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樹森|文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境外自主投資、自主建設、自主經營一批標志性的有色金屬礦山和冶煉廠,通過對外投資,將中國的資金、技術、設備和管理帶到了海外。依托卓有成效的國際化戰略和國際產能合作,中國有色集團拉動了整體業務的快速健康發展,連續三年躋身“世界500強”。
中國有色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有色集團”)是我國有色金屬行業最早“走出去”開發境外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企業。目前,中國有色集團的業務已經遍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境外擁有19座礦山、6座冶煉廠、1個經濟貿易合作區, 擁有海外黨員近600名,在海外建立各級黨組織36個。
與國內黨組織相比,海外黨組織所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有著明顯的差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海外企業、員工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問題更為突出。第一,國內外重大政治事件、突發事件甚至局部戰爭頻發。國際政治形勢復雜多變,國際地緣政治沖突不斷升級,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一些國家政局不穩,中亞、北非、中東國家政權更迭,這些都對我國企業的國際化經營,特別是給企業“走出去”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第二,國際恐怖主義猖獗。近年來,世界各國不斷加大對恐怖主義的打擊力度,但未能從根本上消除國際恐怖主義產生根源,海外企業員工時常會受到爆炸、綁架和襲擊的危險,對員工生命安全和企業資產安全造成極大威脅。第三,自然環境惡劣。目前“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多處于環境惡劣、地域偏僻之地,有些國家和地區艾滋病、出血熱、瘧疾等疾病肆虐,嚴重威脅員工的生命安全。

張德江委員長題詞鼓勵中國有色集團“創新拼搏,科學發展”
二是海外中資企業之間的協調難度更大。隨著“走出去”戰略的深入實施,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國門。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參差不齊,有的企業未將自身利益與國家戰略要求結合起來,導致中資企業之間缺少溝通和協調的機制,信息不暢,甚至是惡性競爭。中國有色集團堅持集群式“走出去”,帶動國內相關業務企業共同“走出去”。在海外,企業與企業之間沒有行政隸屬關系,但卻經常有問題甚至是矛盾需要協調和溝通,與國內相比,在國外進行矛盾協調和問題溝通相對比較困難。
三是中外文化差異導致文化沖突比較明顯。隨著企業經營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在企業內部,中方管理人員與當地員工之間的文化差異不可避免導致不同程度的隔閡和矛盾;在企業外部,中外管理方式、行為模式的差異導致當地對中國企業缺乏了解、甚至是誤解。這些都可能會導致文化沖突,嚴重的文化沖突不僅影響企業的內外部環境,還使企業無法正常經營,導致企業投資失敗。
四是國外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更為關注、要求更高。一些中國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沒有將自身利益與東道國國家利益、所在社區利益有機結合,沒有充分考慮到利益相關方的權益和訴求,缺乏處理突發事件的經驗,特別是在企業公共關系處理、與媒體打交道的方式方法等方面,與西方企業相比差距較大。再加上西方的刻意炒作,導致了對中國資本的恐懼和排斥,引起泛化的“中國威脅論”的爭議,給企業形象、國家形象帶來了負面影響。因此,與國內企業相比,海外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加強宣傳、維護企業形象的任務更重,要求更高。
“五個主體作用”是黨章和《中央組織部、國務院國資委黨委關于中央企業黨委在現代企業制度下充分發揮政治核心作用的意見》賦予國有企業黨組織應發揮的職能和作用。海外企業黨組織與國內企業相比,在“五個主體作用”上是一致的,但在具體發揮作用的形式和載體上有一定區別。

中國有色集團與中南大學合作的贊比亞生物冶金技術產業示范基地揭牌

非洲大陸上矗立的艾薩爐
把握方向,落實國家“走出去”戰略。把握方向,對海外企業黨組織來說,就是要落實國家關于“走出去”戰略的部署和要求。成功實施“走出去”戰略,為中國有色集團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臺,推動集團公司實現了跨越發展。在2016年“世界500強”榜單上,中國有色集團位列386位。回顧自身發展歷程,中國有色集團認為,始終堅定不移地貫徹國家“走出去”戰略,到海外開發國內緊缺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是公司得以不斷發展壯大的關鍵,也是海外黨組織把握方向的關鍵內容。
參與決策,落實“三重一大”制度。海外企業黨組織在決策的內容上,除《意見》規定的內容外,一般要參與對所在國政治、經濟形勢的研判,社會責任計劃和文化融合戰略等的制定。為保證參與決策職能的落實,中國有色集團靈活設置黨的組織,設立片區黨組織,保證了參與決策的落實和決策的質量。
保證監督,抓好各項專題活動。保證監督,對海外企業黨組織來說,就是要保證國家“走出去”戰略在企業的貫徹執行,監督遵守黨章和其他黨內法規,執行黨和國家方針政策以及上級黨組織工作部署的貫徹和落實。我們堅持了境外領導干部的民主生活會、干部交流以及年度考核等制度,堅持定期審計監察,堅持財務負責人和關鍵崗位人員委派制。通過抓好黨內開展的各項專題活動,使保證監督作用得到進一步強化。不論是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創先爭優活動、還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海外企業黨組織都始終堅持 “規定動作與國內同步、自選動作因地制宜、組織程序不缺失,工作標準不降低”的原則,高標準高質量開展活動,得到了國資委黨委和使館黨委的充分肯定。
抓班子,堅定信念、勇于擔當。境外企業遠離本土,所在地區交通不便、環境艱苦,自主權限較大,管好干部是保證境外企業穩定發展的關鍵。中國有色集團黨委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信念堅定”和“敢于擔當”干部標準,牢牢抓住領導干部“信念”和“作風”這兩個關鍵素質,牢固樹立各級領導干部“資源報國”信念和挺身而出的擔當精神,在政治動蕩、局部戰爭、自然災害等重大事件發生時,控制了風險,保證了海外企業的健康發展。
帶隊伍,抓思想,重關懷。帶隊伍,對海外企業來說,重點就是要加強中方員工思想工作,穩定中方員工隊伍。在境外企業工作的員工,長年工作在外,少則3~5年,多則8~10年,遠離祖國和親人,生活單調、信息閉塞,有很多在國內工作所不能體會到的思想及個人問題,黨組織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時,及時了解和反映中方員工的正常訴求,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

緬甸達貢山鎳礦先進的操作系統
“四個延伸作用”是在海外特殊環境下,海外企業應更加注重或者需要“額外”承擔的職能和作用。中國有色集團“走出去”31年,特別是在海外辦實體企業16年以來,加強海外黨建工作、發揮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實踐經驗的總結,是針對海外企業碰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對海外企業黨組織政治核心作用的有益擴展和補充,我們總結為“保證安全、組織協調、文化融合、維護形象”四個方面。
保證安全。一是規避政治立場,廣交朋友,尋找雙方共同關注的切入點,保持在各個政治勢力間的平衡,建立有利于我們的保護圈。中國有色集團海外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積極與當地各政治勢力接觸,在規避政治立場的前提下,尋找雙方共同關注的切入點,保持在各個政治勢力間的平衡。正確處理與反對黨的關系,在中國駐外大使館的指導和幫助下,了解反對黨的政治和利益訴求,與反對黨進行適度接觸和溝通,加強彼此了解,取得良好效果。積極探索海外企業處理當地工會組織關系工作規律,加強與當地警察局的溝通和聯系,在處理重大治安事件和突發事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二是做好突發事件應急預案,發揮危急時刻的主心骨作用。中國有色集團海外企業廣泛開展外事紀律教育和安全意識教育,建立應急系統和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在國內集團總部,建立視頻應急處理中心,通過視頻會議形式,總部與現場共同協調處理,提高了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和響應速度。政治動蕩、局部戰爭、自然災害等危及員工生命和企業資產安全的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海外企業黨組織和共產黨員挺身而出,組織指揮,發揮主心骨作用。
組織協調。一是在中資企業或項目黨組織較多的國家或地區建立區域黨組織,統一協調和管理所在區域的企業或項目黨組織,整合黨建資源形成統一的活動品牌,對外形成統一的形象和聲音。目前,中國有色集團在中南部非洲和周邊國家形成了3個組織架構健全、工作有力、具有較大影響的區域黨組織。二是建立合作區,在海外建立經貿合作區是由中國政府和所在國政府倡導支持、企業投資經營的一種新的開發模式,推動中國企業集群式地“走出去”,提高了中國境外企業整體競爭優勢,有效降低了“走出去”的風險和成本。三是加強與中資企業和我駐外使館的聯系溝通。擔任所在國中資企業商會會長或會員單位,建立了與我駐外使館溝通、匯報的機制,與其他中資企業在信息上互通、工作上互助,樹立中央企業、中資企業的良好形象,擴大了在當地的影響力。
文化融合。一是跨文化管理。隨著“本土化”的不斷深化,海外雇員成為企業員工的主體,我們在跨文化管理中遵循法律規定原則、約定俗成原則、求同存異原則、有合作也有競爭的原則,取得較好成效。二是加強文化交流,推動文化融合。加強企業文化的培訓,開展日常性的文化建設;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建立與當地員工溝通和交流機制;推動文化融合,主動融入當地社會,組織當地優秀員工組織到中國來參觀考察。
維護形象。一是堅持綠地投資。中國有色集團在“走出去”過程中,做自己有能力做、擅長做的業務,發揮比較優勢,把中國的資金、設備、技術、工藝帶到海外,在當地投資建廠,建成后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拉動了當地就業和經濟發展。二是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我們把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作為展示企業形象、維護國家形象、執行黨的外交路線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實際行動中努力踐行。多年來,中國有色集團境外企業通過加強環境保護、提供就業、捐贈助學、納稅和公益活動等途徑積極回報所在國家和地區。三是整合宣傳資源,做好輿論引導。境外企業的外宣工作走過了由“不愿說”、“不會說”到“學會說”、“主動說”的歷程。圍繞重大項目進展,內外結合,重點宣傳,積極擴大企業影響;圍繞突發事件處置,主動出擊,實時宣傳,有效規避發展風險;圍繞履行社會責任,周密策劃,廣泛宣傳,打造優秀企業形象;圍繞共同發展主題,整合資源,集中宣傳,搭建交流溝通平臺。

壯觀的達貢山鎳礦皮帶廊
中國有色集團在“走出去”過程中并不是一帆風順,也曾遭受一些挫折,碰到一些突發事件,但正是由于發揮了海外黨組織的作用,最終都得到有效化解,“走出去”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沒有發生大的投資失誤。目前,中國有色集團投資運營的企業大部分已收回成本,海外業務收入和利潤所占比重越來越高,海外企業和項目的成功實踐和投資經營理念已成為中國有色集團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柱,成功探索出直接投資、建設合作區、工程承包、國際貿易等海外投資模式,為今后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和有益啟示。
二是建設贊比亞中國經濟貿易合作區,構建了中國有色集團“走出去”的平臺。中國有色集團貫徹“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理念,將“走出去”戰略與企業需求結合起來,通過建設合作區,推動中國企業集群式地“走出去”,提高了中國境外企業整體競爭優勢,有效降低了“走出去”的風險和成本。
三是形成了一支“走出去”的復合型人才隊伍。隨著產業鏈的不斷完善,目前中國有色集團已擁有從地質勘探、設計、設備制造、工程總承包、土建施工、采選冶、國際貿易和物流、資本運作、國際談判等各方面的專業人才,以及懂經營、會外語、熟悉國際慣例的復合型管理人才,這些人才成為中國有色集團海外礦產資源開發的堅強部隊,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四是樹立了負責任的中國企業形象,在當地產生了巨大影響。目前,中國有色集團在贊比亞、緬甸、蒙古等國家深深扎下了根,很多企業已經在當地持續經營10年以上,通過企業的持續發展、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社會各界樹立了以人為本、誠信經營、和諧發展的負責任的企業形象。