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詩婷

阿加莎· 克里斯蒂的小說《無人生還》先后被改編成了20多個版本的影視劇。圖為2015年上映的英國版《無人生還》劇照
大概是對自己的外形十分滿意,早在20年前,東野圭吾就在自己作品改編的同名電影《秘密》里客串了大學教授。2003年,他又在另一部改編電影《誘拐g@me.》里過了把戲癮。
和另一位流行度極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不同,東野圭吾和影視行業走得很近,對于作品影視版權的態度也相當寬容。從第一部長篇小說《放學后》起,他的多數作品(尤其是2000年之后)都會緊跟至少一部影視劇,如今,書出了八十幾本,相關影視劇也超過了60部。
這倒沒什么好驚訝的,和老前輩阿加莎·克里斯蒂相比,東野圭吾還差得遠呢。畢竟,前者僅是《無人生還》一部作品就改編成了20多個版本的影視劇,直到現在依然有人躍躍欲試。
翻看近幾十年的經典推理、懸疑電影就會發現,包括奧斯卡影片《沉默的羔羊》、經典的“波洛三部曲”、近兩年的熱門電影《消失的愛人》在內,大部分懸疑類電影背后都有小說原著。那些經典推理小說好像是為影視劇而生的,它們通俗,天然有一個牽扯死亡、犯罪的硬核故事,情節環環相扣,沖突強烈,和那些曖昧、隱晦的高深文學相比,推理小說改編起來容易太多。
每一個推理小說的改編高潮背后都有一個或一群出類拔萃的作家撐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福爾摩斯之父”阿瑟·柯南·道爾帶動了第一輪推理小說的影視化高潮。阿瑟·柯南·道爾的成功之處不在于故事的縝密,而是他為世界留下了“福爾摩斯”這個偵探形象。1939年,巴斯爾·拉斯伯恩第一次在大熒幕上呈現了“福爾摩斯”這個形象,在二十世紀福斯公司出品的《巴斯克維爾的獵犬》里,他頭戴獵鹿帽,穿一身呢絨套裝,嘴里叼個煙斗出場。那之后,巴斯爾·拉斯伯恩又連續出演了14部和福爾摩斯有關的電影,他那套行頭和不離手的煙斗也成了后來“福爾摩斯”形象的標配。即便在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飾演“福爾摩斯”的《神探夏洛克》里,這個形象也沒人敢做大的改動。

獲得多項奧斯卡獎和提名的經典犯罪懸疑電影《沉默的羔羊》

大衛· 芬奇的《消失的愛人》是近年來犯罪懸疑類電影中的佳作
到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另一位英國人阿加莎·克里斯蒂幾乎占據了推理、懸疑類影視劇的半壁江山。和阿瑟·柯南·道爾不同,克里斯蒂小說的魅力就在于故事本身。同樣是高產作家,克里斯蒂一生共創作了80多部長篇小說,100多部短篇,還有17部劇作。雖然早在四五十年代,《無人生還》《控方證人》等作品就已經被改編成電影,但上映于70年代的“波洛三部曲”(《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徹底讓這位“推理女王”成了影視圈炙手可熱的人物,那之后,她的幾乎每一部作品都被搬上了大銀幕。經典作品《無人生還》《東方快車謀殺案》等在過去幾十年被改編成多個版本,這簡直違背推理小說不能劇透的原則,但因為克里斯蒂的懸疑設置實在精彩,比較不同版本的細節和時代特征甚至成了推理愛好者的樂趣。
雖然略晚于歐美,但日本推理小說和影視作品卻是后來居上,在過去幾十年里出了一大批作家和經典作品。為日本推理小說影視化打開局面的不是鮮明的偵探形象,也不是“推理小說之父”江戶川亂步開辟的“本格派”推理,而是“變格派”推理、“新本格”和獨具日本特色的“社會派”推理。
迄今為止,江戶川亂步的推理小說已經被改編成100多部影視劇,其中最被認可的就是根據明智小五郎短篇系列改編的作品。影視改編的數量雖多,但它們在日本之外的流傳度遠不如江戶川亂步的小說本身,究其原因大概就像作家自己所說,本格推理的過程更像是一篇論文創作,需要大量的語言闡述與細節強化。這讓此類電影的改編相當乏味,大多要像《名偵探柯南》一樣,在影視劇接近尾聲時,靠主角口述來還原案件。
那些改編得不乏味的本格推理小說,大多也在改編過程中轉化成了變格推理,用這種類型所擅長的視覺化呈現和人物變態心理描述來增強視覺沖擊力和劇情沖突。江戶川亂步被改編多次的《屋頂的散步者》就是其中最經典的例子,小說和影視劇中的主角站在窺探的視角,洞見了鄰居們各式各樣的欲望和弱點。

東野圭吾“加賀恭一郎”系列影視劇中,飾演加賀的日本演員阿部寬

“神探伽利略”系列影視劇中,飾演湯川學的日本演員福山雅治
上世紀80年代,中國引進了一批包括《砂器》《點與線》《人證》在內的日本懸疑片,這些作品大多改編自社會派推理小說的代表作家——松本清張和森村誠一。和高冷的本格推理相比,社會派似乎更具人文關懷,相較于技術性的推理,作家更愿意探究罪惡產生的社會根源,揭露時代癥結和社會矛盾,這樣的故事顯然更能得到大眾的認同。
在這樣的背景下,東野圭吾影視改編的流行就不足為奇了。小說注重推理和文學性,對于影視作品來說,這還不夠,還要有新鮮元素和話題性。東野圭吾自己也說,他喜歡在作品中加入一些當下的熱點,比如克隆技術、兩性關系、遺傳基因,或者青少年犯罪,這些“當下”議題讀者感興趣,影視改編者更愿意以此大做文章。
他的作品不局限于某一特定派系,但大多有對社會現實和人性的細膩描繪。很多作品還具有類型雜糅的潛質,代表作《白夜行》不僅是揭露家庭、社會殘酷面的推理作品,其中還有青少年犯罪的元素,在影視改編時,能輕而易舉地與青春類型片相結合。更不用說《解憂雜貨店》這種非推理類小說了,如今,它已經被視作“心靈雞湯”,被列在了治愈系小說和電影的榜單里。
今天,大概沒有哪個日本推理作家能像東野圭吾一樣受到影視行業的追捧。僅僅去年,日本就有三部東野圭吾小說改編的電影上映(《沉睡的人魚之家》《拉普拉斯的魔女》和《祈禱落幕時》),其中最被期待和評價最高的就是阿部寬和松島菜菜子主演的“加賀恭一郎”系列收官之作《祈禱落幕時》。
雖然不像福爾摩斯那么聞名于世,但每個高產的推理小說家都有至少一個頻繁出場的主角,埃德加·愛倫·坡有奧古斯特·杜賓,阿加莎·克里斯蒂有偵探波洛,江戶川亂步有明智小五郎,而加賀恭一郎就是東野圭吾的推理世界里其中一個男主角。
這位身材高大、嚴謹沉穩的警官常流連于人形町,喜歡茶道和芭蕾,是日本劍道好手。這個典型的日本警官角色在東野圭吾的小說中出現很早,1986年,在第二部長篇小說《畢業》中,加賀恭一郎就登場了。當時,他還是大學四年級的學生,劍道部的主力,無意中被卷入了校園連環殺人事件,充當了偵探的角色。
在東野圭吾的小說序列里,“加賀恭一郎”系列作品共有10部,包括9部長篇和一部短篇集。2010年,這一系列作品中的《新參者》被改編成日劇,這也是加賀恭一郎第一次出現在影視劇中。在那之后的4年里,《紅手指》《麒麟之翼》和《沉睡的森林》又先后被改編成電影,組成了大銀幕上的“加賀恭一郎”系列。
東野圭吾作品的傳播與流行與影視作品脫不開關系,也與塑造這些作品的明星聯系緊密。作為日本最有知名度的中生代演員,阿部寬從《新參者》起就一直出演加賀恭一郎這個角色,可以說,“加賀恭一郎”的銀幕形象完全是由阿部寬打造的,他成就了日本影視劇中經典的警探形象。
“加賀恭一郎”大概是東野圭吾在地理空間上最集中的系列作品,影視劇的改編更強化了人形町這一東京有名的街區。在系列作品的最后一部《祈禱落幕時》中,這種空間上的獨特性被進一步強化。警察在東京某公寓內發現一具女尸,這起案件被與在案發地附近發現的另一具燒焦尸體相聯系。在不斷深入的調查中,加賀恭一郎發現,這兩起案件與日本橋附近的十二座橋關系密切,也與他死去的母親有著莫名關聯。人形町、日本橋和加賀恭一郎多年來流連于這片街區的隱情成了破案關鍵。作為完結篇,小說版《祈禱落幕時》并不算出彩,但電影版卻改編得格外好,算是為“加賀恭一郎”漂亮地收了尾。
和溫潤的加賀恭一郎相比,中國觀眾更熟悉的東野圭吾筆下角色應該是福山雅治塑造的帝都大學物理系副教授湯川學。算起來,2008年,“新經典”才正式出版發行將東野圭吾引入中國的第一部小說《嫌疑人x的獻身》,在這期間,2006年播出的日劇《白夜行》和2007年首播的《神探伽利略》為東野圭吾在國內的推廣起到了很大的預熱作用。
福山雅治在亞洲的超高人氣和小說中這一角色的獨特氣質共同塑造了“湯川學”這個經典形象。和推理小說中慣有的警探、偵探不同,湯川學是個編外人員,因為熱愛實驗和拆解謎題,他成了警隊偵破離奇案件的好幫手。在福山雅治的演繹下,湯川學成了英俊、嚴肅,只講邏輯,不通情理,對小孩過敏,又有不少生活怪癖的大學教授,他和女警內海薰組成了互相吸引又互相嫌棄的破案拍檔。湯川學和這對反差組合也成了一款經典的人物設置,出現在后來很多犯罪、推理類影視劇中。
如果說,“加賀恭一郎”的影視化是相對穩健的,那“湯川學”就真的有點激進。2007年,首部“湯川學”系列日劇《神探伽利略》播出后,僅隔一年,這一系列作品中知名度最高的《嫌疑人X的獻身》的電影版(日版)就上映了,電影還拿到了當年日本電影學院獎話題獎最具話題影片獎。5年之后,依然由福山雅治主演的日劇《神探伽利略2》播出,在這期間,這一系列依然用三部番外劇在日劇中刷著存在感。
應該說,福山雅治和東野圭吾是互相成就的。因為《神探伽利略》,這一系列的相關小說銷量攀升,也因為這部日劇和它超過20%的收視率,福山雅治第一次拿到了日劇學院賞最佳男主角。到目前為止,《嫌疑人X的獻身》已經被中、日、韓三國導演改編成三個版本,但福山雅治主演的日本版依然被大部分觀眾視作這部小說的最佳改編版本。《嫌疑人X的獻身》之后,福山雅治也得到了更多導演的青睞,成功從歌手和偶像劇明星躋身大銀幕。
《嫌疑人X的獻身》成就了福山雅治,也提升了“神探伽利略”系列作品的銷量,同時也開啟了亞洲影視市場對東野圭吾作品版權的搶購。和阿瑟·柯南·道爾、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不同,東野圭吾作品有英文版的僅有10部左右,日本影視作品的影響力也遠不及好萊塢,因此,在歐美國家,東野圭吾的知名度遠不如在亞洲國家。
除了日本人追捧東野圭吾,韓國和中國這兩大影視業發達的亞洲國家也熱衷于改編東野圭吾的作品。在這方面,韓國人開始得更早些。2009年,韓國版電影《白夜行》就已公映,這個版本甚至早于日本電影版《白夜行》。韓國人喜歡東野圭吾很好理解,犯罪題材向來是韓國電影最擅長的題材類型,也出過不少好作品,包括奉俊吳、樸贊郁、羅泓軫在內的很多大導演都是這一類型片的好手。因為擅長犯罪類型片,韓國導演和編劇很自然地關注東野圭吾這類推理作家,尤其是他們那些觸及人性弱點和社會現實的作品。

巴斯爾·拉斯伯恩塑造了經典的偵探福爾摩斯形象

上世紀70 年代先后上映的“波洛三部曲”是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說改編電影中的經典之作,圖為片中偵探波洛
中國人對東野圭吾的改編是從引入中國的第一本東野圭吾作品《嫌疑人x的獻身》開始的。過去幾十年,各個不同時期都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導演改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作品,除了不變的故事內核,電影的外觀、細節和價值傾向都各不相同,這是最值得分析和玩味的部分。和那些克里斯蒂改編作品一樣,從中、日、韓三國對《嫌疑人x的獻身》的改編也能瞥見三個國家的電影創作者和觀眾不同的社會背景和審美傾向。
《嫌疑人x的獻身》是“神探伽利略”系列中的一部小說,講的是天才數學老師石神幫助愛慕的女鄰居靖子毀尸滅跡,逃避法律制裁的故事。過程中,石神與有“神探伽利略”之稱的物理教授湯川學既惺惺相惜,又斗智斗勇,最終難逃法律制裁,卻情有可原。
2008年上映的日本版《嫌疑人X的獻身》被公認為最接近原著。最大的改動在警方角色的設置上,除了草薤,還多了個《神探伽利略》中的經典角色內海薰,以實現電影中男女角色比例的平衡。2012年的韓國版將原著中物理教授湯川學的角色與警察角色合二為一,塑造了一個盡職盡責,重情義,又略有喜感的韓國警察,這一形象也是韓國犯罪類型片中經典的警察形象。因為審查的原因,中國版將湯川學的角色轉化為警察學院顧問唐川。
日版和韓版都按照原著,在電影一開場就揭示了真兇,并在后半段層層推進,集中展現作案手法和動機。日版電影很好地還原了原著小說中石神壓抑、克制的狀態,并讓他對女主角靖子的愛和感激在電影結尾處集中爆發。相比之下,韓版《嫌疑人x的獻身》更像是一出披著推理外衣的偶像劇,女主角靖子和孩子的關系不再是母女,而是小姨和外甥女,在偶像劇里,女主角是不能有孩子的。原著里始終克制情感的石神也在電影中頻頻與女主角靖子接觸,飾演石神的柳承范雖然邋遢,但本質上還是個帥哥。為了實現偶像劇的相對圓滿,電影還改了結局。靖子與石神在監獄中相見,石神哀號的一幕沒有出現,她選擇尊重石神的選擇,沒去自首。相較于日、韓兩個版本,中國版《嫌疑人X的獻身》更接近于刑偵類電影,重點不在于石神為情犯罪,而是警方與罪犯一方的貓鼠游戲,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電影還遵從當下中國商業片的偏好,增加了部分追車、打斗的動作戲,增強了電影的視覺刺激和觀眾觀影的緊張感。雖然評論有高低,但三個版本的《嫌疑人X的獻身》都在各自國家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可見“東野圭吾”這個IP的市場號召力。
去年,中、日兩國先后改編了東野圭吾被稱作“心靈雞湯”的非推理小說《解憂雜貨店》。故事有科幻色彩,一間為客人提供煩惱咨詢的雜貨店在20多年后的一天夜里復活,雜貨店連接了20多年前和當下的兩個時空,三個誤入歧途的年輕人開始和過去的人通信。在這樣的背景下,東野圭吾設計了漁店追夢人、困境少女人生逆襲、未婚生養孩子等幾個小故事,最終,包括三個青年、雜貨店老板和所有故事主角在內的人都在跨越時空的通信中得到了安慰和救贖。
中、日兩版《解憂雜貨店》都對故事略有取舍,在“第三者未婚生養孩子”和“遭遇家庭危機的愛披頭士男孩”這兩個故事上,中日兩版的態度不同。日本版保留了前者,中國版選擇了后者,并把披頭士改成了中國人更容易共情的邁克爾·杰克遜。
這不僅是符合國情和規避電影道德風險的選擇,而且這種選擇也影響了電影基調。日本版整體風格悲情且溫暖,“心靈雞湯”熬得很含蓄,而中國版更傾向于熱血和勵志。
東野圭吾出版于1998年的《秘密》大概是目前為止唯一被歐美國家改編過的作品。小說講了一對母女出車禍,母親去世,靈魂卻附體在女兒身上,丈夫要面對既是妻子又是女兒這個尷尬局面的故事,和《解憂雜貨店》一樣,算不上是推理小說。瑞士演員文森特·佩雷斯看了1999年的日本電影版《秘密》,很喜歡,于是拿到了改編權,作為導演拍攝了法語版本。那部電影在氣質、氛圍和整個故事邏輯上都與原著小說有極大不同,只是借用了小說的故事框架而已,完全不是亞洲市場整體上尊重原著的改編風格。
像《秘密》一樣,東野圭吾的小說里有不少涉及青少年陰郁情感或不倫之情的故事,這在歐美的商業電影里還是很敏感的話題,在這方面,歐美觀念并不如想象中開放。即便不涉及敏感議題,《白夜行》一類極端、隱忍的情感和由此產生的罪惡似乎更容易被喜歡壓抑情感的亞洲人共情,東野擅長描繪的小人物的苦難和與此對應的社會背景也更符合中日韓讀者、觀眾的處境。
2016年底,中國文化行業傳出“限韓令”,影視業為規避風險,開始減少韓國綜藝和影視版權的引進,轉而將目光投向日本,本就在中國有影響力的東野圭吾作品更加受到追捧。目前,已經有20多部小說售出了中國版影視改編權,在接下來的一兩年,東野圭吾怕是要頻頻搶占中國市場的院線和熒幕了。在整個亞洲市場,東野圭吾的影視化改編才剛剛進入黃金期。

《 砂器》劇照

《屋頂的散步者》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