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鑫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口腔健康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口腔健康,才能全身健康。增強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識和能力,刻不容緩。
據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口腔科吳品林主任介紹,來口腔科就診的患者主要病癥是牙齦炎、牙周炎、口腔炎、齲齒等,臨床表現為牙疼、牙齦紅腫、口腔炎癥等。齲病、牙周疾病是損害人們口腔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也是危害兒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長發育最常見的口腔疾病。據調查,中國約有6~7億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病,其中以患齲病為最多,人均有2只齲齒以上,全國約有20多億只齲齒;牙周疾病患病率高達80%。目前國內現狀是人們普遍沒有定期檢查口腔的習慣,一般到醫院進行診治時,病情都已經比較嚴重。
口腔疾病影響口腔健康,不可忽視
口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種口腔疾病治療不及時或不得當,往往可以繼發其他口腔疾病。例如,病人牙齒周圍發生病變時,其主要癥狀是牙齦水腫、發炎、新生血管充血擴張,一旦咀嚼或刷牙時,常可引起出血,從而可能進一步發展為齒槽膿腫或牙齒松動。
口腔疾病造成的牙疼或失牙,會使得咀嚼食物的功能受影響,還會引起疼痛,造成偏側咀嚼習慣,久之便造成面部發育不對稱;兒童的乳牙早失會使相鄰牙向缺隙處移位,造成咬合關系紊亂,形成恒牙錯牙;乳牙齲病如不及時治療,還可引起恒牙發育不良;如果牙列缺失,導致失去咀嚼功能的正常生理刺激,頜骨的正常發育受影響,可造成頜面部輕重不等的畸形;不良口腔衛生狀況和疾病會造成口腔異味;嚴重的口腔疾病還會導致口腔癌,且口腔癌術后常可造成面容嚴重損毀。
口腔疾病會導致和加劇許多全身性疾病
口腔疾病的致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可侵入血液,加重或引起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冠心病等心臟疾病;口腔、咽部含有的有害細菌分泌物可導致吸入性肺炎;大量研究顯示出糖尿病與牙周病發病存在共同危險因素,且互為高危因素;有研究表明,重癥牙周炎的孕婦早產和生出低體重兒的危險率為牙周正常孕婦的7.5倍;口腔疾病導致咀嚼功能降低,造成偏食和食欲不振等,還會使胃腸消化吸收功能減弱,影響生長發育等。平時口腔如有不適,可以先在家中對鏡觀察,用藥3天如不能減輕癥狀,需要到醫院就醫,以免因為診治不及時延誤病情。
醫生支招,增強口腔健康觀念
醫生建議,做好口腔保健工作,應該做到早中晚刷牙各一次,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鐘,要求舌側、唇側、咬合側的牙齒都要清潔,飲食后進行清水漱口。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漱口水不可經常使用,否則會破壞口腔細菌環境,不利于保持口腔健康。日常生活中的吸煙、酗酒等不良習慣不僅對全身健康有害,而且會直接刺激口腔黏膜,導致癌變,應盡量戒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