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吃6頓更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
根據最近的一項在歐洲糖尿病研究學會年度會議上展示的研究結果,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或血糖穩態調節發生紊亂的患者來說,每天進食六次相比傳統的一日三餐更有助于血糖的控制。
在這項研究中,作者將47名肥胖癥患者分為三組,其中兩組患者處于糖尿病早期階段,第三組患者則處于完全的病發狀態。患者們分別接受了兩種不同的進食安排,其中12周中每天進食三次,另外12周中每天進食六次。
研究者們分別分析了進食安排干預前后患者的血液樣本,檢測了葡萄糖、胰島素以及其他相關的生物標志物。此外,患者們每天進行了體重測量并且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提供了每天的饑餓程度以及進食欲望。
盡管總體看來患者在檢測期間的體重變化不大,但每天六次進食能夠顯著降低患者體內高水平的胰島素,并且能夠延長葡萄糖攝入到血糖濃度達到峰值的時間間隔。此外,三組患者均表現出饑餓程度下降以及進食欲望降低等現象。
總之,這一實驗結果表明:增加進食次數,分散單次進食量是一種有效的治療具有糖尿病發生風險或處于糖尿病病發階段的肥胖癥患者的血糖控制能力的方法。

研究表明限制卡路里可以延長壽命
最近一項新的研究中,研究者們首次發現了動物體內的表觀基因組特征會隨著年老發生改變,而限制卡路里的攝入則能夠延緩這一改變,進而解釋了其對壽命產生影響的原因。
在這一研究中,作者們采集了小鼠、猴子以及人類不同年齡段的血液樣本,并且分析了其中的DNA甲基化特征。結果顯示,年長的個體基因組中存在一些特有的甲基化修飾,這些修飾在年輕的個體中是不存在的。以DNA的甲基化修飾發生改變為主要特征的變化,是會隨著時間發生改變的,其中小鼠的變異速率高于猴子,而猴子的變異速率又高于人類,這一發現解釋了為什么猴子的壽命高于小鼠,而人類的壽命高于猴子。
根據研究者們的說法,這一發現對于未來的健康領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通過降低卡路里的攝入,我們或許可以有效抵抗多種隨著年老而產生的疾病。

美國研發檢測筆,可在10秒鐘內確認是否有癌變
據報道,美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鋼筆大小的檢測工具,能在10秒鐘內確認人體組織是否癌變,準確率超過96%。這種方法有望幫助醫生在癌癥手術中精準地切除腫瘤。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校區研究人員在學術刊物《科學轉化醫學》新一期上報告說,他們研發的這種工具名叫MasSpec Pen,其檢測速度比現有技術快150倍。在手術中用它即時確認腫瘤范圍,一方面可防止切除不徹底導致癌癥復發,另一方面也可減少對健康組織的傷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