權,創造條件,引導學生敢于表達,展示自己的真實想法。通過“說”,發展思維,疏通思路的受阻處,促進學生積極自覺地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并從“說”中發展智力,體驗成功的愉悅。
(一)數學問題讓學生提
教師在教學中,應把握好教學時機,把問題的權力留給學生,鼓勵學生勇于質疑問題,發現問題。教師則相機進行指導,讓學生在自覺參與中學到知識,提升能力。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是人的一種重要的能力。
(二)解題思路讓學生說
在解題時,由于學生所掌握的知識程度不同、思維的發展水平不同,會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得道多種解答方案。對此,教師不僅應鼓勵學生尋求不同的解答方案,而且要為學生的發散思維創造條件。同時應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這樣做,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表現自我的機會,特別是當自己的解法優于其他學生的加法時,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而且能起到互相激勵、共同進步的作用。
在教學“解決問題”時,要讓學生先進行獨立思考,認真分析,明確題中的數量關系。再進行小組交流,說一說解題方法,要求學生有條理有理有據的說出思考過程,必須講清前因后果。這樣,學生在有理有據地敘述解體的過程中,拓展了解題方法,理清了解題思路,提升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求異思維,增強了學生的邏輯性。
(三)教學重點讓學生講
教學中,針對教材的重點、關鍵處,學生的疑難點,組織學生討論。讓學生在相互的啟發爭辯中,學會探索新知的方法,深化對新知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學習了“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后,為了使學生建立清晰的“表面積”和“體積”的不同表象,正確區分所學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可以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舉例說明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含義的區別,并用手進行比劃。長方體的周長和面積的計算方法各是怎樣的?分別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周長和面積的常用單位各是什么?通過討論,學生對長方體周長和面積的認識,有了一個較為完整的、系統的認知結構。
總之,數學課上“說”的訓練,既有利于數學知識的學習,同時又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與思維能力。教師應為學生多提供說的時間、空間,提供數學交流的機會,搭建數學交流的平臺,使學生想說、敢說、能說。讓學生通過“說”,練出口才,練出智慧,練出本領;讓課堂成為師生交流思想情感、啟迪智慧火花的樂園。
參考文獻:
[1]王秋麗.小學數學教學設計探析[J].學周刊,2014(36):161-162.
[2]李興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變化解析[J].教育科學論壇,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