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振興京劇要從娃娃抓起”,是熱愛這個劇種有識之士共同看法。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要大力培育懂得京劇并能欣賞京劇的觀眾,從小的時候就培養他們對這個劇種的喜愛;二是指大力培養優秀的京劇演員,只有優秀的演員表演才能給觀眾以美的享受與感染。本人畢生從事于京劇事業,2002年以后更是全身心投入到了京劇老旦行的教學事業中,培養出很多優秀老旦演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最能理解“振興京劇要從娃娃抓起”的含義。
本文從基礎訓練、劇目課訓練與教師應具備的素質三個方面,簡要介紹了京劇老旦行教學的一些方法和觀點,除了與同行商榷,共促京劇教學事業的進步,對于閱讀此文的初學者或愛好者來說,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京劇 老旦專業 基礎教學
中圖分類號:J821 文獻標識碼:A
京劇是一門綜合藝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被稱為國粹。許多歷史的、現代的有趣故事,通過唱、念、做、打、舞各種程式化的藝術加工,以特有的方式呈現在舞臺上,讓觀眾在接受故事的同時欣賞藝術與美,達到陶冶情操啟迪人生的目的。
幾百年來,京劇這個劇種博采其它劇種之長,又經過名家大師們的不斷繼承與發揚,形成了現今生、旦、凈、丑獨特的表現形式,這些表現形式可以通過化裝、服裝、唱腔、念白、程式化動作等,讓普通觀眾一看便知,這是京劇或者是京劇里的某生、某旦等。所以,一個京劇演員的培養需要經過漫長的打磨訓練,從一字一句,一舉一動著手,具有嚴苛的程式化規定。老旦這個行當發展到今天,是在一代又一代藝術家繼承前輩藝術的基礎上,去其糟粕,揚其所長,再根據自身的特點不斷潛心研究創新發展的結果。老旦,即舞臺上扮演的中老年婦女形象。既是老旦,表演比其他女性行當更具老成和滄桑感,演唱用本嗓,唱念鏗鏘有力,跌宕起伏,極具感染力。
戲曲學校招收十一、二歲的學生開始訓練這是慣常的做法,因為兒時軟度與力度相對容易練,基本功容易打牢,可以為學生以后的戲曲人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對于十一、二歲缺乏生活閱歷的學生來說,除了要練好基本功,滿足四功五法的要求,更要通過自己的表演和程式化動作,把不同人物性格的中老年婦女形象在舞臺上展現,且要緊貼主題,深入角色,完成觀眾心目中從“看起來象”老旦,到“這個老旦演得好”的過渡,這個過程其實也就是把一個普通學生培養成為一個優秀老旦演員的過程。現在,我就京劇老旦行的基礎教學,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談一點心得體會,與大家共勉。
1基礎訓練
基礎訓練是學生藝術成長非常關鍵的環節,好比建樓造屋打地基,地基打好了樓房才能更堅固。戲校作為戲曲專業人才的搖籃,從學生進校之初就要接受嚴格系統的基本功訓練,這是各行當每位學生都必學的內容,如:唱念課、身訓課、腿功課、靶子課、毯子功課、視唱練耳課、曲牌課、龍套課、鑼鼓經、劇目課、化妝課等。針對老旦行大多以文戲為主的特點,除了必備的基本功課外,重點從練氣、喊嗓、念白、唱腔、身訓幾個步驟開始訓練。
(1)氣息。氣為聲之本,氣息運用得好壞體現在演唱時聲腔是否飽滿。授課時老師應首先指導學生通過聞花的方法將氣息吸入氣庫(肺部)存起來,既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大約八成即可。氣息存入氣庫后盡可能保持的時間久一些,然后緩慢、均勻地向外呼氣,舌尖頂住上牙與牙齦銜接處向外推送,同時發出“呲—”的聲音(這樣做的目的在于檢驗吐氣的均勻程度,為后面的唱腔做準備),在呼、吸氣時形體要保持良好的自然狀態,沉肩、立腰,雙腿稍微岔開有一腳之隔的距離站定,將儲存在氣庫的氣息均勻地吐干凈,身體依然保持原狀,不能像氣球被扎了一下后的那種狀態,氣息的訓練對學生的演唱非常有用。如:演唱中有許多唱腔因情節所需,要將一個音拖五至六小節(甚至更長),拖到最后還要翻一個高腔,這種高腔一般用在核心唱段,如果演唱得恰到好處,就能贏得觀眾好評,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如唱的不到位,就會使觀眾感到失望或遺憾,這里直接檢驗著演唱者氣息存儲及運用的方法是否得當。氣息運用不正確,自然唱不出圓滿的聲腔,因此,每天堅持練習非常必要。
(2)喊嗓。喊嗓是老一輩京劇藝術家傳承下來的好習慣,也是學生必備的一堂專門課程。對初級的學生要根據十三轍和常用音的需求,參照聲帶閉合的原理,練習發“衣——”、“啊——”等拖長音練習。喊嗓子或者叫練嗓子,必須每天堅持由低到高階梯式的反復練習,熟能生巧,不斷進步,最終讓學生達到在演唱時音域寬廣、清晰、悅耳的目的。練嗓前應該先活動口腔,將口腔中的每個部位活動開以后方可練習。
(3)念白。念白在戲曲里占有重要地位。常言說:“七分念白三分唱”,點出念白的重要性。教學中應特別注意對念白的訓練,要求咬字要正,口齒要清,念臺詞時要先指導學生用普通話把每個字的四聲,翹舌音與平舌音,前鼻音與后鼻音都念準確,然后再指導學生用拼音的方式念韻白。把字頭、字腹、字尾的合理收放,發聲、節奏、勁頭、氣息等技藝的運用方法,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講解出來,并現場對學生進行示范,指導學生由慢到快反復進行訓練,直到念出感情,念出韻味,掌握念白技巧。
(4)唱腔。唱功是衡量一個戲曲演員優秀與否的重要標志之一。前面所提到的氣息與喊嗓等訓練,都是為唱做鋪墊的基礎訓練。唱功訓練對于文戲演員來說是基礎訓練的重中之重。沒有好的唱功,不能稱其為合格的老旦。老師授課時應注意字、氣、勁、味的指導訓練,從每個小的滑腔、拖音、擻音、衰音、氣口、節奏等細節上下功夫,不厭其煩的反復指導訓練直到學生基本掌握,確保唱腔字正腔圓,又不失老旦聲腔特有的韻味。
(5)身訓。這項訓練目的在于提高學生形體的協調性。在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基礎上,要求對學生進行身體協調性方面的基本功訓練,使學生的肢體動作既具藝術化的程式美,又不失老年婦女的滄桑感。像老旦行的各種臺步、圓場、跪磋步、栽步、踉蹌步、水袖、哭頭、摔跤,以及各種手勢的抖動訓練等都屬于老旦行訓練的內容。訓練時手眼身法步指導示范要到位。隨著京劇藝術的不斷發展演變,為了滿足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老旦行已不僅僅局限于唱、念、做,譬如新編歷史劇《對花槍》中的老旦角色,就有著厚底,披大靠,手持兵器與對手廝殺的動作技藝。《八珍湯》中的老旦角色除唱功外,還用了一些長水袖和跪磋步等動作技巧,用來表達舞臺人物的行為和感情,因此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一些基本功技能,以滿足本行當各種人物表演的需要。endprint
2劇目課訓練
劇目課訓練是綜合的訓練。前面五項基本功訓練都是為了劇目課的需要,事實上劇目課和基本功的訓練不可分割,互有促進,一個好的劇目課訓練會讓學生的基本功得到快速提高。每個劇目中需要的基本功不同,有的以唱為主,有的唱、念、做并舉,還有的戲是唱、念、做、打、舞兼容。授課要根據學生的年級,以及自身條件合理安排,由簡到繁,由易到難。
按六年制,學生經過第一學年第一學期144節課的基礎訓練后,具備了一定的唱念基礎,第二學期開始劇目課授課,應該以《釣金龜》或《望兒樓》這樣的折子戲為主,劇情簡單,唱念多,對學生的基礎訓練很有用。要以牢固基礎為重點,不能急于求成。《釣金龜》是出經典傳統戲,其中念白囊括了【引子、定場詩、自報家門、叫頭】還有其它對白,唱腔涵蓋了【二黃慢板、原板、散板、哭頭】,動作包括【拄棍的老旦步、出窯、進窯、摔跤、踉蹌退步、亮相、投袖、挑袖、翻袖】以及頭、手的抖動技巧等,對于初學者來說并非易事,要用一年或一年半的時間,才能達到彩排或演出的水準。在授課的過程中,通常把難點與重點拎出來先進行指導訓練,待學生有重大進步后再輔導其它內容,不斷地鞏固提高。每出戲都幫助學生講解劇情,分析舞臺人物,剖析人物的內在情感,讓學生掌握舞臺人物行為模式、心態、動作,使之程式化的表演服務于舞臺上的這個人物。第一出戲學的扎實,將為后面學習難度越來越深的劇目打下堅實的基礎。
3教師應具備良好的專業修養與師道
教師是為學生傳道授業答疑解惑之人,自身應具備這個崗位對技能及知識水準的全部要求,也就是說,教師自身,既要具備很高的演藝技能,又能循循善誘,把演藝完整表達出來,傳授給學生,更要具備良好的師德,為人師表,以身垂范。李多奎先生經常說,“要認認真真演戲,老老實實做人”。現在看來,這仍然是老師和學生們必須遵循的金科玉律。老師對待學生需耐心、細心、有愛心,做學生的良師益友。本人自2002年從事戲曲教育工作,十六年來先后接觸過各種條件的學生,都是以十分的熱情認真進行指導與培養。其中有一學生入校后,第一堂唱念課就發現其嗓子有問題,后來了解到該學生在入校前嗓子得過小結或息肉之類的毛病。這樣的情況如果還按照通常既定的計劃進行訓練,顯然是不可行的。于是,我果斷調整訓練內容,一邊指導其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氣息與發聲訓練,一邊合理休養,旁觀其他同學上唱念課,掌握不要有疲勞感,同時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其在一邊練臺步或動作技藝。等到學生嗓子狀況恢復到正常之后,再逐步的加大訓練量,不耽誤任何劇目學習進度。還有一位學生,剛接手時嗓子發音不通暢,缺乏頭腔共鳴,F調〔二黃慢板〕一段只能勉強唱兩句,不會走臺步。這樣條件的學生,必須有針對性地輔導訓練,糾其毛病,教其方法,日復一日,不厭其煩。經過一個學期的時間,她從一段都唱不了,到G調一口氣唱完一段〔二黃慢板〕,三段〔二黃原板〕,兩個學期后,能唱全出的折子戲《望兒樓》,第四學期演出了全部《釣金龜》,唱念做得到明顯的提高。
這些年先后有學生在全國紅梅獎比賽中獲少年組金獎,有學生獲首屆CCTV少兒京劇大賽銀獎,多名學生先后獲小梅花金花獎,有的名列十佳。
總之,教育,尤其是戲曲教育,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對學生來說,“要根據自己的條件揚長避短,不能死學(李多奎語)”。除了完成基礎課訓練,還要適時補充文化和戲曲理論方面的營養,提高理解能力和對角色的把握能力,多看多學前輩藝術家的音像視頻資料,點滴積累,完成普通學生到優秀學生直到優秀演員的轉變。
作者簡介:郭文華(1963.10-),女,漢族,山東煙臺人,大專,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教授,京劇老旦行劇目課主教老師。研究方向:京劇老旦行教學。(2002年以前專心做演員,師承表演藝術家王夢云先生,后又得到李鳴巖、王晶華二位表演藝術家的親授。曾獲全國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中獲一等獎;2007年中央電視臺名段欣賞欄目錄播了個人老旦專輯;2002年以后專職于教學,輔導的學生多人在全國少兒戲曲小梅花比賽、全國專業戲曲演唱紅梅獎大賽、文化部舉辦的專業院校文華院校獎比賽、中央電視臺全國少兒京劇電視比賽中獲獎。個人在2008年首屆全國藝術院校青年教師交流展示中獲優秀教師獎,2013年被上海市戲劇家協會授予優秀園丁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