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聲”作則要不得
領導干部需要以身作則,這是職責所系,也是必然要求。以身作則和以“聲”作則,兩個詞僅一字之差,卻反映出不同的精神境界。對于領導干部來說,良好的工作作風是開展工作最好的表率,最忌諱的就是以“聲”作則,嘴上說得很熱鬧,實際行動卻是另一個樣子。領導干部要發揮“關鍵少數”作用,就必須自覺加強黨性鍛煉,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工作能力,處處以身作則,事事躬身踐行。(《中國紀檢監察報》)
勞動就業轉型有賴三大創新驅動
中國長期割裂的城鄉二元就業結構,在農業中累積了規模龐大的隱性失業人口,使得中國農業成為了勞動超密集型的產業,并構成對中國經濟升級轉型的重大約束瓶頸。加速推進中國城市化就業轉型,既有利于提升大眾就業質量和勞動發展水平,也有助于國民經濟升級和獲取國際競爭優勢,勞動就業現代化理應被視為實現現代化的強力引擎。中國實現勞動就業現代化有賴于理念創新、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尤其需要三大創新驅動的高效協同,這一發展選項將會成為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最為重要的事情。(《社會科學報》)
警惕大學教育高中化問題
當前我國高校的課程安排模式仍然是“用課程數量填滿學習時間”的“知識點”教學模式,大學學習模式高中化問題比較突出。我國高校的本科生通常每周上10~12門課,學習壓力很大。然而,課程門次太多必然導致學生難以進行深度學習,而離開了深度學習,創新人才培養就會受到影響,“蜻蜓點水”式的淺層學習不利于培養真正高規格的人才。事實上,以自主學習為基礎的高水平經典研讀和高水平課堂研討應當成為高水平本科的重要抓手。(《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