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安群

管道沿線安全宣傳
中國石化浙江石油分公司(以下簡稱中石化浙江公司)作為浙江省內最大的成品油銷售企業,也是國內經營規模最大的成品油銷售企業之一,公司多年來通過不斷加強銷售、運輸和儲存等環節的管控措施,多管齊下,把影響安全穩定的隱患化解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努力保障企業安全發展,讓浙江百姓吃下“安全”定心丸。
近年來,隨著城市的高速發展,加油站作為城市必備的配套設施,安全方面越來越受到民眾的關注。中石化浙江公司高級工程師胡建華表示:“公司引進了許多先進的技術和設施設備,并廣泛投入使用,加油站相繼安裝了油氣回收裝置、動態檢漏儀、帶有報警功能的液位儀、24小時高清視頻監控等。”
在杭州秋濤路加油站,我們發現加油機加油膠管均裝有緊急拉斷閥,加油機底座輸油管線安裝有緊急切斷閥,一旦加油膠管受到外力拉扯或加油機遭受外力傾倒時,上述閥門將緊急關閉,可以防止油品外泄。加油站設備設施分別設置有總開關和分控開關,且加油機、潛油泵等設備的控制開關可單獨操作,便于日常控制管理,一旦有突發情況,可及時切斷電源,保證油品不再外流。

長輸管道調度中心

油站工作人員卸油時認真核對作業指導書
加油站站長龔良奇介紹:“加油站儲油罐區操作井、量油口、卸油口,日常均實行上鎖管理,防止站外人員接觸卸油等設施設備。加油站埋地管線采用全焊接結構,無法蘭連接,不會產生滲漏。加油站通氣管安裝了阻火器和呼吸閥,隔絕了油氣散發造成的危險因素。可以說從多個環節做到了防止事故發生。”特別是針對主要異常情況,如臺風、洪汛等自然災害,盜搶、恐怖襲擊等突發性事件,加油站都配備了必要的搶險應急物資和防恐安保設備,制訂了十分完備的應急預案,且加油站每月都會進行不少于2次的實戰演練。
油庫作為一個普通民眾并不熟悉的場所,它承擔了城市油品貯存的重要功能。中石化杭州康橋油庫每年承擔大量的油品收發工作,工藝復雜,設備較多,是公司安全管理的重點。
為此,該油庫執行嚴格的油庫門禁管理,安裝有油庫電子圍欄、周界報警等安防系統及擋車器、防爆毯、防爆罐等安防設備,所有人員進入庫區,均要核實身份,并上交手機、打火機等危險品。在進行裝卸油等重大作業時,嚴格按照作業指導書操作,必須有2~3人在場,核對確認后方可進行。
胡建華還表示,中石化的油庫重點要害部位和作業操作過程均有視頻聯網監控,油庫運行實施晝夜監控管理,并應用了安全巡檢管理系統、火災報警系統、可燃氣體報警系統、泡沫滅火系統、冷卻噴淋系統、防雷擊防靜電系統、自動化發油系統、自控閥門和儲罐液位自動計量系統等信息化、自動化設備,不斷夯實油庫管理基礎,密織“安全網”。近幾年,公司投入850多萬元用于無人值守油庫自動化系統開發,努力打造安全智慧型油庫。油庫每個月會進行2~3次的模擬演練和實操演練,規定所有員工必須掌握相關的消防應急技能,否則不能上崗作業。
目前油品主要通過鐵路、水路、公路、管道等方式輸送到油庫,然后再由油庫通過配送的油罐車送到加油站。浙江省化學品安全協會專家吳曉軍說:“對比鐵路、水路等輸油方式,管道運輸運量大,且不受極端天氣的影響,基本上不占用地面土地,是目前世界上油品長距離運輸最安全、先進的方式。”
“公司自2000年第一條長輸管道投產至今,已建成投運鎮杭、金嘉湖、甬紹金衢等3條成品油管線,甬臺溫成品油管線正在積極建設當中。在外管道安全管理方面,以8~10 km為標準設置巡線員,并配備了GPS終端機、智能電子巡檢等設備。” 中石化浙江公司黨委書記李玉杏介紹道,“對工藝站場內工藝設備區、通信機房、管道高后果區均采用了工業電視系統進行實時監視,并安裝了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泄漏監控系統等,確保異常情況下能夠實施反饋信息,并及時做出處理;此外,還配置了安全聯鎖系統,以保證生產的正常運轉、事故狀態下的安全聯鎖。同時,公司還將投入1.2億元用于智能化長輸管道建設,并將視頻監控與智能化管線系統集成,為長輸管線的動態監管及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撐。長輸管道全部投運后,預計全年可減少油氣揮發4 000 t,既有助于保障安全,又能降低對大氣的影響。”
中石化浙江公司物流中心負責人余杭輝介紹:“公司的油品從油庫到加油站的公路運輸環節均由具備安全資質的承運商負責,對于承運商堅持嚴格管理,對油罐車外觀、底盤懸掛系統、安全設施、可視性及保護、消防器材、罐車附件、司押人員著裝等均有細致規范要求。”
在中石化浙江公司的智能化監控平臺上,利用油罐運輸遠程無線監控系統可以對配送車輛駕駛員、行進路線、停車時長等運輸過程進行全方位的監控。同時,公司對油罐車實行全過程雙鉛封運行管理的機制,并采取隨機抽查的方式,對油罐車重車出庫及空車返回過程進行上路跟查,有效保障了成品油運輸過程中的安全。

消防運動會
為支撐和保證安全生產經營,在軟件方面,中石化浙江公司對內以員工安全技能培訓以及基層安全文化建設為抓手,累計投入近5 000萬元,用于培訓方式創新、統一庫站安全文化標識等。對外以“公眾開放日”等活動為平臺,向社會公眾科普“石油與生活”“安全與環保”等方面的內容,自2012年累計組織46場活動,近千名社會公眾走進企業庫站。在硬件方面,每年用于設備設施維護更新的費用達到1.2億元,用于安全隱患整治的資金超過4 000萬元。累計投入近9億元用于油庫、加油站油氣回收治理工作,并大力推進油庫油污水處理裝置及加油站防滲設施的改造與使用。建立起省、地兩級遠程調度與應急指揮視頻監控中心,用于日常油庫、加油站、管道和油罐車輛的在線監控抽查,以及用于在臺風、洪汛等災害期間的實時應急指揮調度,及時掌控災情和指導防御救災。在全省建立了杭州、寧波、紹興、臺州、衢州5個應急物資儲備中心,實現了“150 km半徑、2 h內到位”的應急救援指揮體系,每個應急物資儲備中心根據救援重點,配備了應急救援車、油品收集設施等搶險救援物資。
“安全發展不能夠滿足停留在某一個階段,而是需要能夠在科技創新上也不斷探索。”公司黨委書記李玉杏表示,公司近些年已投入了1 400余萬元,用于油庫、加油站、管道的相關安全技術研究,這也是公司按照中國石化集中部署,積極踐行國家“科技強安”戰略的體現,有效提升了企業安全科技水平,確保了企業生產安全平穩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