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笠2018年武威市中考真題
?譹?訛前不久,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他用平板電腦向習近平夫婦展示了他的外孫女阿拉貝拉演唱中文歌曲、背《三字經》和中國古詩的視頻。看到這個金發碧眼的小姑娘用美式中文有板有眼地背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不由得感慨中華文化影響深遠。在中國古代,《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是學齡兒童的重要啟蒙讀物,他們在私塾通過吟誦這些經典文本掌握了最基本的讀寫能力,為之后通過科舉考試、晉升仕途奠定了基礎。
?譺?訛私塾是我國古代社會一種開設于家庭、宗族或鄉村內部的民間幼兒教育機構。與私塾相對應的“官學”是上層社會的教育組織,而私塾則相應承擔了下層社會的教育功能。私塾教育所崇尚的德育之治、小眾化授課模式,都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上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譻?訛在私塾里,學齡兒童們學習識字、寫字、習經史、學六藝。據《宋會要·崇儒》記載,宋代小學的要求是:“小學生八歲能誦一大經,日書字二百”“十歲加一大經、字一百”“十二歲以上,又加一大經、字二百”。當然,古代檢查學生的學業,也靠考試。如宋代,老師會逐日測試學生的學習,這叫“日考”,另外還有“月考”“季考”等。名目繁多,花樣翻新,看來就算穿越回古代,也別想樂得清閑。到了明代,理學家沈鯉記載:“朔望日考試,分等第,行賞罰。”每月的初一、十五都要考試,還要排名次挨鞭子,想想也真是怕怕的。
?譼?訛現代的中小學經常分“特優班”“重點班”“普通班”,其實這種區分古已有之。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十二月,頒小學條制,實行“三舍升補法”,班級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種。新生皆分在外舍,成績好的升入內舍;內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看來從古至今,學校都是一個競爭激烈的地方。
?譽?訛古代私塾盛行體罰。東漢王充在《論衡·自紀篇》中稱:“書館小僮百人以上皆以過失袒謫,或以書丑得鞭。”到明代,學生逃學,連家長都要跟著受罰。明代《泰泉鄉禮·鄉校》中規定:“無故而逃學一次,罰誦書二百遍;二次,加撲撻,罰紙十張;三次,撻罰如前,仍罰其父兄。”古人還會直接請家長或長者坐進教室參與班級管理,類似于現在的家長委員會。明代官員葉春及在惠安辦學時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書》中這樣記載:“輪篤實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
?譾?訛古代私塾還很注重德育,對學生日常行為的考查較為嚴格。如明代有的小學設立“揚善簿”“改過簿”“記過格”,好事壞事均記錄在案,作為學生升學錄取時的參考。這種“功過簿”并非由老師填寫,如明代儒學家劉宗周,其家塾修業課程中,要求學生早上起來第一事就是填“記過格”,上列數百種日常行為,有“微過”“隱過”“顯過”“大過”“叢過”“成過”等六項評語,讓學生自己評價昨日表現,敦促學生“三省吾身”。
?譿?訛看來在古代私塾當一名合格的小學生也沒那么簡單。要背經史子集,還要懂得仁義禮智信。“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確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閱讀訓練】
1.文章?譻?訛—?譾?訛段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私塾教育?
2.本文主要運用了哪兩種說明方法?各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下面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的片段,也描述了私塾教育,它印證了本文哪一段的內容?請簡要分析。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們便一個一個陸續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
4.下列說法與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項是( )。
A.在古代,誦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啟蒙讀物,可以培養孩子最基本的讀寫能力,為日后發展奠定基礎。
B.私塾有民辦的,也有官辦的。私塾教育崇尚德育之治、大眾化授課模式,為我國教育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C.宋代的班級分為“外舍”“內舍”“上舍”三種,相當于現代的“普通班”“重點班”“特優班”。
D.古代私塾不僅注重讀書、寫字、習經史、學六藝,還很注重德育,對學生日常行為的考查比較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