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玉
【摘要】:杜甫草堂作為巴蜀文化紀念園林中的經典代表,其造園手法及特點主要通過山水,建筑,花草樹木,書畫墨跡的搭配,融入當地的居民形式、風俗文化,構成的景觀區域,高度統一了園林美,自然美以及藝術美。
【關鍵字】:杜甫草堂
巴蜀園林作為中國傳統園林的重要組成類別,巴蜀是極具人文色彩的地域,文化傳承豐富,景觀多樣性濃厚,在分析巴蜀園林的造園手法上,首先應對巴蜀地區紀念性園林的特點、特征的形成進行剖析;再次,巴蜀園林以山水、建筑、花草樹木、書畫墨跡等作為園林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與自然空間環境和諧共生,融合了紀念性、宗教性,形成獨特的風格。
杜甫草堂視為紀念唐朝私人杜甫而建立的,表達了后世人對詩人的敬仰之情。隨著時間的變遷,人們不斷的對杜甫草堂進行完善,使之成為了巴蜀園林小品的典型代表,蘊含了豐富的文化意境,園林中山水,建筑,花草樹木,書畫墨跡的搭配均融入了巴蜀地區的獨特風格,充分表現出了當地社會人文、自然景觀以及藝術的特色。
1、 杜甫草堂
1.1 杜甫草堂簡介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浣花溪公園東北側,是中國唐代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草堂完整保留著清代嘉慶重建時的格局,占地300畝[1]。杜甫草堂的主體建筑在布局上采用軸線對應的布局,自南向北依次是照壁,南門,大雅堂,浣花祠,工部祠,北門等。園區之間,水系穿過,山地地貌豐富,整個空間布局錯落有致,風貌獨特。
1.2 杜甫草堂園林景觀形成因素
杜甫草堂作為中國傳統紀念性園林,其景觀的形成主要由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影響。
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涉及到地形地貌特性,風水元素,氣候條件和生態環境等。巴蜀園林具有豐富的地貌地形特征,四季分明的氣候條件,使巴蜀園林具有內斂含蓄、意韻深遠的園林意境。人文因素主要有先賢思想、名俗風俗等。杜甫草堂作為紀念著名詩人杜甫的紀念性園林,是詩人杜甫的居所,在此創作240余首,賦予了草堂深厚的文化底蘊。
2、 杜甫草堂的造園手法
杜甫草堂其造園手法,通過巧妙的利用山水、建筑、花草樹木、書畫墨跡等進行合理、別致的搭配,體現出巴蜀園林園林美,自然美以及藝術美等景觀形象。
2.1 疊石
山石是堆山疊石的基本元素,園林空間中的造山,主要以土為堆,以石為疊,采用堆山疊石相結合的方法,對園林進行空間上的塑造,是為自然創造的藝術美感。園林中采取堆置山石的表現手法,框取真山的造型、姿態。
2.2 理水
理水,指對原有水體進行合理的利用、改造,或是在沒有水體的情況下在合適的位置引泉鑿池。杜甫草堂引浣花溪中水系,貫穿整個園林景區。如圖2-2所示,園林中所開鑿的池沼采用較為自然的處理方式,池岸邊運用山石堆積的方式,形成駁岸,所謂“斗轉蛇行,犬牙交錯”,與周圍環境達成自然協調統一之感。
2.3 古典式建筑和書畫墨跡
巴蜀園林中古建筑之美是園林中的重要景觀部分。常見的建筑物有殿、閣、樓、廳、堂、館、軒、齋等,對園林景觀進行布置[2]。
書畫墨跡作為傳統文化遺留的產物,對塑造園林古韻、典雅的意境有重要作用。史詩堂作為書畫墨跡直接的景觀劃分區域,直接展現了草堂的歷史文化氣息,展現了園林的重要景觀特色。
2.4 植物景觀
中國古典園林中講究隱顯結合、虛實相生的手法,以表達含蓄之美和深遠的意境。這點在草堂的植物的配置中有一定的體現,如圖2-4所示,從遠及近,景觀依次為水草,水體,茅屋,竹林等。在空間單一的一個區域,由于竹林的掩映下,增強了空間的層次和景深,植物的分割也造成了一種深遠幽靜的意境;其次是在竹林的遠近之中,若隱若現,游人隱約看到天空和植物,充分發揮了隱顯相成的優勢,以有限的景物營造出無邊的風景和無盡的景趣。
2.5 園林要素相互協調
通過劃分園林空間區域的手法,將全園劃分為若干個景觀空間區域,各個景區都有自身特色,同時又著重突出這一園區主要特色的重要的景區[3]。
3 、杜甫草堂的造園特點
巴蜀園林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獨特的藝術構思,運用相應的造園手法,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達到好的藝術效果[2]。巴蜀園林的造園特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園林景區,互為融合,和諧統一
草堂的設計講究著隱顯結合、虛實相生,對比突出、差異相存、情景交融、和諧共生。草堂的各景區,如:照壁,南門,大雅堂,浣花祠,詩史堂,工部祠,北門等,南北門的莊重,嚴肅,歷史文化氣息濃厚,大雅堂景區的典雅的藝術氛圍,浣花祠中景觀的素雅和文靜。單園區之間的景觀的相互融合,共同促進,讓游人有一種一步一景,移步換景的感覺。
3.2 依山傍水,綜合藝術
草堂主要通過山水,建筑,花草樹木,書畫墨跡的搭配,組成的綜合藝術園林。園林中運用疊石,理水的造景手法,融入當地風俗習慣,構成了園林造型的藝術要素。草堂根據浣花溪水系的具體情況,加以自然的疏導,配以翠竹之氣節、垂柳之依依、香樟之馥郁、荷花之純潔,結合時空變化和歷史名人的人格精神,突出自身特點,賦予植物豐富的象征寓意,再搭配古典的建筑、詩畫等,綜合構成園林有山水,建筑的藝術品。
3.3 以情寫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
草堂作為巴蜀園林中最具鮮明特點的紀念性園林,其主要目的在于紀念著名詩人杜甫。歷經各朝代修葺完善,逐漸演變陳一座紀念性的祠宇。詩史堂、大廨、柴門、工部祠中的楹聯都體現出對杜甫愛國情懷與杜甫詩歌的稱頌,孕育著濃烈的崇敬之情。情與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給人以美的享受。
總結
杜甫草堂作為巴蜀文化紀念園林中的經典代表,其造園手法及特點主要通過山水,建筑,花草樹木,書畫墨跡的搭配,融入當地的居民形式、風俗文化,構成的景觀區域,高度統一了園林美,自然美以及藝術美。
【參考文獻】:
[1]劉輝. 探究巴蜀傳統園林中植物造景對現代園林的借鑒[J]. 農業與技術,2015,(14):167.
[2]李雪芬. 巴蜀傳統園林中植物造景對現代園林的借鑒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2014,(07):2040-2041.
[3]靳素娟. 試論中國傳統園林植物造景技藝特點及其在現代園林中的應用[J]. 湖南農機,2013,(11):302+3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