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笑冉
摘 要 通過對武術肌電分析類期刊的現狀研究,展現了武術肌電研究期刊的發展動態,突出了現階段的研究熱點,透視了合著期刊的比較優勢,解析出作者的專業構成情況。對武術肌電研究狀態有了多視角闡釋。
關鍵詞 武術 肌電
中圖分類號:G85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表面肌電測試方法作為一種無創性測試工具越來越得到武術研究者的認可,是研究和解決運動員體能和技能問題的有效手段,也是在武術運動中應用的發展趨勢。肌電的測試結果可以描述武術運動中人體肌肉的生物電信號變化過程,能很好地表現肌肉用力的特征、肌肉間的協調用力模式等,對武術運動研究有很大助力。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在中國知網學術期刊出版總庫中鍵入關鍵詞:武術與肌電,選取查詢到的2008-2017年內發表的20篇期刊。對選取期刊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有關武術肌電的藏書文獻及中國知網的論文、期刊,了解現階段的研究水平與技術手段,為進一步展開研究奠定資料基礎。
1.2.2統計分析法
運用EXCEL2007對統計數據進行列表分析、圖像對比和趨勢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武術肌電分析類期刊年度發表量的分析
近年來,武術期刊的發表數量情況2008年1篇,2019年2篇,2010年3篇,2011年2篇,2012年1篇,2013年2篇,2014年5篇,2015年0篇,2016年1篇,2017年3篇,共計20篇。2008—2013年期刊發表數量基本處于穩定狀態;2014年武術期刊發表量處于近年的巔峰值,但2015年未有武術期刊收入。考慮到2014年陡增、2015年陡降,2014、2015兩年相平均,整個趨勢亦是處于平穩狀態,但關注2015—2017年走勢,整個趨勢仍為穩步上升狀態。
2.2武術肌電類分析期刊研究主題的分析
武術肌電期刊主題分為競技武術動作分析(9篇)、武術訓練狀態分析(6篇)、太極推手狀態分析(3篇)及其他(2篇),分別占比為45%、30%、15%、10%。從以上數據看出,競技武術和武術訓練仍然是現階段武術關注的焦點。
應用于競技武術分析,《武術套路跳躍中旋風腳及連接難度動作分析》中通過肌電分析探究了單腿起跳和雙腿起跳的運動差異,從表面肌電圖反映出兩名受試者在起跳時肌肉的放電情況。雙腳起跳受試者的股內側肌和股直肌放電強度大于單腳起跳受試者。兩位受試者的腓腸肌在時間方面也有一定的區別,雙腳起跳的受試者在離地階段腓腸肌的放電強度較強,但腓腸肌放電信號的時間晚于股內側肌、股直肌和股外側肌。采用單腳起跳的受試者股直肌的放電強度明顯弱于雙腳起跳的受試者,對其他一些采用單腳起跳的受試者進行觀察也有類似現象。應用于訓練狀態分析,《優秀武術運動員無氧強度運動時肌電圖指標變化特征及其與血乳酸的相關性應用于訓練狀態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無論是優秀的武術運動員還是一般的武術運動員,在60s最大持續運動中,肌電指標MPF和MF呈線性下降,但是一般的運動員下降的斜率大于優秀的武術運動員,表明一般武術運動員在無氧強度運動中比優秀武術運動員更容易疲勞。在60s持續運動中,肌電圖指標MPF和MF與血乳酸濃度存在著高度的負相關,但在運動后的恢復期,隨著血乳酸濃度達到最大值,而MPF和MF卻在30s內迅速恢復到接近開始時水平,說明血乳酸的積累并不是引起肌電圖指標變化的直接原因。
2.3武術肌電分析類期刊作者合著情況的分析
現階段,武術肌電類核心期刊占比30%,(按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2004年版)》內容進行核心與非核心劃分)而這其中,作者獨著的為10%,合著為20%,合著比例是獨著的兩倍。非核心期刊占比70%,其中作者獨著為30%,合著為40%。由以上數據看出,合著的核心期刊占合著期刊的33.3%。獨著的核心期刊占獨著期刊的25%。合著進入核心期刊的概率大于獨著進入核心期刊的概率。
2.4武術肌電分析類期刊作者的專業構情況分析
現階段在武術肌電研究中,武術相關專業人員比重為55%,武術相關專業人員與人體科學人員合作研究比重為20%,人體科學人員獨立研究比重為10%,教育人員同心理人員的合作研究比重,醫學人員的研究比重,武術人員、人體科學人員和工程人員合作的研究比重均占5%。
3結論與建議
武術肌電分析類期刊的發表數量整體呈現為穩步上升狀態。肌電應用于競技武術研究最為廣泛。現階段,60%的武術肌電分析期刊為合著完成,且合著期刊錄入核心期刊的可能性高于獨著期刊。現階段,最廣泛的基礎研究仍為武術專業人員。有多學科交叉研究的萌芽,但仍需發展支持。
參考文獻
[1] 朱東,郭志禹.武術套路跳躍中旋風腳及連接難度動作分析[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8(01):44-51.
[2] 胡秀娟,安江紅.競技武術套路“旋風腳720€?馬步”動作的肌電特征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9,29(06):83-86.
[3] 羅亮.優秀武術運動員無氧強度運動時肌電圖指標變化特征及其與血乳酸的相關性[J]. 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1,45(01):55-59.
[4] 郭志禹,朱東,張勝年.高水平武術套路運動員典型跳躍難度動作生物力學參數的比較分析[J].少林與太極(中州體育),2009(12):1-6.
[5] 牛建華.太極推手各階段技術動作的表面肌電特征[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33(07):55-58+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