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仙美
【摘 要】本文采用結構主義和敘事學的研究方法分析許筠的“異端”生涯和反封建的精神追求,并結合《洪吉童傳》的敘事結構和展開原理,總結出《洪吉童傳》的敘事結構是“制約-反抗”反復的結構,隨著這個結構的重復所體現的“反抗”越加激烈,最終使主人公越過社會給自己施加的身份制約,身份上升到最高境界,即“一國之王”。
【關鍵詞】敘事結構;“反抗—制約”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4-0237-01
一、緒論
許筠的《洪吉童傳》是朝鮮最早文人獨立創作的母語(韓國語)小說,這本小說是直接反映當代社會現實的小說,對朝鮮后世的小說創作以及朝鮮敘事語言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并具有劃時代意義。作品因追求強烈的社會性和反抗性而備受矚目,不僅如此,這部作品是朝鮮古典小說中反映作者哲理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文是以原有的研究成果為依托,運用結構主義和敘事學的方法,并與文學批評方法相結合,分析《洪吉童傳》的敘事結構總結得出。
二、分析《洪吉童傳》的敘事結構
(一)作者許筠的生平及《洪吉童傳》
作者許筠于1569年出生,號白月居士。許筠是李氏朝鮮王朝中期著名文人、小說家、思想家。出生于顯赫的名門家庭的許筠,從小就有著卓越的寫作才能,但家庭的落寞和失去親人的打擊讓他陷入了人生的困境,性格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他自由奔放的性格與社會格格不入,但他以突出的才能考上科舉并脫穎而出,從此走上了仕途之路。一心向往自由的個性讓他的仕途之路走得頗為艱難,現實生活和理想世界的矛盾讓他走上了反封建的道路。許筠的多磨多難的生涯集中體現在《洪吉童傳》這個作品中,而且許筠的追求自由和不受拘束的性格使《洪吉童傳》具有反抗-制約-再反抗的敘事結構。
(二)《洪吉童傳》的敘事展開及原理
《洪吉童傳》的意義在很多方面進行了探索,但其基本意義要對準洪吉童的行為上,并要找到行為的統一原理。為了掌握《洪吉童傳》的內在秩序先要整理洪吉童的主要行為。洪吉童的主要行為體現為:1.洪吉童哀嘆生于賤流;2.因谷山母(音譯)的謀害而離家出走;3.加入賊黨,成為魁首;4.奪取海仁寺(音譯)的財物,襲擊監獄;5.以7個草人在全國作難;6.右鋪長李吸(音譯)被洪吉童受辱;7.洪吉童被慶尚監察仁衡押送到京師;8.在御前被審問并罷免;9.遠征到海外建立硉島國(音譯)。
分析洪吉童的主要行為:1中主人公洪吉童雖然出生于官僚家庭,但因為是庶出備受欺虐,這是成為洪吉童的行為的根本動機,也是主人公存在的條件。2和3中主人公對封建制度深惡痛絕決定離家出走并成為魁首,表現出洪吉童的家庭內在矛盾擴散成外在的契機。4-8中洪吉童建立“活貧黨”,劫富濟貧,打擊貪污官吏,表現出個人不滿擴大成集體不滿。9中洪吉童最后建立了自己的理想國,擺脫當時朝鮮國內的制約成為百姓口中的好君王。從這個敘事順序能看出洪吉童為了克服現實的制約,為追求徹底的解放和目標的實現不斷進行反抗-制約-再反抗的行為特點。
主人公洪吉童的力量擴大和展開是《洪吉童傳》的內在秩序,文中體現出來的反作用使其認識到這種制約到頭來是加在自己身上的制約,同時也是對當時社會的拒絕和反抗。因此,《洪吉童傳》中“制約-反抗”的結構使小說更具有強烈的反抗特征。洪吉童的行為目標在于超越加在他身上的身份制約,實現身份的最高上升。這點也是一攬《洪吉童傳》的持續性意義。通過反復反抗-制約再反抗的過程,實現反抗的擴大和展開。
三、結語
通過《洪吉童傳》的敘事結構可以進一步弄清作品的敘事策略和文中的隱性邏輯以及作品的深層意蘊,從而對其有全面深入的判斷和評價。進一步體現出主人公洪吉童的行為是人性的制約和為了克服制約而進行的“制約-反抗”重復體現的結構,以及從現實的制約中完全解脫實現理想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金基東.李朝時代小說論[M].二友出版社,1978.
[2]金基東.韓國古典小說研究[M].教學社,1981
[3]金寬雄.朝鮮古典作者作品研究[M].延邊人民出版社.
[4]孫順奎.洪吉童傳研究[D].梨花女子大學國文專業碩士論文,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