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記者 戴曉亞

魏志勇在首屆國際職業健康論壇中對《規范》進行解讀
2017年8月22-23日,首屆國際職業健康論壇暨第三屆中美職業衛生國際研討會(以下簡稱“首屆國際職業健康論壇”)在北京成功舉辦。在“噪聲與振動職業危害控制技術”的研討分論壇現場,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魏志勇對GB/T 50087-2013《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以下簡稱《規范》)進行了解讀,引起現場熱烈反響。會后,本刊記者采訪《規范》主要起草人員魏志勇副所長,對《規范》的“前世今生”和內容要點進行了全面地了解。
記者(以下簡稱“記”):魏所長,您好。在今年8月23日的首屆國際職業健康論壇上,您發表了名為《〈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解讀及貫徹意見》的演講,請問您為什么會解讀這本已經實施了兩年多的《規范》?有哪些現實意義?
魏志勇(以下簡稱“魏”):GB/T 50087-2013《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實施兩年多來,在防止工業企業噪聲的危害,保障職工的身體健康,保證安全生產與正常工作,保護環境,為工業企業的新建、改建、擴建與技術改造工程的噪聲控制設計方面起到了規范和指導的作用。但也存在對某些條文曲解和有疑問的現象,比如條文1.0.6條,主要指在目前階段尚無行之有效的技術手段,或因代價昂貴而無法推廣,其噪聲級難以降低到噪聲限值以下的情況,適用本條規定的只是極少數的特例,但有些企業以該條文為依據減少或降低噪聲控制措施性能,從而達到降低工程造價的目的;再比如對工業企業脈沖噪聲限值的問題,本規范制定的脈沖噪聲限值與GBZ 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脈沖噪聲限值不一致,因此企業在噪聲控制設計過程中對采用哪個限值的問題會有疑問等,為此有必要對本規范進行解讀并提出貫徹意見。
記:請問,目前我國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中存在哪些關鍵問題需要規范?
魏: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中需要規范的關鍵問題較多,其中主要的有原規范生產車間噪聲設計限值[90 dB(A)]較高的問題、脈沖噪聲限值未給出的問題、廠界環境噪聲與現行國家標準不符的問題、由于體制機制變化需要在總體設計中對噪聲控制設計提出新的要求等。
記:請您介紹一下《規范》編制的背景和制定原則。
魏:GB J87-85《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實施20多年來,在推動工業企業噪聲控制工作開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的發展,1985年制定的《規范》已與目前技術條件、國家有關標準規范以及社會需求等產生了諸多不一致的地方,為此有必要對其進行修訂,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2009年工程建設標準規范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2009] 88號)的要求,標準編制組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實踐經驗,參考有關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并在廣泛征求意見的基礎上,修訂本規范。新《規范》2013年11月29日發布,2014年6月1日實施。主編單位為北京市勞動保護科學研究所,參編單位11家。
《規范》制定的主要原則是:一是本規范適用范圍是工業企業的新建、改建、擴建與技術改造工程的噪聲控制設計。二是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應對生產工藝、操作維修、降噪效果、技術經濟性進行綜合分析,積極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術、新材料、新方法。三是對于生產過程和設備產生的噪聲,應首先從聲源上進行控制,以低噪聲的工藝和設備代替高噪聲的工藝和設備;如仍達不到要求,則應采取噪聲控制措施。四是對于采取相應噪聲控制措施后仍不能滿足相應要求的,則應采取個人防護措施。
記:請問,《規范》主要包括哪些技術內容?與GBJ 87-1985的版本相比,《規范》做出了哪些方面的重要調整?
魏:本《規范》共分8章,主要技術內容是:總則、術語、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限值、工業企業總體設計中的噪聲控制、隔聲設計、消聲設計、吸聲設計、隔振降噪設計等。
與GBJ 87-1985的版本相比,本次修訂在以下3方面進行了調整:一是增加了脈沖噪聲限值內容;二是對各類工作場所的噪聲限值以及工業企業廠界噪聲限值作了修改;三是對噪聲與振動控制措施有關條文進行了修改。
記:請問,《規范》對工業企業噪聲控制限值做出了哪些具體規定?各類噪聲限值的制定依據是什么?
魏:本《規范》對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限值在3方面作了規定:一是對工業企業內22類工作場所的噪聲設計限值作了相應的規定;二是對工業企業脈沖噪聲限值作了規定;三是對工業企業廠界噪聲限值作了規定。
生產車間的噪聲設計限值為噪聲職業接觸限值,本《規定》主要指工業企業內人員直接暴露在高噪聲環境(生產車間)下的噪聲接觸限值。噪聲職業接觸限值的規定主要是依據國內外有關標準,從國內外有關標準來看,國外8 h噪聲限值基本在85 dB(A)~90 dB(A)之間,交換率為3 dB或5dB,GBZ 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規定8 h噪聲限值為85 dB(A),交換率為3 dB。原規范(GB J87-1985)規定8 h噪聲限值為90 dB(A),交換率為3 dB。當時編制組根據工業噪聲對人體健康影響的研究得出結論,從保護職工健康角度來說,8 h噪聲限值定為85 dB(A)是好的,但綜合當時我國工業狀況、經濟費用的現實可能性以及當時衛生系統提出的新建企業噪聲標準值宜定為90 dB(A)的建議,經過反復磋商認為,在當時90 dB(A)的標準限值是合適的。鑒于GBZ 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規定8 h噪聲限值為8 5dB(A),且近年來我國工業企業噪聲控制技術水平也越來越高,各種新材料、新工藝以及新技術得到了應用,對大部分噪聲已可進行控制,同時我國的經濟已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具備了提高標準限值的財力保證。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工人的健康,《規范》確定8 h噪聲限值為85 dB(A),交換率為3 dB。將原規范(GBJ 87-1985)中高噪聲車間設置的值班室、觀察室、休息室的2類噪聲限值(無電話通訊要求和有電話通訊要求)調整為1類(有電話通訊要求)噪聲限值,主要是考慮到目前這些場所基本存在電話通訊的需要。對其他工作場所噪聲限值未作調整。
對于連續噪聲和脈沖噪聲共存的工作場所,8 h噪聲限值85 dB(A)的規定仍然適用,比如吳琨等人作的《兩個參數評價汽車制造業脈沖噪聲作業達標率的比較》(職業與健康2008年6月第24卷第12期)中提及,在接觸頻次為100~1萬次/d的情況下,經常出現車間內噪聲值大于85 dB(A),而產生噪聲污染的脈沖噪聲作業崗位的聲壓級峰值反而低于GBZ 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所規定的接觸限值,車間內噪聲評價雖然超標,但脈沖噪聲崗位反而達標。因此在連續噪聲與脈沖噪聲共存在的環境中,選擇8 h噪聲限值能夠更確切地反映工人實際接觸的噪聲,因此本噪聲接觸限值適用于連續噪聲和脈沖噪聲共存的工作場所。
工業企業脈沖噪聲限值是結合我國工業企業現狀以及大多數國家已有規定確定的。
按有關法律的規定,現行的GB 12348-2008《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具有強制性執行的效力,為此《規范》將工業企業廠界噪聲限值修改為與GB 12348-2008一致。
記:《規范》增加了脈沖噪聲限值內容,請您具體跟我們介紹一下脈沖噪聲的定義,增加脈沖噪聲限值的原因和意義。
魏:脈沖噪聲是具有聲壓猝增特征的噪聲,持續時間不大于1 s。工業脈沖噪聲引起的生物學效應究竟符合等能量學說還是等效應學說,目前爭議仍較大,同時脈沖噪聲對聽覺器官的損傷與峰值聲壓級、持續時間、日接觸次數、噪聲頻率等均有相關性。GBZ 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只有聲壓級峰值和日接觸次數2個參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聲壓級峰值限值采用A計權峰值也值得商榷。國際上只有加拿大對脈沖噪聲的接觸次數進行了規定,在交換率為5 dB的情況下與GBZ 2.2-2007《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中規定的數值是一致的,但其采用的是線性聲壓級峰值,在交換率為3 dB的情況下,脈沖噪聲計入連續性噪聲測量等效聲級。
但許多研究表明,對于占人群很小一部分的特別敏感的人來說,即使是一陣劇烈的噪聲也可以引起永久性聽力損傷。大多數國家都已明確規定一次劇烈噪聲或脈沖的聲級峰值應小于等于140 dB(C計權或線性峰值),這和它們怎樣被計入8 h暴露噪聲無關。從現階段的科學證據來看,這項附加的限值可能不是嚴格必要的,但它應當是審慎的。因此本《規范》確定脈沖噪聲C計權聲壓級峰值限值為140 dB。
記:請問,《規范》主要從哪幾個方面對工業企業總體設計中的噪聲控制提出了要求?在噪聲控制設計內容方面進行了哪些補充?補充內容的目的和意義是什么?
魏:《規范》在廠址選擇、總平面設計、工藝、管線設計與設備選擇以及車間布置上提出了要求。
根據實際情況,對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內容增加了可行性研究階段和初步設計階段的要求,主要目的和原因是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涉及規劃、廠址選擇、工藝、總平面布置等內容,是這些內容出現的源頭,而這些內容在降低噪聲源影響的方面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可行性研究階段注意噪聲問題將使噪聲源影響降低到最小程度。初步設計必須有環境保護篇章和職業衛生安全專篇,以確保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職業衛生安全預評價報告及相關部門的審批意見所列各項要求或措施得到落實。在實際情況中,可行性研究報告和初步設計過程對噪聲問題不夠重視,因此作了關于編寫噪聲控制部分的規定。
記:工業企業在進行噪聲控制設計時,主要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進行設計改造?企業有哪些注意事項?請您舉一個工業企業的具體案例進行說明。
魏:解決工業企業噪聲問題,應該從規劃設計、廠址選擇、總平面設計、車間布置以及噪聲控制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并且應該在各個設計階段加以考慮。如果項目建成后再解決噪聲問題,不僅所需的經費可能比在設計階段就考慮解決噪聲問題要多很多,而且還受到許多已不可改變的條件限制,從而難以達到最佳的降噪效果。比如汽車行業發動機試車臺噪聲控制問題,在建設初期就考慮噪聲問題就能夠比較完整地解決,如果投入使用后再采取措施將會受到諸多制約,投資增加,降噪效果也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