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鐳栓
摘 要: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考察是新時代高校大學生黨建工作的難點問題。隨著信息社會的飛速發展和網絡思潮的多元化,思想政治工作難度也日益增加,高校學生黨員的發展存在入黨動機復雜化、理想信念淡化、培養考察單一化等問題,高校黨組織要充分結合新時代大學生的特點,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創新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模式,保障學生黨員發展工作高質量有序進行。
關鍵詞: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機制;大學生
《中國共產黨發展黨員工作細則》中將“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作為黨員發展的總要求,但隨著黨員隊伍的不斷擴大,大學生黨員質量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這其中重要的一環是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我們必須結合新時代大學生特點探索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創新和完善培養考察機制,實行理論引路、情景熏陶、實踐鍛煉、評價激勵,提升高校入黨積極分子黨性修養和綜合素質,保障學生黨建工作高質量有序進行。
一、高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的現存問題
綜合現有研究我們發現高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過程中普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入黨動機復雜,功利化思想較為明顯。隨著社會轉型的不斷加快,多元價值觀的沖撞日益激烈,一部分學生弱化甚至失去了對事物和價值觀念的常規判斷能力。劉瀟(2012)調查8所職業院校1600名入黨積極分子發現當問及“是否認真通讀了黨章”時,有28.5%的學生表示“沒有讀過”,從眾型和趨利性不容小覷。周家興(2014)發現有一部分學生認為今天的中國是共產黨執政的中國,要想當官就必須是中共黨員,另外用人單位尤其是事業單位和國企在招聘時注明需要是中共黨員,導致部分學生為了就業迫切想要在大學期間入黨。
(二)理想信念淡化,政治理論學習存在困難。大部分95后大學生對政治關心程度較低,黨的理論基礎較為薄弱,大部分學生即使擁有端正的入黨動機,仍然缺乏對黨的方針政策的理解和對共產主義最高理想的信仰。例如唐雯等(2016)調研發現“95后”大學生理想信念較為淡化,普遍認為“現在的思想、價值觀太多,多到無從選擇”“我信馬克思主義,但在現實世界中我更愿意相信自己”,為國家、民族發展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較弱。知識的碎片化、閱讀資料的圖像信息化使得人們對枯燥乏味的政治理論敬而遠之,而社會的娛樂化和功利化思想更是給大學生樹立偉大的理想信念帶來考驗。
(三)培養形式單一,理論聯系實際有待加強。周家興(2014)研究表明很多院校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形式以黨課為主。郝翠榮等(2010)調查發現,關于入黨考察有26%的調查對象認為學校對他們的入黨考察管理嚴格度“一般”,有5%的調查對象認為“非常寬松、走過場、流于形式”,反映出入黨考察在態度、方法、范圍等方面狀況與入黨積極分子的期望差距,少數同學對入黨培養考察不夠滿意。學生入黨理論培訓常僅停留于黨校課程,之后便交由院系黨支部分散培養,缺乏系統性、持續性,考察全面性尤其是對政治素養的考察有待加強。
二、高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機制的創新
針對以上高校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中出現的問題,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三方面進行高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機制創新研究:
(一)建立科學推優和考察機制。入黨積極分子的認定必須全面考察、科學評價。要充分強調思想政治覺悟在入黨推優過程中的重要性,明確入黨是政治追求而非優秀證明,必須將擁有共產主義信仰和為人民服務決心的同學吸納到入黨積極分子隊伍中來。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考察應當包含理論學習、服務實踐、談話引領、群眾監督、積分評價等五部分組成,在客觀量化考核工作能力之外,建立入黨積極分子聯系人談話制度,定期開展思想匯報和思想答辯會,充分考察并全面評價入黨積極分子。
(二)注重體驗啟發式黨性教育。單憑課堂理論教學很難使95后大學生對革命歷史和黨的方針政策產生深刻共鳴。只有體驗啟發式的黨性教育,如走訪老黨員、參觀革命歷史紀念館、觀摩感動中國人物事跡等可以觸摸的真人真事,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觸動他們,引發對共產主義精神的思考。要努力推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通過聯系寢室、學習幫扶、志愿服務、文明示范等多方面系統的實踐考察來發揮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榜樣帶頭作用,使之在實踐中深刻理解黨員先進性。
(三)提高教育培養的系統性。目前高校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階段性和模塊化較為明顯,缺乏長效性和系統性,導致入黨積極分子參與學習和實踐往往僅限于聽命行事,缺乏成長主動性。對此高校學生黨支部應當有系統的培訓和指導,讓入黨積極分子明確發展目標、保長坂補短板才,使自己早日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動員。基層黨支部可以編制符合本校生情的培養手冊用于日常學習的指導,使入黨積極分子對自己的培養考察表現及時進行記錄和總結,從而體現入黨積極分子成長的主動性,提高入黨積極分子培養考察的實效性。
(四)嘗試分層推進培養考察。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應當與專業教學一樣具備針對性。在組織入黨積極分子培訓時基層黨支部應當在一定程度上對不同層次的積極分子進行分層教育,對于政治理論特別薄弱的學生,要著重加強理論學習,而在某一方面有突出能力的學生則可以充分發揮優勢服務其他積極分子。分層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高校入黨積極分子教育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劉瀟.高校入黨積極分子培養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2(36):12-14.
[2]唐雯,章懿,陳琛.“95后”大學生思想政治特征與學生黨建工作創新探析[J].科技資訊,2016(29)-:159-162.
[3]周家興.高職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湘潮(下半月),2014((01):27-28.
[4]郝翠榮,李義勇.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培養培訓狀況調查與分析[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5):52-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