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景
摘 要 本文圍繞營業稅改征增值稅這一話題,分析企業在營改增過程中所受到的影響,并針對性地提出了相關建議措施,以便企業有效應對稅制改革,保障企業健康有序發展。
關鍵詞 營業稅 增值稅 企業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我國的現代稅收制度長期以來都是施行的營業稅與增值稅同時征收的雙稅制稅收政策。但是無論從國家的未來發展、市場的未來發展還是從企業的未來具體發展和需要來看,營業稅與增值稅的兩稅并行并不是最優的財政稅收政策。我國雖然從1979 年改革開放時引進了增值稅科目,但長期以來都與營業稅并駕齊驅,地位上并未提升到最高高度。2012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海交通運輸業和部分現代服務業啟動營業稅改增值稅改革試點。7月2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決議決定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北京、天津、江蘇等十省市從8月日起陸續開始試點。為了順應國際市場的發展潮流以及進一步提升國民經濟建設水平以及國內企業的發展水平,逐步推行增值稅一稅制就成為了大勢所趨。
1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的影響分析
1.1減賦企業
從目前在試點城市與試點行業進行的營改增推廣成效來看,可以說大部分企業都實現了稅制改革的預期目標,就是成功的降低了原有負稅額度,實現了企業經濟效益的穩步提升。這是因為營業稅改增值稅成功的克服了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存在的負稅重復、稅率過高等問題,尤其是營改增中對于中小企業按3% 稅率征稅的政策,大大解放了中小企業的生產力,為中小企業的未來發展擴寬了生存空間。以上海第一季度的信息反饋來看,有近七成企業實現了負稅下降。
1.2增賦企業
當然由于我國過去長期實行的營業稅與增值稅雙規稅收政策,因此也會讓某些企業因為一時應對困難而讓納稅壓力反而變大了。負稅增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最突出的問題就是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索取問題。許多企業過去并未繳納過增值稅,其合作商以及客戶也都不具備增值稅專用發票的開具資格,但是由于過去的營業稅納稅政策,所以這一部分企業能夠維持正常的經營生產。但是現在實行了營改增,雖然企業能夠通過進項稅抵扣的方式降低企業實際賦稅率,但是這些企業由于缺乏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渠道,從而造成了不但無法有效降低企業負稅壓力,反而由于統一實行的增值稅納稅政策以及部分行業的納稅比例調整,而繳納了比以前更多的稅費。
2營改增背景下企業納稅應對策略
2.1分析企業賦稅增減情況
有效的納稅籌劃必須建立在科學合理的現實基礎之上,對于企業而言,第一個問題就是需要先確定自己的企業在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改革當中能夠實現有效減稅。因此必須對企業現狀進行具體深入的分析研究。首先,因為營改增規定企業能夠通過進項稅抵扣的方式實現納稅額度的減免,所以企業必須先分析現有可用于進項稅抵扣的項目在企業全部支出當中所占的比例,如果數額較大,那么就很容易實現減賦,反之則有持平甚至增加的可能。其次,在進項稅抵扣數額分析結束之后,更為重要的是確定這些可用于抵扣的進項是否都能夠通過合法渠道及時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因為增值稅專用發票是進行進項稅抵扣的重要憑證,如果能夠順利取得,那么就可以順利實現抵扣,如果無法取得,那么即便符合抵扣標準也可能在申請抵扣過程中遇到困難甚至出現無法順利抵扣的問題。再次,對企業現有以及潛在供應商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開具資格的全面審查,原因同上,如果有資格則不必擔憂,如果沒有開具資格,那么企業還是可能面臨負稅不減反增的問題。
2.2合理索取增值稅專用發票
增值稅專用發票能夠幫助企業更好的實現進項稅抵扣,進而降低企業實際負稅額度。但是在稅務籌劃過程中需要注意合理、適度的原則。某些企業一味追求增值稅發票數額而不顧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采購了比預算高的商品或原料,那么即便實現了抵扣降賦,也可能因為實際生產經營成本的增加反而讓企業無法獲得預期的經濟收益。因此在增值稅發票索取籌劃中,雖然要盡量選擇具有發票開具資格的商家,但也要以不犧牲成本預算及成本控制目標為原則,否則很可能得不償失。
2.3外包服務實現合理避稅
目前外包企業自己承包的項目及服務已經成為了許多企業樂意選擇的避稅途徑。這樣能夠幫助無法有效解決進項稅抵扣問題的企業實現稅費轉移。但是在外包服務的過程中仍然需要以不損害企業服務質量及客戶信譽度為原則,否則很可能會因為一味追求轉移負稅而讓企業自身的服務質量下降,讓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
2.4企業內部職能部門外包避稅
除了將工程項目及服務項目進行外包之外,企業在避稅籌劃中也可以采取將內部職能部門進行外包的方式。這里指的職能部門主要包括人事工作、財務工作、后勤工作等。這樣做的好處是,首先能夠實現企業自身的部門管理成本和人力資源管理成本的降低,其次也可以通過該種形式更好的實現進項稅抵扣,降低企業實際負稅率。不過在選擇第三方服務機構的時候,仍然不能放松對其工作質量的考察與評估。
2.5申請政府過渡性財政扶持
各類型企業在面對營改增的稅制改革中會出現短期的負稅增加等問題也是中央財政部門已經考慮到的。所以也專門出臺了幫助個別行業、個別企業實現稅制改革良好過渡的臨時財政扶持政策。所以企業如果實在無法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減稅,那么也可以申請財政補助。但要明確一點,財政補助只是政府對企業的臨時救助政策,并非企業維持現有發展的長遠之計。所以歸根到底還是要企業本身更好的開動腦筋、調整結構,實現負稅的逐步降低,幫助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這也是我國推行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 戴國華.建筑業營業稅改增值稅對企業影響的思考[J].財務與會計,2012(03):41-4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