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志強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的大背景下,黨中央召開新時代第一次全國教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對新時代教育工作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的闡述和部署。這對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是我國教育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
總書記強調,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為我們“立德樹人”和人才培養指明了努力和前進的方向。認真學習領會、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對于推進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河西學院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全面加強黨對學校教育工作的領導,始終堅持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人才培養使命,堅持以核心價值立“正氣”,以經典文化打“底氣”,以精品活動養“文氣”,加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以德樹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構建形成了高水平、高層次、高品位的校園文化育人體系,廣大師生綜合素質得到有力提升,獲得感、幸福感明顯增強。
以核心價值立“正氣”,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近年來,河西學院積極推進思想政治工作“生活化、人文化、詩意化、時代化”,不斷完善校園文化育人體系。學校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實施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制訂《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施意見》,實施思政理論課“專題授課+”改革,加強對習近平新時代教育改革發展新理念、新思想、新觀點的研究和闡釋,不斷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廣大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構建起了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的“大思政”育人格局。
學校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培育校園文化為切入點,廣泛運用校園文化、校風校訓等載體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我為核心價值觀代言”道德講堂、師德標兵評選、“道德律令”德育小品展演、“豐碑與征程”萬人紅歌匯、“紅色經典激情歲月”詩歌頌唱會、“學生心目中”最喜愛教師評選、“青春的榜樣”校園之星評選、“校園好青年·共話價值觀”分享報告會……一批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弘揚時代主旋律、唱響時代強音的校園文化品牌活動,成為青年學生的精神追求、內在素養、自覺行動和校園“正氣”。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學校積極探索構建家校共建、齊抓共管的大學生思想教育、成人成才教育新模式,成立甘肅省高校首家家長學校“河西學院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專題研討班、報告會、講座等,將習總書記的講話精神付諸實際行動,形成了“線上線下、家校共育、全員參與”的育人格局,學校攜手家長,共同為學生健康成長成才構筑起了堅強堡壘。
以經典文化打“底氣”,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
“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通過這句古語專門闡述人才培養的辯證法。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總書記還多次通過“扣扣子”的比喻告誡學生價值觀養成的重要性。也告誡和提醒我們做好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近年來,學校著力加強學生品德修養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踏踏實實修好品德。學校著力將優秀傳統文化與提升學生品德修養貫通在一起、聯結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力求以經典文化打好學生“底氣”。深入發掘傳統文化中的優秀內涵,廣泛開展國學經典誦讀、傳統文化經典展演等活動,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弘揚中華民族的正能量,讓學生“走近大師、感悟經典、陶冶情操、提高素養”,學校堅持在全校師生中廣泛開展“禮敬傳統文化”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探索形成“每日誦讀10分鐘、每周誦讀一經典、每月展示一精品,每個節日一主題、每個學期一實踐、每個年度一展評”的“六個一”活動機制,吸引學生自覺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汲取文化能量,成為涵養學生品德的重要源泉。
學校注重將品德修養融入實踐教學環節,打通教學第一課堂、實踐第二課堂和網絡第三課堂,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注重發揮實踐教學和網絡慕課的補充與輔助作用,全面回應大學生的理論關切與思想需求。結合《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組織“道德小品展演”等活動;結合《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開展“紅色經典頌唱活動”等活動;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實踐教學中以“特別關注”“今日話題”“本周提要”“歷史上的今天”等形式對當下社會熱點難點問題加以解析,著力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精品活動養“文氣”,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努力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養體系。
我們始終認為,一所好的大學,一定是有文化的。近年來,學校著力在增長學生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堅持高端引領,積極開展高層次、高水平學術文化交流活動,持續開展“名家、名師、名角進校園、進課堂”校園文化品牌活動,教育引導學生珍惜學習時光,心無旁騖求知問學,增長見識,豐富學識,沿著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前進。每年舉辦百余場高端學術講座,秦大河、周其鳳、楊玉良、王貽芳等30余名院士先后來校與學生進行交流座談,馮驥才、白巖松、馬未都、畢飛宇等名師大家來校講學、作專題學術報告、與學生座談,為廣大師生營造了奮進向上、自我完善的濃郁學術文化氛圍。河西學院名譽院長、杰出校友李燦院士多次回訪母校,與學生近距離接觸、深入暢談,用他的求學奮斗之路,激勵學生要自學、好學、樂學,要有科學精神、實踐精神、創新精神,要攻堅克難、踏實做人、扎實做事,廣大青年學子從“李燦精神”中感受到極大的鼓舞和振奮。學校黨委書記以美麗校園為課堂,為新生講授開學第一課,與廣大學子深入交流大學生活,以“追求卓越,自強不息”的精神鼓舞每一位河西學子,激勵廣大學子樹立高遠志向,歷練敢于擔當、不懈奮斗的精神,具有勇于奮斗的精神狀態、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
學校著力加強和改進美育工作,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不斷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開展“感悟經典、美在校園”精品藝術進校園系列活動,經典品牌劇目《大夢敦煌》《絲路花雨》《青衣》《月上賀蘭》等大型歌舞劇先后來校演出,開闊了師生眼界,提高了師生審美,滋潤了師生心田,起到了“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學校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充分利用裕固族豐富文化,由音樂學院師生自編自導自演了大型舞劇《裕固風華》,既很好地起到傳承、傳播、保護裕固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作用,也成為師生教學實踐的好平臺,省教育廳將其納入全省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并在蘭州高校巡演。
學校堅持做河西文章,加強特色文化陣地建設,為學生搭建傳承和弘揚特色文化的陣地和平臺。以河西歷史文化研究為特色,建成河西歷史文化館,成為廣大師生學習和研究河西歷史文化的重要陣地和載體。以敦煌學研究為載體,積極打造學校創意中心,使之成為學校敦煌學課程的重要實踐基地,學生創作、臨摹的敦煌壁畫得到眾多專家學者的贊賞和肯定。學校還開設“賈植芳講堂”,建有錢學森生平事跡展覽館、人體生命科學館等。經過近幾年的不懈努力,學校已經打造形成了河西歷史地理、河西文化、敦煌文化、絲路文化的獨特研究、傳播平臺,已經成為河西走廊鮮明的文化高地。
河西學院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以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進一步打造品牌文化,特色文化,完善校園文化育人體系,把高水平、高層次、高品位校園文化建設作為推動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載體,作為以德樹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重要依托,在新的時代展現新的作為,努力培養出更多更好能夠滿足黨、國家、人民和時代需要的人才,為教育事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