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

網球新秀曾俊欣
曾俊欣,這個名字不妨暫且記下,若干年后,男子職業網壇中他興許會是一個厲害的角色。2001年8月8日,生于臺北,網球少年在自己17歲這一年間,接連拿下法網和溫網男子少年冠軍,澳網拿了亞軍,美網進了四強,年終穩穩地坐在了世界少年男子排行榜的首位。今年底,臉上還帶著青春痘的曾俊欣就將正式轉入職業網球,雖然從世界第441位起步,但因為擁有了完美的17歲,以及與費德勒同月同日的生日,哪怕道路艱險,收獲的祝福還是滿滿的。
一年之內能在四大公開賽少年男子組中一舉拿下兩個單打冠軍,曾俊欣是六年來的第一人。上一位擁有完美一年的網球少年名叫佩里沃,來自加拿大,也乘勢成為職業選手的他奮力打拼幾年,時下世界排名不過第259位,最好的時光也不過是今年5月的第161位。24歲的佩里沃5年職業生涯總收入不足28萬美元,一年5.4萬美元,在殘酷的職業網球圈中是個標準的苦寒藍領。因此,奮斗者無不希望自己可以躋身前100名行列,也只有這100人能過上因為網球而富足的日子。因此,見多識廣的人們普遍認定,少年冠軍未必就是巨星前傳的最好主人公,當然麥肯羅、費德勒、埃德伯格和羅迪克都曾是閃亮的少年冠軍。
不懼險阻和種種未知,曾俊欣以及家人堅定要走上職業道路,這份決心其實早在7年前決定奔赴法國著名的穆勒托格魯網球學校深造開始就已經相當明確了。13歲就能去網球名校深造,曾俊欣莫非是生在優渥之家嗎?生活的真相并非如此。曾俊欣的父母1999年開始在臺北的樂華夜市里支起一個小攤位,賣糖葫蘆,每日下午4點出攤,直到子夜時分才結束一天的勞碌。
曾爸爸像所有網球巨星成長故事里的主角一樣,拉扯著兒子5歲時一頭扎進了網球的世界。深夜收攤,曾爸爸回家睡上3個小時,天色未明,帶著兒子趕在上課前晨練,兒子去了學校,抓緊時間補覺,下午4點雷打不動陪兒子再上訓練場。此中辛勞只有一家人才能體會.今年美網,當曾俊欣贏得一場關鍵勝利后,曾爸爸喜極而泣,雙手掩面,肩頭顫抖,足足一分多鐘,直到身邊朋友拍了拍肩膀,他才以淚目看著場邊的兒子。
曾俊欣讀書時,每晚會帶著弟弟,從家中步行5分鐘,去找出攤的父母。在小攤邊做完功課后,兄弟二人會幫著媽媽剝去西紅柿皮,小小的西紅柿會被串成漂亮的糖葫蘆。曾俊欣并不愛吃家中的糖葫蘆,更吸引他的是冰淇淋,但自從開始四處參賽,在他的日常食譜中也就戒除了甜食。參賽越來越多,曾爸爸自然擔當起第一任隨身教練,家中的一切都交給曾媽媽來打理,媽媽因此操勞過度,患上肌腱炎,長時間站立非常困難。
17歲了,成績完美,曾俊欣毫不猶豫進軍職業,他要用自己的收入養活一家人了,要讓辛勞的媽媽休養一段時間,阿德糖葫蘆也要歇業了。在職業體育圈內,17歲少年擔當的使命叫“面包勝利者”。未來,如果成績足夠好,在曾俊欣的球員包廂里,我們一定可以看到他的媽媽和弟弟的。為了這一天,曾俊欣還要歷經艱苦的磨礪。17歲的少年如今身高1.7米,體重不足130斤,與那些高大威猛的對手比起來顯得過于纖細了。相信曾俊欣必成大器的人們會說,去看看小德的身材,他的能量一樣可以是超人的。曾俊欣當年網球學校的校長穆勒托格魯見多識廣,小威都曾在他手上再上層樓,在校長眼中,這位網球少年一直是超常的,每天所承受的訓練量無人可比,堅韌會引領他繼續向前。
成為職業球員,曾俊欣的心中并未波濤起伏,他只是更加明確,這樣的日子注定與輕松無緣,甚至會喪失與朋友在一起的時光。而曾爸爸比兒子更堅韌,無論結局如何,全家上下只有一個目標,提升兒子的球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