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光
【摘要】:植樹造林是一項關乎人類健康可持續發展的大事。在進行植樹造林,能夠有效的利用土地,保障森林面積的持續增長。在植樹造林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樹木的繁育和森林的養護。只有切實的做到這些,才能夠更好的優化環境,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支持植樹造林工作。
【關鍵詞】:植樹造林;技術研究;生態保護
1植樹造林的方法和技術
1.1清理法
山地由于地質的特殊往往在表面會有一些雜草和低矮的灌木叢,在植樹前需要對其進行清理,尤其是一些荒地,灌木和雜草的生長時間較長,面積較廣,情況起來較為困難,可以根據其具體情況進行堆積清理、化學藥劑清理等方法[3]。對堆積清理法,一般是進行完切割清理工作后,會有一些雜草和樹枝遺留,這些都會對于植樹造林產生影響,所以需要進一步的清理,這時可以采用堆積清理方法,將遺留雜草等對方在固定位置,等待其自然腐爛后作為林區養料,一舉兩得。而化學藥劑清理法是對于雜草和灌木清理最快的方法,但是相對于其他方法對于山地的生態環境危害較大,所以此方法一般不建議使用。
1.2造林前的土地整治
土地整治是為了將山區的土壤進行整治后改善其土壤條件,使其更適合樹林的生長,也是為植樹造林做提前的準備工作,良好的土地環境是樹木成活的重要前提,可以有效的提高植樹造林的成活率,而對于整地具有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將土地進行改善,整治后,改善其土壤環境,一般山區的土壤環境并不是很好,所以全面的對于山區的土地進行整治,可以優化土壤,適合樹苗的生長,但是對于山區地形易造成破壞,資金投入較大,所以在實施前需要充分考慮好,做好方案設計。第二方面的內容就是利用原地塊狀挖穴的方法來改變土地的環境,相對來說這種方法對于原有土地特征破壞較少,且可有效的改善土壤質量,使樹木的成活率得到了提升。
1.3播種造林技術
對于山區造林,有許多技術可以得到利用。具體利用何種造林方法,需要依據許多條件來進行選擇,如樹種類型、土地類型與發展情況等,都是需要考慮到的因素。對于造林技術,通過播種造林來進行,是非常常用的一種技術。這種技術的利用主要以人工方式進行,對于技術的要求并不高,但是也需要做到全面具體,注重土地質量與樹種選擇,才能夠看到良好的效果。這種造林技術利用起來十分方便,對于大面積的造林來講非常適用。
1.4植苗造林技術
植苗法也是一種比較成熟的植樹造林技術,植苗法不同于播種法,其是通過栽種樹苗來實現植樹造林的目的,相對于播種法而言,其具有更加廣泛的應用,并且在植樹過程中能夠有效的確保樹苗的成活率。因此也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其在實際的操作中對于植苗過程有著較高的要求,尤其是對于樹苗的移植過程要求較高。因為樹苗還比較稚嫩,在進行移植的過程中一旦處理不好將會導致樹苗的根系受損,導致其生長受到影響,進而導致樹苗的生長受到影響。因此在應用植苗法進行植樹造林時,一定要重視對樹苗根系的保護。
1.5分殖造林技術
分殖法是一種比較新的植樹造林技術,其是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植樹造林技術。在實際的應用中,分殖法往往首先需要選擇合適的母樹,然后從母樹上選擇合適的營養器官,一般而言,這些營養器官一般都是根莖或者是主要的分枝,選擇好以后將這些分枝裁剪下來,然后通過現代生物技術來配置相應的營養液,實現對于這些營養器官的培育,指導其生根,形成一個獨立的樹木。分殖法相對于其他的植樹造林技術而言,其技術含量較高,在栽種過程中需要專業的設備與儀器,但是其生長的速度較快,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植樹造林任務,并且通過分殖法栽種的樹木能夠較好的遺傳母樹的優良基因,確保了良種基因的傳承。
2植樹造林與生態保護的改善措施
2.1增加綠色植被面積
我國現今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的較為滯后,因此只有完善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才能夠更好的保證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開展的效果,其中植樹造林與生態保護的最主要措施為增加綠色植被的面積,增加植被覆蓋的面積可以有效地改善經濟發展,建筑行業快速擴張造成的生態環境的損害,植樹造林可以對荒蕪地區進行徹底性的改建,使沙漠化土地不再繼續增加,然后逐步向內部的沙漠中心進行綠化,然后可以在增加綠色植被覆蓋率的基礎上改善土體的質量,從而可以從根本上改善我國國家的生態環境問題,保證我國人們的生活質量,增加了綠色植被面積還可以加強我國土地的土質質量,從而可以保證我國經濟的長久性發展。
2.2對生態保護加大投資
國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投資量較少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只有加強對生態保護的投資量,才可以使得生態環境從根本上得到改善,增加其投資量可以增加國家對生態保護的重視程度,增加了資金的投資量可以保證生態保護與科學技術相互結合,資金投資量的增加也可以改善生態保護人員的工作環境,從而可以提高生態保護工作開展的工作效率,只有足夠的資金支持才能夠更加高效地進行生態保護工作,才可以更加告訴地實現我國經濟和生態環境穩定發展的要求。
結束語
植樹造林可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以及改善社會生產、建設的需要,山區的植樹造林可以實現資源的再生產與開發,以及提升山區自然環境與生態鏈條的構建,所以在山區進行植樹造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植樹造林與生態保護過程中,植樹造林人員應當做好植樹造林與生態保護的準備工作,完善植樹造林人員的植樹操作規范,科學安排好種植植物的綠化時間和樹種選擇,平整植樹的生態綠化土地。這樣可以提升植樹造林工程項目的綜合價值,進而實現生態環境美化、凈化空氣、降溫吸塵的生態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光武.林企如何突出山區植樹造林技術的要點[J].黑龍江科學,2016,04:30-31.
[2]李賀.山區造林地清理與植樹造林技術[J].黑龍江科學,2016,05:72-73.
[3]林波,劉兆祥.山區植樹造林技術與管護[J].黑龍江科學,2016,10:70-71.
[4]王光武.淺析山區植樹造林技術和關鍵環節[J].黑龍江科學,2016,0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